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宣辰 向俞璇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師劉源側著頭,用一根抵住沖壓車間主電機傳動系統外殼的螺絲刀當作聽診器,屏息凝神地聽著從螺絲刀傳來的聲響。
“這個地方有些異響,可能是齒輪出問題了?!眲⒃丛诰薮蟮膫鲃酉到y內部構造圖紙上畫了一個瓶蓋大小的圈。
“一聽就能找出來?”一旁的沖壓車間維修師傅驚詫不已,他已對傳動系統翻來覆去檢修了幾天,可連故障點都沒有找到。
“檢查一下就知道了?!眲⒃吹灰恍?。
拆開傳動系統外殼,大家果然在畫圈部位發現了一個磨損過度的齒輪。齒輪換下,異響便隨之消失。
“劉大師,你怎么做到的?”聞言,劉源說道:“經驗積累而已,和其他故障聲音對比聽十幾遍,你也能聽出來?!?/p>
15歲進入長安,只有中專學歷的劉源憑著對維修技術的鉆研和熱愛,步步攀登,成為“中華技能大獎”、“國家技能人才培養突出貢獻獎”的獲得者,入選“重慶英才·技術技能領軍人才”,被眾人譽為“機電神醫”。
刻苦鉆研,誓做“破壁人”
2016年,重慶長安汽車渝北工廠內,懸掛在4米多高空上的瑞士GUDEL機械手突然停止運轉。
這套機械手負責沖壓的重要環節,而沖壓是汽車制造四大工藝之首,如不盡快修復,工廠將面臨全線停工。
“通訊組件壞了,只能等原廠發來替換部件,至少需要等半個月。”GUDEL駐重慶辦事處的工程師給出的檢修結果令人絕望。
彼時,渝北工廠上下約有5000人,汽車月產量達1.5萬輛,停產半月的損失將高達數百萬元。
“我來試著修修?!眲⒃疵碱^緊鎖,壓低聲音說道。
此言一處,現場鴉雀無聲。
如此復雜的組件,即使是GUDEL原廠工程師也只能替換,不會維修。況且由于多個國家對中國聯合實施智能制造技術封鎖,渝北工廠內的進口設備大多沒有關鍵部分的維修說明書,這套機械手也不例外。
死馬當活馬醫。劉源將組件抱回工作室拆開,只有A4紙大小的電路控制板上,密布著上百個電子元件。究竟是哪個出了問題?若一一檢測,無異于大海撈針。
劉源冷靜下來,他根據過往經驗,將故障鎖定在了設備最容易出問題的3個板塊。
經過一番檢測,病灶確定,是電源“罷工”了,可國內沒有適配電源。劉源飛速思考著:暫時用不上國外的,那就用國產的配件做一個替代電源。
這是一個賭局!通訊組件構造精密,電流大小若有毫末偏差,組件乃至整套機械手都將報廢。而由于沒有準確數據,電流大小、電源元件型號都只能依靠劉源的經驗估算、選擇……
3個小時后,換上“中國芯”的通訊組件回到了機械手上。隨著開關被按下,在所有人緊張和期待的目光中,機械手恢復了運轉,劉源也長舒了一口氣。
“劉大師,不愧是‘機電神醫!”驚嘆、贊譽從四面八方向劉源涌來,GUDEL原廠工程師也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國外對中國設置技術壁壘,那我就來當這個‘破壁人!”劉源說。
在30多年的維修生涯里,劉源不斷鉆研學習、精進技術,掌握了多個國家的設備制造原理、智能機械編程標準。一個個進口設備的故障維修方案在他手中誕生,為汽車制造保駕護航。
維修的最高境界,就是無地可修
劉源已經習慣了擔任“急救隊隊長”的角色——多年來,他奔波于合肥、上海等地,參與長安各廠重大設備故障搶修百余次。
但劉源并不滿足于此。“上等醫生治未病,下等醫生才只會治已病?!眲⒃葱χf,維修的最高境界,就是無地可修。
在汽車涂裝生產線上,有一個個電泳滑橇鎖緊站,它會在白車身(未噴涂料的車輛外殼)到來時,彈出一個如同鐵舌的鎖緊裝置將白車身固定住,進行涂裝加工。
日積月累,鎖緊裝置竟出現失效情況,無法再鎖緊車輛,車間工人對此只能暫停生產,更換配件。
