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煉
(云陽縣彭詠梧小學,重慶 404511)
學生在數學上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明確體現其數學思維能力,并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許多學生在課堂之上不敢發言或者發言之時邏輯混亂并且無法進行完整表達,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教師需要采用合理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
在小學階段,尤其是處于較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初步學習解決問題的時期[1]。因此在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時,需要學會使用數學語言對問題進行解答,并且明確思維過程,這有助于學生未來更好進行學習。同時在教師進行數學教學之時通過運用合理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幫助提升學生自身綜合素養,并且會對思維能力、邏輯素養以及口語表達等方面進行有效提升,形成一種數學邏輯思維,在面對其他學科學習問題上,同樣可以依據思維邏輯進行問題解決,使學生學習成績得到有效提高,并幫助學生未來健康成長。
在小學三年級階段,學生年齡較小,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思維邏輯體系,因此這一階段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2]。這時具有具體性、直觀性以及生動形象性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以數學規律為基礎,以學生成長為目標開展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健康發展。
教師在課堂之上進行實際教學之時,需要從學生學習情況出發,把握學生知識了解程度,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緊密聯系,對教學工作進行預設,使學生知識面得到有效拓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設置提問環節,并對學生回答的語言進行合理規范,使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有邏輯有條理進行詳細回答。例如在教授《一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的乘法》這一課時,許多學生對于問題能夠理解,并計算出正確結果,但是不能夠將計算過程進行詳細描述,這時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語言表達上的規范,可以要求學生在回答時依據首先、然后、接下來這一整體步驟對自己的思路想法進行闡述,并且需要將自己解答題目時運用了哪些數學定律等進行描述,這樣學生在課堂之上會獲得足夠的體驗感,并且能夠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對于數學知識涵義能夠有效理解并進行實際運用。因此教師在設置課堂提問之時,應該要求學生不只回答計算結果,還要將自己的計算過程依據一定順序進行表達,這樣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常常會用到合作式教學這一方法,通過學生小組間的有效合作,能夠使學生樹立起自主學習的意識,并提高學習積極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開展小組匯報工作,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機會參與匯報,將合作學習中運用了哪些方法、遇到了什么問題以及收獲了什么結果等進行詳細匯報,最終有效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一過程中,學生處于課堂主體位置,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并提升自信心。例如教師在教授《四則混合運算》這一課時,可以設置題目使學生小組內進行計算,對于可使用的計算方法進行詳細討論,在進行匯報時,許多學生不知道該如何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計算過程,這時教師需要進行詳細指導,例如學生回答:通過討論,我們認為應該先計算乘除,再計算加減,接下來我們對這道題進行計算,計算過程中我們遇到了怎樣的問題,通過大家的討論,我們解決了問題,最終得到了計算結果等等。教師在對學生的語言表達進行規范之后,學生能夠有效完成小組任務,并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形成數學思維,提高綜合素養。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小學教學應當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重要目標。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幫助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提高,在課堂之上,教師應在教學結束后增加總結環節,這一總結環節并非以往教師進行自主總結,而是由學生進行知識總結,將這一課所學習到的知識,所遇問題以及解決過程進行闡述總結,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知識總結能力,并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年、月、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引導學生將自己在這一課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所思所感進行描述,同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表揚,例如:這一課中,同學們表現得都非常棒,我們學會了年、月、日的知識內容,并且我們學會了如何計算大月和小月,希望在之后的課堂上同學們也能夠繼續配合老師,學會更多數學知識。這時學生獲得鼓勵和表揚,能夠更有信心繼續學習。并且學生在對每節課學習內容進行總結之后,能夠對知識進行有邏輯的梳理,有助于形成知識結構,促進未來更好成長。
綜上所述,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利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通過設置課堂提問、開展小組合作以及增加總結環節等,能夠對學生的語言表達進行準確規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進而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身綜合素養,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完成教學任務目標,并且能夠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