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明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新甸鎮中心校,遼寧 鞍山 11432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鍛煉他們的語文學習方式,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古詩文、文學故事等優秀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健全人格。
所謂的激勵教育其實激發與鼓勵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指通過教師在學生出色完成學習任務后進行恰當的鼓勵表揚,從而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的一種教育方法。激勵教育可以有效激發和喚醒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認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學生一般都比較爭強好勝,為了獲得更多的表揚,同學之間形成良性攀比模式,積極尋求適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方法,高效迅速地進行知識的學習理解,在激勵教育的教學模式下逐漸養成積極自主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興趣是學生快樂學習的前提,教師要創設合適的語文教學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語文知識產生了求知心理,快樂語文教學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教師如何判斷學生是否具有求知欲呢?筆者認為,學生的情緒變化是一項預測指標。教師通過設置問題,以及插入趣味游戲活動等,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生注意力逐漸分散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課本劇情小表演,讓學生用心感知學習內容,理解課堂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師生互動交流是較為簡單,同時也頗具成效的激勵教育模式。如果不進行一定的交流互動,激勵學生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來學習聽講,那么枯燥乏味的課堂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下降。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較為簡單有效的問答環節來實施激勵教育,比如,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亡羊補牢》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進行系統的課本知識梳理,然后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難度層次的問題,難度順序可以由易到難,以便于學生吸收理解,進行知識的拓展加深,等逐步遞進的問題難度,在學生問題回答之后,無論對錯都需要進行一些鼓勵表揚,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就已經是勇氣可嘉了。教師還可以采取較為新穎的辦法,讓學生提出在課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來逐一進行回答,然后再詢問回答是否得體全面。這樣一來,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學生的思想,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從而有的放矢,有意識地進行思想的鼓勵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進步。
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以便于更好地將激勵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之中,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和切實增強。首先,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按照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語文課程學習小組的分類。這個過程可以分段進行激勵教學,經過緊張激烈的討論分析之后首先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小組可以獲得“迅捷勇敢表揚”;回答內容切合問題要求,比較全面得體的小組可以獲得“聰明智慧表揚”;能夠對答案進行補充拓展的小組可以獲得“想象豐富表揚”等,以比賽競爭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學習主動性,營造積極良好的學習氛圍,加深教學印象,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較為有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長時間面對較為晦澀難懂、抽象拗口的詩詞散文等內容,會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產生厭倦的情緒。所以,教師不能沿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需要豐富教學內容,以生動具體的內容表現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使學生“愛”上語文課和愛“上”語文課。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一般來說是加入一些視頻動畫或者小故事的拓展等內容,緊緊抓住學生好奇心重、愛聽故事、愛看電影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然后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比如,在進行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文《讓我們蕩起雙槳》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充分講解其中內容,擴充課文外延,將《讓我們蕩起雙槳》課文內容的創作背景、作者思想以及對以后的影響進行詳細的講述,在進行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播放時,如果學生都喜歡這個歌曲,這時候便可以采用激勵教學手段來鼓勵大家開口跟著音樂一起歌唱,在反復練習不斷激勵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也加深了課文的學習和了解,豐富的教學內容同時也使得學生學習興趣徹底被激發出來,更加喜愛小學語文課堂。
總而言之,在當今社會,激勵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語文作為開展激勵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為提升小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手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發揮創新思維,采取上述措施,將語文教學與激勵教育有效結合在一起,以此來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