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烏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這里有極具江南水鄉特色的水閣,“人家的后門外就是河,站在后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茅盾在《大地山河》中如此描寫這里的水閣。
京杭大運河繞鎮而行,鎮內河網密布、縱橫交叉,行走在古鎮中,滿眼都是水的影子,亭臺樓閣,一半浸入水中,一半懸浮于水上,成片的天空映入水中,讓你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推開歷史之門,心境豁然開朗。
詩意西柵
輕輕的我行走在烏鎮西柵,沿河而建的老屋伸向水中,紅磚、白墻、黛瓦、雕花的木門、木窗古色古香,石柱從水中升起,支撐起房子,像吊腳樓一樣懸掛河上,朝河而開的小軒窗,在撐開和放下之間細數著日月星辰。徜徉在古鎮,看云卷云舒,聽小橋流水人家,走過通濟橋、仁濟橋、浮瀾橋……一座座水鄉特有的小橋,絢麗多姿,逶迤在河上,宛如走進一座古橋博物館。古老的橋,綿延的河流,兩邊的吊樓安靜地觀望著不時穿過的船只,古風服飾的姑娘漫步其間,仿佛行走在明宣德年間。
游走在烏鎮西柵的印染坊、白蓮塔、木心美術館、烏鎮戲劇場,古樸的街風讓自己像一闋詩詞一樣融入其中。烏鎮郵局,給旅途中的自己寄張烏鎮明信片,讓烏鎮的秀麗和美好的心情延續。
夜色中的西柵璀璨輝煌,所有的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若隱若現于燈火闌珊中,依河而設的茶座酒吧霓虹燈閃爍,在水光瀲滟中熱鬧輝煌,歡快的樂曲連帶著把我吞噬。臨江問水,坐閣聽濤,粗茶淡飯、冰凍雪花啤酒是如此適合時宜地出現!在河之上,我們共擁月色入懷,時光是如此靜美。
艷遇一場馬鞭草之戀
在西柵龍行田艷遇一場藍紫之戀,無意間穿越無邊無際的花海中,夏天的西柵正是馬鞭草開得如火如荼時,在藍天與白云的蒼穹下,紫與藍的浪漫,如此天衣無縫的吻合,讓我暫時迷失在這片夢幻的紫色中,仿如走進畫中,流連忘返。
放眼望去,一片紫色的海洋,層層疊疊,任蜻蜓和粉蝶飛舞,如果我是一翩翩美少年,多希望在此能邂逅一位如丁香般的姑娘,吟唱著唐詩宋詞,任迎風搖曳的馬鞭草肆意綻放,讓空氣中彌漫著馬鞭草獨特的香氣,溢滿大地,看姑娘裙裾飛揚,奔走在花叢中。讓鮮花見證我的心事,讓心愛的姑娘沉醉花間,愿為姑娘理云鬢,描紅妝。
如果我是一女子,定要赤足輕踮,行走到你的身旁為你翩翩起舞,然后醉臥你懷中,聞聞你那獨有的芬芳,最后我一定要攬你入懷,撫摸你嬌艷的肌膚,讓你親吻我的鼻尖,讓藍天和白云見證我的到來。
素雅東柵,最后的枕水人家
夜色漫過屋脊,走在雨后東柵的石板路上,風是清爽的,空氣是潔凈的,在昏黃的路燈下,古老的青石路面溫潤光潔,天地一片靜寂,東柵以原汁原味的水鄉風貌和千年積淀的文化底蘊迎接著我們的到來。
晨曦尚未照進窗欞,隱約聽到第一只鳥兒醒來,站在烏鎮的枝頭歡呼雀躍地歌唱,叫醒恬靜的古鎮。站在臨江的陽臺,倚欄遠眺,眼前的河水醒了,依河婆娑的柳樹醒了,花兒也從睡夢中醒來,洋溢著神采奕奕的笑靨,說著一夜好夢。早起的姑娘浣紗河邊,臨河素凈的墻壁、青黛的瓦片、彎彎的小橋、悠悠的搖櫓聲,襯出好一幅江南女子浣紗圖。我忍不住走近親水臺,伸手掬一捧水,洗一把臉,讓河水的靈動親吻我的臉頰,感受她的香甜,讓晨曦落在我的頭上、臉上、身上,享受溫馨閑暇的時光。
尋一處依河而設的茶座,水波蕩漾,捧一杯清茶,水的光影溢滿世界,任晨風飛揚思緒,聽雨滴敲擊檐沿,醉美煙雨江南;觀數葉輕舟經過,船上女子嬉戲詠嘆,一路歌聲隨船櫓輕搖,漸行漸遠,歡聲余韻隨波繚繞;翻開書頁,讓靜好時光落在指尖,任天地萬物,月換星移。
行走在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筑屋、枕水人家的古道,水閣、古井、橋梁、石板巷,綠柳依依隨風輕揚,搖曳出獨具江南水鄉“以和為美” 的韻味,素雅、恬靜、秀麗!
走進茅盾故居
走進東柵茅盾故居,站在文學巨匠的塑像前,《蝕》《春蠶》《秋收》《林家鋪子》《殘冬》《子夜》等名著,故事在腦海中浮現,如電影般一幕幕播放,人物立馬豐滿起來,我似乎看見秋收時他們的忙碌。子夜,那美麗的夜空下,茅盾先生正在為親手種植的棕櫚樹施肥、澆水,任郁郁蔥蔥的書香熏陶滿室。
品讀茅盾先生的手稿、信件、初版文本、手跡和主編過的文學刊物,故居的簡潔和古樸,更覺寧靜致遠!翻舊了的字典,漆皮脫落了的鋼筆,書齋里的桌椅,仿佛先生剛伏案疾書,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音猶在耳邊,一書一桌透著深厚的文學底蘊,不禁令人敬佩。
后記:我想到烏鎮最應該帶回的就是明信片,但手中的相機隨便一拍都不遜色于明信片,不論白天還是夜晚都一樣充滿著美的誘惑!午后,揮一揮手,作別烏鎮,天空一如來時的瓦藍,云彩依然愜意地飄在空中。
作者簡介:吳少玲,筆名蝶舞清風,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發表于國內外各級報刊及網絡媒體,多次獲獎并入選多種選本。著有個人詩集《清風明月前》。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