2017年,這個問題已造成車間月均停線時間達51分鐘,月均更換滑橇90多個,成為渝北工廠涂裝車間年度重大故障。
如何才能解決鎖緊裝置的“老毛病”?劉源接下了這個任務。
為了找到答案,他開始整日坐在涂裝車間,將鎖緊裝置拆分細剖、研究透徹。
原來,對汽車進行涂裝作業時,涂料會進入鎖緊裝置中,累積到一定量后便會導致鎖緊裝置失效。
那將涂料清除,問題不就解決了?沒那么簡單。一般清潔溶劑難以將涂料清除,甚至使用高壓水槍也無法完全清除。找到合適的溶劑,才是關鍵。
“病根”現身,劉源開始對癥下藥。他根據涂料成分進行分析,反復嘗試了十多次,才終于找到清除涂料的有效配方。他還創造性地設置了扭力預警系統,當積漆嚴重時,鎖緊站自動停機,提示檢修。
現在,鎖緊站月均停線時間已降至6分鐘以下。此改良項目為企業直接減少經濟損失約400萬元,還獲得了2018年重慶質量管理小組活動一等獎。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30余年里,劉源主持完成了針對磨床、傳送線自動運行系統等方面的40余個技術革新項目,為多個設備降低了60%以上的故障率,為長安帶來數千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劉源的多項創新發明還被推廣至整個汽車制造行業。
傳藝育人,將“機電神醫”的故事續寫下去
2021年10月底,長安汽車渝北工廠。一個個汽車組件在橙色焊接機下火花四射,其中一臺進口焊接機因電極握桿溫度過高無法正常運行,被擺放在維修車間。
“能解決嗎?”
“師父放心,包在我身上。”
長安高級技師白貴勇欣慰地看著入職才2年的徒弟,熟練地運用劉源總結的“看、聽、析、查”四步維修法,一步步解決了曾令他十分為難的問題。
“我能完成這項工作時,都在長安做了快6年了。”白貴勇感慨道。
過去,長安汽車所有的維修知識,全靠師徒口授相傳,培訓方法沒有固定,師徒二人常陷入迷茫。
一直以來,劉源都在思索,如何才能讓長安眾多機電維修大師的經驗流傳下來,讓學徒迅速掌握其中的維修技巧?他想要“醫治”的,已不單單是機電設備本身,還有長安的維修培訓方法。
2015年,長安第一套維修教材《長安汽車機電維修崗位能力認證課程》面世,牽頭編纂者正是劉源。
教材將1500多個技術要點按61門課程分類闡述,拋開繁復的理論,根據“看、聽、析、查”四步維修法,將長安工廠所有工藝設備和能源設備的維修要點囊括其中。
學徒拿到書認真學習,便知道什么狀況可能對應什么故障,要如何檢測、處理。
“學徒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知識在實踐中反復記憶、掌握?!迸c此同時,劉源獨創了“2+1”培訓課程方法,即學員脫產培訓1個月后,帶著學習成果返崗工作2個月,再帶著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繼續培訓,如此反復,持續1年。
由此,一名維修技師的平均成長時間從過往的5年至9年,縮短到如今的3年至4年。
2年前,剛從高職畢業1年的張一鳴成為劉源工作室助理。在他看來,無論再初級的問題,劉源都會為他們耐心解答,從不厭煩。關于技術問題,劉源強調最多的就是:有疑惑就要馬上問、馬上記。
2021年,24歲的張一鳴與隊友一同獲得了行業內一項頂尖賽事的一等獎。這樣的成長速度,放眼整個長安,也極為少見。
在劉源工作室內,有一個屬于中國機電維修技術工人的“夢想殿堂”——一面榮譽墻,擺滿了幾乎所有的業內比賽的獎杯、獎狀。
現在這些獎項都只屬于劉源,但他相信,未來這里將有無數長安機電維修技術工人的名字,他們將把“機電神醫”的故事不斷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