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第九中學,湖南 永州 425600)
初中生物作為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起始地,對于初中生而言既陌生又新奇。但是,初中生的社會閱歷較淺,容易跟著教師的教學路徑前進,一旦教師的方法有錯誤,學生便會誤入歧途,而且無法發現自己的錯誤。以生物實驗為例,教師教導學生運用放大鏡觀察生物,但是大多數學生只會關注表面現象,而忽略其中所蘊含的生物知識,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個人能力。生物學屬于初中知識,通常情況下,學生對于未知知識抱有極強的好奇心,因此,在學習初期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隨著課程愈發深入,難度加大,各式各樣的抽象概念隨之而生,學生的畏難情緒加重,學習興趣快速下降,進而導致成績下滑。而其本質在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認識的事物較為真實,如果面對未曾接觸過的事物,則會因其過于抽象而無法理解,以染色體為例,這類微觀事物是無法被普通人所觀察到的,尤其對初中生來說,如果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則無法理解知識,進而感覺知識點繁瑣,拒絕深入學習,甚至可能影響心理健康。
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為減少工作量,經常采用板書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摘抄筆記,毫無自己的思考,最終導致生物知識并未完全理解。此外,由于教師認為課時量不足,從而未能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思考問題,即便是答題環節,也是草草了事,學生的潛在思維完全無法被開發,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遇到復雜問題立即查看資料書或者答案,如此以來,學習質量極差,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
在初一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上課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尤其要提前準備好試驗用品和材料,以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運行。同時,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吸收各自優勢,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礎上做到全面地了解學生。只有做到了解教材、了解學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時,生物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擴展知識面,做到深入了解生物知識前沿。這是每一位生物教師的“必修課”,也是高效開展生物教學的重要保障。同時,生物教師要在學習“必修課”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在學習和教學中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此外,生物教師在做實驗的時候還要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通過列舉生活實例,加深學生對所學生物知識的印象,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實現高效教學。
書本是死的,雖然富含大量圖片以及文字,但是由于生物知識多半屬于動態過程,因此,學生不易理解。而多媒體設備的誕生,直接解決這一難題。首先,教師可通過互聯網搜集大量生物視頻,以光合作用為例,美輪美奐的動態視頻足以吸引學生的目光,而且能直觀地理解光合作用的過程;其次,教師可通過 PPT 形式標注重難點內容,同時可以進行旁注,這是板書所不具備的特征。最后,由于絕大多數學校缺乏足夠的試驗資源,尤其針對大型試驗,幾乎無法在校內開展,因此,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全球頂尖生物技術,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眼界。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再沉浸于課堂學習,而且課堂知識有限,因此,教師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前往野外或者社區觀察有關生物知識的現象,例如動物生活狀態、植物生長狀況等,從大自然中學習更加奇妙的知識,同時,戶外活動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增進師生感情。
生物課堂上,問題情境的創建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學習產生動機。問題情境的實施要以問題為載體,在對學生的提問中,加深對學生的引導。問題情境的創建應圍繞課程主體,并作出適當拓展,使問題具有一定價值。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留給學生時間思考,讓他們展開深刻的討論。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問題時,要加強引導,多對他們進行啟發,也要在課堂上多提問學生,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從回答中發現學生知識結構中存在的問題,為他們及時糾正錯誤。初中生物課堂上,教師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生物小組,并選出組長。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能加強合作,對一些疑難問題展開探討,圍繞一些題目展開探究,同時,小組成員間也能互相監督,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督促,促進小組的整體進步。小組和小組之間要展開競爭,教師在課上或者課程結束后,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小組間可開展良性競爭,有助于他們督促自己,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
初一是承上啟下的第一階段,存在學習心理及難度都不適應的情況,加之初一生物學科本身具有一定難度,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傳統的初一生物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學習效率較低。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如何提升初中生物教學的課堂效率,是當下生物教學的關鍵。總之,打造初中生物教學高效課堂,非一日之功不可一步登天,要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才能更好地通過實踐總結經驗,創設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空間,提高整體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