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鳳仙
(重慶市黔江區實驗小學校,重慶 409000)
小學數學教育主要是培養小學生的基本數學概念,對數的理解和簡單的運算。因為數學學習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小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單純的課堂學習,有時達不到較好的教學目的。不少教師喜歡在課后留大量的家庭作業,實踐證明,這種方式非但沒有取得較好的成效,而且極大地束縛了小學生的天性,降低了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行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策略的研究,對于提高學生數學成績、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具有重要的作用。
數學作業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首要目的是促進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達成,其形式多種多樣,在傳統的書面作業、書面練習之外,還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數學作業如果設計得好,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學生全面智能的發展。然而,若數學作業設計得不好,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針對四所小學的數學作業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當前許多學生需要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這種情況與《數學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嚴重不符。另外,從作業布置的形式上來看,主要包括完成練習冊、完成課后的鞏固習題等,部分學生還需要完成家長規定的任務,這些類型的作業,雖然有著不同名稱,但本質都是知識型的作業,都將知識作為最終追求。按照這種觀點,只要學生會做題,學會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就可以了,這顯然不符合《數學課程標準》的整體思想。
雖然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改革已深入開展,但應試教育的陰影還沒有完全消失。許多重點學校在錄取新生時還是以分數論高低,不少學校在考核老師時仍把學生的成績看得很重,這就必然導致老師在教學中兩眼只盯著分數。為走捷徑,在短期內取得高分,只有讓學生機械地做作業,也就是實行“題海戰術”。
學生進行個性化作業,作業內容不同,作業形式各異,作業完成的時間也不一致,這就給老師的作業批改帶來了困難。學生在作業中難免會遇到難題,老師只能一一指導,這又加重了老師的負擔。
許多老師認為每個人都會有惰性,學生當然也不例外,如果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學生就有可能投機取巧,少做甚至不做作業;還有老師擔心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學生肯定會選擇自己擅長的作業,薄弱環節始終得不到彌補,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未有系統性的練習冊之前,題目都是老師挑選,勢必帶有教師個人色彩,不可能適合每一個學生,作業效果不顯著,最后老師只好放棄這種所謂的好作業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因此,設計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和生活化的作業。
1.用數學描述生活。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在設計作業時,可以融人一些數學與社會聯系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學會關心身邊的事,做一個有心人。
例如,在教學“認識10 以內的數”后,設計這樣的作業在身邊找出10 樣事物,用一段話寫下來,并能反映1~10 這些數。學生對這種形式的作業興趣很高,答案也是五花八門。這樣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周圍的事物,使他們深刻地體驗到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2.用數學解析生活。學習一年級課本中的“統計”之后,到底應該讓學生怎樣去實踐鞏固由于一年級學生生活經驗尚淺,知識水平也是處于低級階段。可以這樣考慮你知道同學們到校的方式有哪些有多少同學是乘車、步行,或者家長接送呢利用下課時間每人調查位同學,并制成調查統計表。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由于智力發展水平和認真程度不一樣,在一定的教學后,總會呈現一定的分層現象。“一鍋端”的作業設計法,是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的。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就要求教師做到,深入了解自己的學生,根據學習進度,分層次設計作業,這里的分層次不是要求教師面面俱到。筆者在操作過程中,一般把班級的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對于掌握程度較高的第一層學生,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以預習為主,鞏固為輔。對于掌握水平一般的學生,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以鞏固現學知識為主,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于掌握水平較差的學生,在設計作業時,以現有知識的再學習和舊知識的復習為主。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與應用意識的提高,從數學思維、情感態度、知識技能與問題解決等方面闡述了這一規定,關注學生的探索能力、體驗能力與知識能力。通過這一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數學作業在發展學生應用知識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提高學生的思維擴散能力、知識發現能力、創新運用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數學素質教育的關鍵。為了保證這一目的的實現,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作業的時候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況、思維發展情況與情感等因素。因為小學生有著愛動、好奇、喜新的特征,因此量多、固定、枯燥、單調的書面作業只會讓小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產生厭倦情緒。常規性的小學數學作業應從新課改的具體要求出發,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心理發展特點,將可行性、開放性、趣味性、人文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充分發揮作業的積極作用,讓學生用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小學時代是學生打下數學基礎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習,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相關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行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興趣。筆者相信,小學數學作業的個性化設計一定會為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貢獻力量,為培養更多的優秀數學人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