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俊杰 龍家熠 李嘉麗 黃清鑫
(湛江科技學院,廣東 湛江 524003)
湛江擁有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現有景區(點)60 多個,其中4A 級景區2 家(藍月灣溫泉度假村、湖光巖),3A 級景區6 家(植物園、東海島、鶴地銀湖、森林公園、吳川吉兆灣、雷州天成臺),2A 級景區4 家(金鹿園、雷州西湖、雷祖祠、南三島伊甸園)。另外,湛江在2019 年共接待游客超6000 萬人次、旅游收入超600 億元,分別比去年增長16.4%、17.6%。
現存民間藝術100 多種,其中盛行表演藝術,民間藝術資源豐富,例如遂溪醒獅、吳川飄色、東海島人龍舞等等都是湛江獨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民俗文化,它們是湛江旅游文化資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獨特魅力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其中,醒獅這一民族傳統文化表演藝術己逐步發展起來并遍及全國各地。同時,"中國醒獅之鄉"遂溪縣品牌享譽海內外,2003 年,該縣獅子醒獅團再次應國家文化部的品牌邀請,參加了"中法文化年"醒獅活動,以跨越3.6 米的優異成績創造吉尼斯質量世界紀錄。不單單只有遂溪醒獅,雷州劇、東海人龍舞、海康地飾以及著名的“吳川三絕”飄色、花橋、泥塑等民俗風采則是湛江天南民族風情的代表,其內容別具一格。
紅色旅游文化資源與旅游各項資源的有效整合是實現湛江市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之一,而湛江市不但旅游資源豐富,同時盛產紅色旅游文化。作為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地,留下了許多的革命歷史遺址,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比如:長岐鎮良村是吳川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基地,也是湛江市“紅色文化村”,長岐鎮良村村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革命前輩在此地把革命星星之火燎原之勢開展得如火如荼;還有雷王故里、維多爾天主教堂、基督教福音堂、法國東方匯里銀行舊址、赤坎古商埠民主路騎樓建筑群都留下了抗日戰爭的紅色記憶。
目前湛江市旅游文化資源的發展現狀:傳統湛江旅游資源-“湛江八景”的國內外知名度并不高,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湛江地區新興的旅游景區—鼎龍灣、茂德公古城、孔子文化城等新興旅游景點,有趕超和取代傳統"湛江八景"的趨勢。同時,由于湛江旅游文化存在區域化程度高,旅游文化資源融合度低等問題,造成湛江主打的“濱海旅游”與其它濱海城市相比,同質化問題嚴重。
觀光式旅游占主導,體驗互動不夠,無法形成有內涵的深度游也是目前湛江旅游業的主要難題,畢竟無論是跟團游還是自駕游,游客的品味越來越高,對旅游景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次,湛江的旅游景點還停留在”換背景拍照式”的旅游階段,缺少互動體驗及文化內涵,無法帶給游客深刻的回憶,因此地域旅游品牌知名度低。湛江民俗藝術表演形式流傳至今,雖然已經融入生活,但是游客體驗與互動的設計感太少,缺乏創新,表演形式也只是固定在特定日子,因此游客缺少時間上的選擇。
湛江市各區、縣的旅游發展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但區域局限性明顯,區域間的聯動力不強,出現“單打獨斗”的局面,缺乏區域間的區域文化旅游品牌。其次,湛江文旅資源開發雖比較活躍,但旅游“產品”品質不高。通過相關資料的調查分析,湛江文旅商品開發較為落后,部分地區甚至以單純的文化形式呈現,形式單一,主要表現為文旅商品制作比較粗糙、缺乏精加工技藝,生產屬于作坊式,規模小,效率低,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不高,旅游商品地方特色不明顯。
堅持保護第一、規劃先行的旅游發展基本方針,突出特色旅游主題,構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同時在此基礎上開發民俗藝術主題文化游,打造湛江的“文化游”品牌。湛江民俗文化主題藝術通過帶給游客的美好時光回憶"走出去",既能夠促使湛江民俗文化藝術處于歷史傳承和文化保護之中,又能營造一種創新的動力融入國民經濟社會生活的新局面。
一是發展文化生態休閑業,比如漁家樂、水上樂園等,推行“生態漁莊+養生度假+體驗文化”模式,從而發展特色生態旅游觀光文化。其次建設相關設施園、特色物品品種園、創意主題園和文化展示園等多功能場所。在湛江特色產品加工企業專設產品展示室和參觀通道,開展文化體驗、文化科普、親子活動等項目。完善休閑莊居養功能,開發地方特色菜品,拓展特色農家菜品牌,因地制宜地開發兒童游樂、中老年健身等項目。湛江旅游應著重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文化旅游的六大要素,分析優勢,取長補短,培育市場主體,著力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從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商業經濟”向“文旅經濟”的轉變,將文化遺產資源產品化、有形化,并加速研發、生產特色旅游商品,促成特色產業架構,切實提高文化旅游產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實力。
湛江旅游推行旅游文化資源融合發展,創新開發經營機制是首要之舉。首先加強內外合作、區域合作,促進文化與資源有效融合,打造和創新現有景區、點,使文旅資源得到充分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其次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發揮好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的“藥引子”作用。最后是建立人才引進培養機制,引進高水平、實用型策劃、經營、管理人才,建立旅游人才專家庫,實現“推廣到位、管理先進”的新格局,滿足湛江文化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紀的湛江,應加快推動文化旅游資源的融合開發,加速推進區域文化資源的深度融合、文化遺產與海洋旅游融合、文化遺產與小鎮旅游融合、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呈現出湛江旅游的新契機。同時應轉變舊的旅游經濟發展形式,從而為文化遺產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帶來新的發展體驗模式和機遇。產業間的關聯性越強,彼此間的資源利用率就會越高,因此具有一定關聯性的產業由分立將會走向融合,并在融合過程中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總的來說,隨著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的趨勢也漸趨明顯,文旅融合所帶來的綜合效益也日漸顯著。旅游產業能為文化產業提供平臺和載體,文化產業也能使旅游產業具有更高的文化附加值與更大利潤空間。因此,在文化與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的政策引領和地方積極促進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湛江市文化與旅游資源又較為豐富,具備產業融合的發展潛力,湛江實現旅游和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未來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