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怡靜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本文針對后疫情時代浙江農民鄉村旅游創業的背景,以鄉村旅游創業活動活躍地區的農民作為研究對象,對浙江寧波等地區的農民進行深入訪談和問卷調查,深入分析浙江農民鄉村旅游創業訴求,以更好掌握浙江農民鄉村旅游創業的基本特征、動力因素和阻力因素,為政府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提供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隨著鄉村地域功能不斷的演變,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新時期旅游發展的主要形式,農民創業是實現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近些年來的發展旅游業已成為促進鄉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而鄉村旅游發展問題也逐漸成為學術界的研究熱點。
在文獻梳理發現,關于農民創業扶持政策的現有研究較為匱乏。主要聚焦在三方面。一是農民旅游創業扶持政策建議研究。楊學儒等(2017)基于鄉村旅游創業者調查數據,對社會資本、先前經驗與創業機會識別的作用機理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創業者個體和政府部門兩個方面的政策建議。董亮亮等(2017)以鄉村旅游地大余縣周屋村為例,通過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基于主位的視角微觀審視了農戶旅游創業的訴求愿望,提出政府部門針對農戶旅游創業的訴求重點應給予充分的融資支持、信息支持和智力支持,同時對扶持政策的實施方式方法進行一定的創新。二是返鄉創業扶持政策認知評價。陳中飛(2011)以相關創業理論和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理論為支撐,通過對江西省南昌縣、鄱陽縣、樂平縣230 個返鄉農民工的調研,描述性分析了農民工對扶持政策的認知程度、理解程度、滿意度評價及急需的政策。結果表明農民工總體上對政府對返鄉創業扶持政策所采用的形式及宣傳力度都不太滿意,而且返鄉創業農民工總體上對政府扶持政策的總體的評價及各項扶持政策的評價都不理想。三是創業扶持政策實施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焦偉偉,張艷新,鄭少鑫(2019)基于ISM模型和能力貧困理論結果發現創業成本高,經營風險大和農村資源有限,技術條件落后是影響河北省返鄉下鄉創業扶持政策實施效果的根本因素。
從以上文獻梳理情況來看,目前對于有關農民創業扶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認知評價和建議上,仍然缺少微觀審視農戶旅游創業的訴求愿望。農民工創業最急需的扶持政策為創業資金、創業技能培訓、創業項目支持、創業用地優惠及創業信貸扶持等。
基于此,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聆聽和記錄微觀創業主體——農戶的旅游創業訴求,并分析其背后產生的原因,為政府制定和完善相關扶持政策提供借鑒和參考。
此次問卷發放的對象主要是錢湖村落的經商村民,調查男女比例大致為1:2;在年齡上,以18-28 歲最多,比例達42.3%,61 歲以上最少,比例為0.8%,因為東錢湖村落經商村民大多為青壯年,老年人較少。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以中專或高中占了大多數,本科其次,所占比例分別為33.3%和22%。本次調查對象60.2%是已婚,39.8%處于未婚情況。并且通過信度分析數據顯示,說明問卷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水平。
通過數據分析可知:農民們對鄉村旅游有足夠的興趣和期待;錢湖村民對鄉村旅游創業政策的認知度較高;政府對于鄉村旅游的扶持政策落實開展有也較為深入。而東錢湖村民參與鄉村旅游創業的阻力較大,在受疫情影響的背景下,最大的阻力因素是旅游行業整體恢復使得鄉村旅游創業變得困難,其次是缺乏旅游創業的啟動資金。
通過相關分析可知:農民鄉村旅游創業動機、創業政策、創業訴求與創業意愿顯著相關。
進行回歸分析過程中,為了驗證兩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以下分析:因變量為創業意愿Y,自變量為創業動機(X1.1)、創業訴求(X1.2)、創業政策(X1.3),通過相關系數R 說明,自變量與因變量相關性大;并且變量可解釋因變量的變異性,有著較好的擬合度。在方差分析表中顯示,因變量方差來源,方差的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 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和顯著性水平。其中F 和顯著性概率的數據說明因變量和自變量有顯著的線性關系,可建立線性模型;在模型系數表中顯示,創業動機的回歸系數顯著性水平明后疫情時代浙江省鄉村旅游農民的創業意愿與創業動機有著顯著的線性關系;創業訴求的回歸系數顯著性水平說明創業訴求與后疫情時代浙江省鄉村旅游農民的創業意愿不是顯著的線性關系;創業動機的回歸系數顯著性水平說明后疫情時代浙江省鄉村旅游農民的創業意愿與創業動機有著顯著的線性關系。常數項的顯著性說明該常數項與創業意愿沒有顯著的線性關系。因此得到:
鄉村旅游創業意愿(Y)=0.822+0.272*創業動機(X1.1)+0.259*創業政策(X1.3)
最后得出結論,在自變量的三個因子中,創業政策對創業意愿的正向影響最大,說明農民若能夠較容易的得到來自政府政策上各方面支持,他們參與鄉村旅游創業意愿越高;當創業個體感知到鄉村旅游創業活動越容易時,農民參與鄉村旅游創業意愿就越高。創業訴求正向影響力度較低,當農民對于鄉村旅游的各項訴求呼聲越高,農民參與鄉村旅游創業意愿越高,越來越多農民愿意參與建設美好鄉村。這從另外的角度也體現如何實施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強農民在鄉村旅游項目的認同感和參與積極性是如此重要。
重視疫情后公眾消費方式的改變,對粗放式餐飲模式進行改造。首先便是治理鄉村旅游環境,進行日常清潔和消毒,建設衛生、干凈、宜人、優美的休閑環境;其次是供給綠色有機農產品,讓生活和生產回歸健康和傳統。
相關部門應有效調節供給和需求,根據疫情過后旅游業的反彈趨勢協調資金;進一步改善投融資環境;防止企業因疫情影響夸大損失、造成大量不良信用貸款;逐步完善監管體系;基層政府可視當地鄉村旅游發展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旅游扶持資金的投入;同時做好旅游創業項目評估工作。
政府應培養農民鄉村旅游創業的意識,增加旅游創業培訓的場次,搭建省級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同時及時公開培訓信息,讓農戶知曉并參與進來。并對于有意向創業的農民們按照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接納能力進行分階段層遞進內容展開培訓,傳播成功案例的創業精神,引導并帶動區域內的旅游創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