陳曉瑞
(中國石油四川銷售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16)
人工成本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過程中使用勞動力發生的各項直接和間接費用的和,是企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本文基于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理論,采取投入產出數學模型與運籌學將結合的基本方式,建立企業內部營運數據和生產成本相關聯的分析方法,實現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系統化。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水平的研究對企業來說,有利于多角度反映企業人工成本真實水平,為企業人工成本管控提供決策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加強人工成本管理,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產出效益。
隨著我國經濟加快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國家對石油石化行業的保護政策逐步弱化乃至取消,與外國石油大公司間的市場爭奪日趨激烈。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市場競爭往往以價格決勝負,而油品的價格總是受生產成本制約的,從這個意義說,市場競爭就是成本的較量。企業實施低成本發展戰略是明智的也是必須的選擇,即要千方百計降低成本,從而謀求更高的經濟效益,以提升企業競爭力。
人工成本過高并且剛性化是公司當前成本結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已經成為關系企業目前生存和長遠發展的要務、急務。從另一角度看,差距意味著潛力,加強對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大有文章可做。人工成本具有兩重性,既是固定成本,又是可變成本。一方面,在一定時期內,人工費用的項目和提取比例是固定的,不可控制的;但是,通過管理創新、機制創新,又是可以變動和控制的。
人工成本管控是關系企業在多方位的成品油銷售市場競爭中能否拓展生存空間的大問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需要。同時還關系人才資源開發,關系企業經濟效益提高,關系對活勞動進行科學投放、效能監測的重要手段。以新的理念做好人工成本管理工作,既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可以操作的實踐問題。
人工成本受銷售總量、員工總量等因素的影響制約,應采取銷售總量和員工總量“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強化體制管理,實現銷售總量穩步提高、員工總量逐步降低和人工成本適度平穩增長的“三贏”局面。
銷量與人工成本不是沖突對立面,要實現噸油人工成本有質量增長,實行目標管理、努力提升銷量是根本途徑。一是在追求銷售規模與發展速度的同時,通過布局優化、結構調整,著力提升核心競爭能力;二是突出零售增量、零售比例和高附加值產品銷量,著力提升市場盈利能力;三是通過管理提升、存量改造等途徑,充分挖掘現有經營網絡潛力,著力提升單站日銷量、人均零售量和人均勞效指標。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零售為核心,科學營銷、突出創效,實現銷售業務平穩較快增長。有了企業銷量的大幅度提高,噸油人工成本的分母大了,相應的人工成本分子所占比例相應就小了。
以控員為中心,控制人工成本總量,是人工成本科學管控的重要手段。要加強對工資總額的控制,強化工資總額使用進度控制體系。將人工成本控制指標納入二級公司班子績效考核內容,追究人工成本失控單位領導人的責任。更新用人觀念,創新用工機制,科學控制用工總量。實施以“定員、定時、定薪”為主要內容“三定”用人管理模式,理清崗位職責界限和工作量,確定工作標準和效率目標,按效益指標與員工總量匹配的原則核定人員編制,以生產效益控人員、控成本,實現良性循環。淘汰冗員,堵塞漏洞,合理定崗定編,加強用人管理,節約活勞動,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資源的無效損耗,杜絕人工成本的不合理投入和無效益增長。
提升人員素質,調動能動作用,是降低人工成本的核心措施。人工成本的降低固然需要盡量減少人員的數量,但提升員工的素質,增大知識型、技能型人員的比例,把企業辦成學習型組織,使員工素質與崗位職能相匹配,提高工作效率,才是治本之舉。人員素質的提高是指綜合素質的提高,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思想素質的提高。培養員工具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水準,與時代相稱的價值理念,誠信為本的道德操守,健全的法制觀念,執著的敬業精神等。二是業務素質的提高。從業人員要有扎實的業務功底,熟練的操作本領,并能掌握最新的知識信息和使用現代化工具的技能。
強化成本管理,規范開支項目,是降低人工成本的制度保證。加強對人工成本的管理,一是嚴格控制開支科目。科目要做到公開化、規范化、法制化,嚴禁亂立名目,擠占人工成本。二是嚴格控制開支標準。標準要細化,嚴格執行國家政策規定的定額標準。三是嚴格控制項目之間的合理比率。建立人工成本分析與控制體系,調整好人工成本與增加值、銷售收入、總成本的比例關系,加強企業間對標,使人工成本相關比率指標始終保持在有競爭力的水平之上;同時,調整好工資獎金、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用等大額項目之間的比例協調,不僅能幫助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產出比,而且有利于企業開發人力資源和長遠發展,把企業導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構建銷售總量和員工總量“雙輪”驅動的人工成本增長模式并非易事,原因在于人工成本的控制是一個投入和收益的過程,不是簡單地壓縮用工及費用。
通過簡單的勞動合同到期即解除或不再續簽勞動合同、借業務外包之機將員工“一包了之”或打提前退休、離崗歇業的“擦邊球”等方式減員,來保證在崗員工的薪酬福利,容易導致員工不滿情緒滋生,造成培訓成本損失,容易陷入用人危機,甚至有可能產生用工法律風險,從企業的長遠發展看是不利的。通過區域公司“單體化”、油庫“大班制”、優化精簡片區、加油崗位外包、彈性排班和自助加油等創新性機構和用工模式的改革措施,提升機構運行效率,穩步推進科學減員,才是積極穩妥的管控方式。
如刻意壓低薪酬收入和勞動力成本,或社會保險和公積金等人工成本附加項脫離個人實際收入,執行最低基數標準和繳存比例,與市場均衡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盡管偏低的勞動力價格能刺激短期效益增長,但以犧牲職工收入和福利為代價取得的價格優勢,是難以承擔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重任的,無法實現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為節約人工成本,刻意壓縮或取消員工的開發成本是不可取的。如崗前的安全培訓、技術培訓等能省則省的情況應當避免。員工的薪酬制度中物質為主的薪酬鼓勵固然重要,但精神世界的富饒和自身素質、自身價值的提高也不可忽視。
由于消費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企業的人工成本很難下降,即人工成本的自然增長。一味地壓縮人工成本,企業容易陷入用工難、效益低的困境。接受人工成本自然增長的客觀現實,調整人工成本科學管理,才能確保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要加強企業人工成本管理,形成科學、規范的人工成本管理體系,完善薪酬分配自我約束機制,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勞動投入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企業應當結合實際,定期分析人工成本構成情況,建立健全分配的自我約束機制;在對本企業人工成本實行目標計劃管理的同時,要通過預決算實施調控,確保人工成本科學合理列支。
既要在企業效益不斷增長的前提下,穩步提高職工收入,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又要將人工成本增長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不能一味求增、求快。
加強人工成本支出管理,嚴格制度,明確責任,厲行節約,有效控制。對人力資源全過程的費用支出進行全面核算,對各項人工成本投入做出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