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安
(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第十六中學,河北 廊坊 065000)
微課程就是指小課程教學模式,把一個整體的教學內容和階段分為多個小型的、單獨的教學內容和階段,使得單次教學中傳授的知識量不易過大,易于學生接受,進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分為多個教學小段,并不是在原有教學內容上刪除一些內容,而是把一些整段的教學內容分為多個教學小段,從而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能夠吸收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利用當前信息化時代的教學背景,將微課程應用到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當中,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致,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微課程教學時間段,著重突出教學重點保證學生學習的高度集中,一般時長為5-10 分鐘。在早期微課程學習也叫做課例片段,顧名思義,它通過電子產品將教學課程中的重點部分截取出來,以簡潔、系統化的方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比起傳統四十多分鐘的教學視頻,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觀看和學習,利用碎片時間就能學習完至少一節的內容,極大方便了學生的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劃分后,安排給學生觀看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也可以以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微課程學習,有助于學生之間交流學習經驗以及相互督促,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信息化帶來的便捷優勢使得教學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也方便了教師進行授課,像是白板逐漸取代黑板,不僅符合科學發展觀對于教師個人的身體健康也起到了重要的幫助。微課程將計算機信息技術作為依托,必然會在未來教育過程中改變學校教育的方式,同時也會在教育界形成一股科學教育的風氣。
當代社會對于信息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各行各業都在使用信息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社會發展信息化的趨勢也要求了當代學生對信息技術能力的要求。微課程的應用迎合了信息技術的課程特點,通過微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學科素養,以培養更加優秀的信息技術人才,推動我國社會信息技術技術的發展。
微課程作為全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同時微課程具有的精短特性,也易于學生保持這幾分鐘的專注度,因此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此外,微課程學習屬于學生主動學習的一個過程,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觀性,在學習過程中所接收到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也能清楚的感受到觀看完了一個又一個教學視頻,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滿足感和自信心。
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強的學科,學生僅僅掌握理論知識而不實踐動手操作是無法真正學會這門課程的。將微課程融入到日常信息技術教學當中,減少了教師對基礎知識的反復講解,給予了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也使得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操作,實踐檢驗理論知識。以下針對微課程在理論教學上的幫助提出了以下三個方向的應用:
正是因為微課程精短的特點,為學生復習起到有效的幫助,由于一節課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微課程提取章節重點和基礎部分,幫助學生迅速進入到學習狀態梳理當堂所學,實現溫習知識的作用。此外,微課程還可以融入一些課堂未教授的知識元素,作為學習拓展部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倘若是學生自己制作的概念圖則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溫習和強化,反復熟悉掌握度較弱的部分,加深印象。教師也可展示制作精美的概念圖,供其他學生效仿,對自己的概念圖進行查缺補漏,甚至是學習優秀的邏輯思維,強化生物學習的學科思維。
借助微課程平臺,可以促進師生的交流,學生可以在微課程下留言提問,對于學生的提問教師能夠及時解答,突破了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也能夠接收到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反饋,對當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而對于信息技術學習的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幫助。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性強,在真正上機時學生容易遇到許多突發問題,這些在課本上什么沒有教學指導的。因此教師還可以利用在線微課程模式,遠程指導學生操作,增強學生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在每節課開始之前,教師總會從一件相關的事物引入到本節知識,這就是課程的導入。但由于教師是根據個人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對學生進行聯想引導,可能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糊涂,更重要的是喪失了學生帶著目的進行思考和學習的鍛煉機會。但通過微課程的導入教學,通過更加直觀的視頻演示的舉例方法,刺激學生不斷進行聯想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對知識有更加立體和深刻的印象,可以科學地指引他們去學習本節的知識。
在信息化大爆炸時代下,社會和國家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信息技術要求了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熟練融合,所以教師需要在傳統教學方法上推陳出新。微課程教學符合了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提條件,又是信息技術發展下誕生的產物,方便了學生不限時間和地點的進行學習,極大提高學生學效率,緩解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師要利用好微課程的優勢,將微課程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優化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