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笑甜 申瑩
(昆明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脫貧攻堅是重要的政治任務,對教育系統的資助育人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對貧困學生的資助需要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大作用。從本質上分析,學生資助的目標是育人,需要以完善的學生資助制度為基礎,將其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來抓。因此,高校要重視全方位扶貧,深入理解資助育人的涵義,構建資助育人體系,擴大參與性,增強配合性,形成極具統籌特征的資助育人機制,發揮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支持作用。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基于國家政策體系下形成,主要工作任務是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扶持,以經濟資助為主,致力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促使困難學生能夠由獲取幫助變為自助,最終為社會培養更多擁有健康身體與人格的人才。通過資助育人,實現了經濟資助到綜合素質資助的轉變,這對提高困難學生競爭能力來說意義重大。
在當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理念與意識的滯后。一方面,在思想引領方面尚未發揮有效的作用。結合實際可以發現,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重心是經濟幫扶,避免家庭困難學生因經濟原因而失學。但是,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資助育人如果僅僅強調經濟幫扶,那么將會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正是思想引領的不足,使得學生對經濟資助的依賴性過高,不利于其綜合素質培養,導致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嚴重匱乏;在資助教育工作中,綜合素質培養的措施不到位,使得困難學生很難獲取書本之外的知識。在當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經濟資助與思想教育的分離是突出問題,而綜合素質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格塑造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極具系統性與復雜性,校內與校外機構較多,參與人員復雜,整體工作的推進離不開彼此的協同與配合。但是當前,資助教育管理人員配備不足,更多依靠的是輔導員,存在頻繁的人員變動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資助育人工作盲目開展資助性事務,忽視資助育人探究,很難有效發揮整個資助育人工作的整合優勢;而針對資助育人工作人員,目前尚未構建科學的考評機制,更多關注的是對資助政策的領悟性、操作程序的規范性、信息準確性等問題,忽視正向激勵與引導,無法全面發揮資助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結合實際可以發現,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在育人功能方面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創新性教育活動有限,以簡單完成任務目標為方向,傳統的報告會、座談會為主要形式,整個教學模式凸顯單一性,形式化嚴重,創造性不足。另外,鑒于困難學生在生源地區、環境以及教育程度方面的差異,其在思想、能力方面必然具有不同的訴求。但是,高校對這一問題缺乏重視,尚未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方案。
目前,高校資助育人活動的核心為誠信、勵志以及感人教育,其主要活動形式為社團活動、班會以及征文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很多活動流于表面化。從效果上分析,盡管活動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定氛圍與影響力,但是,其后勁不足,影響時間有限,尤其是跟蹤與評估的缺乏,影響育人工作預期目標的實現效果。另外,對于家庭困難的學生,其心理相對脆弱,傳統育人模式很容易激發起抵觸情緒,影響其參與的積極性,與育人目標相背離。
首先,擴大資助育人參與主體,構建全員育人思維,發揮整合優勢,共建育人合力。也就是說,在發揮高校主導作用的同時,積極引入社會以及家庭資源。學校的任務是進行統籌規劃,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位。高校要發揮不同崗位、職能部門之間的協同作用,將教學、管理以及服務作為育人的主要領域;對校外資源進行挖掘,與校友、企業等保持聯系,搭建平臺,將資助育人與社會實踐相融合,為學生創造更多拓展眼界、提升素質的機會;除此之外,為了將資助育人工作落到實處,要真正關心學生,走進其家庭,與家庭保持積極聯系,明確學生真正需求,找出心理問題的癥結,增強資助育人工作的實效性。其次,培養感恩精神,提高綜合素質。在以資助為基礎的工作中,要培養學生感恩的精神,將勵志思想滲透其中。要發揮思想引領的作用,借助多種教育形式,促使學生構建端正的價值觀,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首先,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實踐中,科學完善的資助教育工作體系是根本,發揮著保障性作用。因此,要結合資助育人工作實際,對現行體系進行完善。具體講,將校級與院級資助體系進行融合,構建資助工作交流平臺,統籌宣傳、團委以及后勤等多個職能部門,將其納入工作體系之中,推動整個資助育人工作的有序開展;在人員上,要最大范圍擴大參與者,將院長、輔導員等都吸納進來,以便保證整個資助育人工作的全員參與性;在內容上,要與教學體系進行融合,協助困難生構建核心素質與能力;積極進行資助育人工作體系的優化工作,保證資源投入充足,以有效地支持資助育人管理人員的培訓與教育,構建高素質的專業團隊。其次,要重視資助育人政策體系的健全,積極建立融“獎、助、貸、勤、補、免”于一體的經濟資助系統。依托制度建設,促使資助育人工作具有較強的執行力,各個環節都得到妥善落實。同時,政策體系發揮依據性作用,保證各項工作有據可依。再次,針對資助工作人員,要善于對人力資源進行統籌,結合實際需求進行人員與崗位設置,構建更加穩定、經驗豐富的團隊,以便有效落實政策執行、心理疏導、素質培養等工作。完善的激勵機制也不可或缺,將物資與精神激勵進行積極結合,落實資助育人工作的科學考核,能更加有效的增強資助人員工作的主動性。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影響力不斷擴大,新媒體作用發揮在各個領域,微博、微信成為高校學生獲取咨詢的重要信息源,憑借其較快的傳播速度以及較強的交互性,對大學生產生深遠影響。因此,高校資助育人也要與時俱進,積極組建新媒體運營隊伍,保證其擁有較強的信息素養,技術能力較強,能夠發揮新媒體作用,實現與學生更加密切的交流。依托新媒體,將資助育人工作模式進行創新,更顯創新性與靈活性,強化對多種形式信息素材的有效整合,提升學生的認可度。另外,新媒體方式突破時空限制,時效性突出。通過在不同的時間段借助新媒體開展資助育人的主題活動,將素質培養內容滲透其中。在新媒體的應用下,及時傳遞資助育人的動態信息,營造公平與公開的校園氛圍,學生參與性與交互性增強。
資助育人工作以育人為根本方向,強化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因此,要重視科學考核評估機制的構建,發揮指導性作用。在資助育人考核評估機制中,需要囊括三個方面,即宣傳、日常工作以及工作效果,實現逐一細化,明確權重,實現合理與科學考評。在宣傳方面,主要考核的是傳統宣傳、新媒體宣傳等工作的落實情況;日常工作涉及的是素質教育的諸多方面,如誠信教育、感人教育、勵志教育等;工作效果考察的是受助相關情況、學生的綜合測評、學生心理等。
結束語:綜上,隨著脫貧攻堅沖刺期的到來,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要加速發展,以創新為先導,積極探索優化發展的道路,要具備大局觀和長遠眼光,增強服務意識,提升育人效果,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