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彭沖
(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體育課程,也是高職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下,高職階段的教育工作,更需要重視體育課程,發揮其價值與作用。而通過賞識教育的應用,就可以加快教學改革,帶領學生主動參與,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
因材施教、以人為本,是教學工作的主要核心與目標,因此也需要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因為每一位學生之間,其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賞識教育的應用,還需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全面發展。首先,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技能訓練,都要密切關注學生。如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愛好、進步程度等,充分把握各種機會,展開賞識教育。當學生進步時,為學生送去表揚,并指明學生的強項與優點。只有在一點一滴中滲透,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溫暖、認可,然后主動參與,不斷奮斗,最終突破與超越自我,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興趣,增強身體素質[1]。其次,全面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是賞識教育的前提條件。教師可以借助比賽,來測驗學生的身高、體重、體脂率、心肺功能等,然后結合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與計劃。通過針對性的指導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在個性化的計劃與運動中,來不斷進步,取得成功。教師在對學生的優點與成功,送去賞識、認可與贊許,引導學生自我完善,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努力與進步,并且踴躍參與體育訓練。最后,為了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借助團隊合作,帶領學生突破與超越自我,最終取得成功。教師可以針對團隊表現、學生個人表現,送去鼓勵、表揚,來提高教學質量。團隊分組,可以由學生自由組合,然后選擇適宜的運動計劃與項目,在團隊之間的競爭下、合作下,帶領學生快速成長。在教師的表揚與鼓勵中,還有利于融洽氛圍的營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模范、榜樣,具有著帶頭示范作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帶領學生主動模仿與借鑒。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就可以將賞識教育,應用在優秀典范的樹立中,來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價值,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首先,作為體育教師,要認真對待教學工作,平等對待每位學生,時刻保持樂觀、積極、健康的觀念與態度。不僅要主動參與學習深造,來強化自身的專業能力;而且要時刻注意言行舉止,用眼神、表情、言語、肢體等,為學生送去鼓勵、表揚、激勵、認可,贏得學生的尊重與信賴[2]。當教師將優秀的一面,流露與呈現在學生面前,就會重新點燃學生奮斗的欲望,激發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從而愛上體育運動。其次,學生之間年齡相似,有著共同的話題,能夠起到相互激勵、相互輔助的作用。在體育教學中,通過樹立優秀學生代表,并為其送去贊美與表揚,能夠引導其他同學,主動向其學習,來不斷提升自我。教師需要挖掘優秀學生代表的優點,讓學生之間相互引導與幫扶,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最后,身邊的優秀典范,著名的運動員,也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對象。教師就可以通過案例分析、故事講解等途徑,來挖掘優秀典范的潛能與優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從而調整教學目標與計劃。在學生努力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密切關注,并為學生送去合理的賞識,起到激勵與表揚作用,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舉辦一次優秀學生代表選拔賽,將樂于幫助他人、主動團結同學、勇于接受挑戰、動作標準到位的學生,樹立為學生代表。然后邀請其為班級同學,講解一些運動技巧與方法,并進行動作示范。在教師的賞識,同學的認可下,就會讓其快速成長,強化賞識教育的效果。
高職階段的學生,即將步入社會參與工作,在注重專業教學外,還要重視體育教學。只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帶領學生獲得持續發展。因此就可以通過賞識教育的應用,來點燃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積極性,能夠正確面對困難,接受挑戰,正視自我,不斷突破與完善,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而總結評價,是高職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賞識教育運用的有效路徑。通過賞識教育的融入,就可以發揮鼓舞、激勵的作用,讓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從而主動踴躍參與體育訓練[3]。首先,在課堂教學結束后,來針對學生的表現,作出總結評價,并給予鼓勵、認可與贊許。如學生的技能、動作掌握情況;學習態度與興趣培養;團隊合作與交流等,都可以成為評價途徑。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優點,一一指出表揚,來轉化為強烈的學習動力。其次,在期末考核評價中,將學生的具體表現,要全面整合與描述,才能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著重突出學生的優點與強項,在激勵、鼓勵的話語下,來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指明一條正確的方向,促使學生不斷完善與提升自我。最后,整個總結評價,除了教師評價外,還可以鼓勵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來相互挖掘優點,相互賞識對方,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賞識教育,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展開了詳細深入的分析,希望為后續的教學工作,提供相應的參考與依據。那么在今后的高職體育教學中,就可以通過尊重學生個體、樹立優秀典范、融入總結評價等策略,帶領學生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