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栩鑫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廣納鎮梓潼小學,四川 巴中 636718)
藝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的這一特點也決定了它的教學方法要有別于其他學科。而情感教育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樹立正確價值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健康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但對培養學生美術素養、情感基礎意義重大,還對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提供了助力。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所以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責任感?!碧K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边@說明,藝術教育對于人的情感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情感的培養也對藝術的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1]。
實踐證明,藝術教育與情感教育是相輔相成、同步發展的。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情感教育的助推,而情感教育對學生提高美術素養及高尚情操的形成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樣相互作用下,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就有了保證,學生素質全面、健康的發展就有了助力,學生以后的美術學習有了堅實的基礎。
師生間的交流是教學的主要方式,更是新課程下實施教學的重要措施。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總是占據著課堂的主動權,和學生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與學生的交流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新課改就要求在課堂上師生要保持平等,教師要做一個合格引路人,把課堂交予學生,引導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掌握繪畫技巧,并在加強與學生的交流的同時,鼓勵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繪畫技巧的習慣[2]。
例如在人美版一年級《童話城堡》一課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合作創作童話城堡和城堡中包含的物品,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品的展示,并給大家闡述自己心目中的城堡的樣子和城堡中應該有的物品的機會,最后老師進行引導,小組之間互相評價,對城堡或者城堡中物品的擺放提出自己的意見及改進方法。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將評價的權利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使得學生在提高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的同時,加強了與同學、老師的情感交流,在汲取知識的同時感受到了美術的樂趣。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學生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滿足社會的需求。而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為實現這一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把情感教育與美術教學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高尚的藝術情操,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滿足社會的需求[3]。
例如在人美版二年級《我們身邊的痕跡》一課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外出寫生,讓學生尋找身邊的痕跡,尋找大自然中的痕跡,然后將自己的發現反映到畫紙上,最后老師進行總結歸納,點評學生的作品,以及學生在外出后的表現。對于那些在外隨意踐踏草坪、采摘花草的學生給予嚴厲的批評,對于那些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并告訴學生要愛護大自然,保護自然中的一切生靈。通過將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寫生,不僅可以增進他們與大自然的感情,激發對自然的熱愛與責任,還能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情操。
在美術教學內容中適時地加入情感教育,不僅能讓枯燥的學習生動起來,而且還會影響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因此,教師應該將情感教育融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以一種學生熟悉的情境將美術內容呈現出來,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使得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延續。
例如在人美版三年級《一張奇特的臉》一課的教學中,老師先將一張畫有人臉的圖片放在講桌上,先讓學生從正面觀察人臉,它是一個笑著表情,然后讓學生換個方向觀察,它變成了一個難過的表情,老師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情的變化規律,此外,老師還給學生播放大笑、憤怒、哭泣等的聲音,讓學生互相做出相應的表情,引導他們觀察同學在做不同表情時的五官變化。通過簡單的游戲,將課堂知識展現出來,讓學生親身感受美術課堂的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的參與性,進而實現教學目的。學生不僅會在課堂上展現出對表情變化的興趣,在課后也會與同學互做表情游戲,展示自己對表情變化的興趣,進而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更好的延續。
總之,在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今天,小學美術的教學不再單純以傳授美術知識、講授美術技能為主,而是更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美術素養的培養。情感教育對培養學生創造力、想象力、審美能力以及作品欣賞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逐漸滲透情感教育,對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生藝術情操,延續學生情感體驗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