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宇峰
(成都市西華大學經濟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9)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長期以來,廣大高校大學生主要通過志愿服務的形式,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項目,取得了積極的效果。本文以已經參與相關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大學生志愿者為主體,以座談、訪談為主要形式,輔以抽樣調查,了解大學生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志愿服務的基本情況,進一步豐富志愿服務內容,優化志愿服務效果,提升志愿服務水平。
參與本次調查、訪談的大學生志愿者中,男生占比74%,女生占比26%,其中家住農村的為40%,居住在城市的為60%。78%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對農村比較了解,約90%的大學生每學期參與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相關志愿服務不超過3 次。34%的大學生則認為所學專業和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關聯度較高,但約50%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知識對參與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志愿服務幫助不大。
62%的大學生表示對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了解度不深,38%的大學生表示比較了解鄉風文明建設的相關內容;56%的大學生不太關注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同時,5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參與的農村志愿服務內容與鄉風文明建設無關,44%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參與的志愿服務與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關聯度較大。69%的大學生表示,個人的未來職業發展和人生規劃與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相關度較低;同時,超過90%的大學生認為應該更加積極地關注和參與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
90%以上的大學生高度認可大學生志愿服務在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充分認可大學生志愿服務所取得的效果,并肯定大學生自身在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志愿服務中的積極收獲。大學生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志愿服務取得的主要成效依次是:改變人們的思維觀念,改變新農村的社會風氣,改變村民的生活習慣,改變村民的行為方式。學校組織開展相關志愿服務活動,是大學生參與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最主要的渠道。大學生也會通過參與社會組織服務、自發組織開展服務,以及作為獨立個體參與等方式加入到相關志愿服務中。大學生普遍期望能夠定期、有組織、有計劃地參與到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志愿服務中,更多地提供教育培訓、生活服務、文化活動、社會管理、生產服務等方面的服務。83%的大學生認為,應該把參與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相關工作,納入到高校的人才培養體系中。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重視不夠、熱情不高。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0 年)》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在高校,大部分學生對社會了解不多,對農村不了解、不關心,缺乏現實的渠道和途徑走進農村、服務農村,大學生對農村缺乏深厚的情感。大學生對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政策、措施不了解,對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和部署不了解,對新農村建設的極端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將大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大學生建設新農村的本領有待提高。在很多高校,和新農村建設直接相關的專業還比較缺乏,大部分大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新農村建設直接關聯度不大。在大學生比較積極的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方面,志愿服務的專業化、項目化,均離不開專業理論的指導;鄉風文明建設志愿服務的開展,同樣是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反哺于理論的過程。新農村的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既是具體的實踐問題,更是加強理論指引的問題。大學生缺乏相應的本領,就難以適應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缺乏制度性安排。志愿服務是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主要路徑。除極少數設有農業學科的高校外,普通高校大學生走進農村缺乏制度性安排。僅依靠大學生為數不多的新農村志愿服務,是無法真正激發大學生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愿望,也無法引導大學生主動學習建設新農村的專業知識。在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志愿服務中,必須有規范的制度性安排,從志愿服務人員、志愿服務內容、志愿服務效果等方面加強規范和管理,才能實現大學生、新農村建設、高校“三方共贏”的局面。
積極引導大學生以志愿服務的方式,參與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大學生高度認可以志愿服務的形式參與到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中。要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志愿服務的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志愿服務的管理認證體系、服務保障體系、培養教育體系,引導大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長,有效置身于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志愿服務中;加強志愿服務項目的開發,把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需要和大學生的個人成長結合起來,實現有效、有益的深度融合;加強志愿服務基地的建設,既要體現不同鄉村的不同風貌,又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實現志愿服務的常態化、長效化。
繼續加強和完善相關制度,為大學生志愿服務在新農村開展創造良好氛圍和環境。大學生開展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志愿服務,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完善。特別是要出臺相關政策,努力把大學生志愿者,轉化為新農村的建設者;把大學生志愿服務和志愿項目,轉化為新農村建設的創新創業項目;把高校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轉化為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和社會人士,主動參與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志愿服務中,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