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靜

摘要:目的:探究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護理精神科患者提供相應的依據。方法:選取2019年6月至20221年2月期間精神科就診的患者286例,其中男180例,女106例,年齡分布為35-72歲,平均年齡為(55.54±2.14)歲。采取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護理方式,主要為對患者進行及時的監測(意識、生命體征),藥物治療,對患者及其家屬加強溝通交流。實驗組患者接受護理風險管理。護理風險管理主要包括為患者建立檔案,實施風險評估病房安全的集中管理,告知患者治療所產生的風險,告知疾病可能會產生的并發癥,為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心理的建設;規范護理行為及方法(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相應護理時,護理人員要注意態度和方式,并保證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權,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注重患者的隱私,給予患者一定的尊重,在進行特殊護理時要及時和患者家屬協商好);用藥方面對藥物的副作用進行評估,在進行服藥后要注重觀察患者的表現,若產生不良反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后,評測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干預在精神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精神科;護理管理;應用效果研究
精神科類的患者的行為可能會對醫院等基礎的設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其中也包括對患者自身的身體傷害,因此做好護理管理的意義重大。護理風險管理是從風險的角度出發,以降低臨床的護理風險,提升護理水平為目的的管理方法。本次研究探究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護理精神科患者提供相應的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6月至20221年2月期間精神科就診的患者286例,其中男180例,女106例,年齡分布為35-72歲,平均年齡為(55.54±2.14)歲。采取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共143例,其中男90例,女53例,年齡分布為35-71歲,平均年齡為(55.66±2.44)歲;實驗組:共93例,其中男90例,女53例,年齡分布為35-72歲,平均年齡為(55.74±5.53)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護理方式,主要為對患者進行及時的監測(意識、生命體征),藥物治療,對患者及其家屬加強溝通交流。
實驗組患者接受護理風險管理。護理風險管理主要包括:
①為患者建立檔案,實施風險評估。告知患者治療所產生的風險,告知疾病可能會產生的并發癥,為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心理的建設。為每個患者建立相應的檔案,包括對患者采取的治療措施以及護理方式,并及時對結果進行反饋。
②病房安全的集中管理: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檢測,評估精神科患者的安全風險,保護病房內的設施安全,在病房的環境保護方面,要結合患者病情特點保持環境的干凈整潔、有序。同時要加強對患者的康復培訓,與患者的家屬及時的溝通,加強患者家屬的配合程度,做好病房安全的及時檢測。定期對病房進行檢查,如果發現有異常情況及時上報,保證患者的病房安全,提升病房環境質量。
③規范護理行為及方法: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相應護理時,護理人員要注意態度和方式,并保證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權,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注重患者的隱私,給予患者一定的尊重,在進行特殊護理時要及時和患者家屬協商好。另外可以查閱相關的參考文獻:,協商指定出最為匹配的護理方法。
④用藥方面:對藥物的副作用進行評估,在進行治療后要注重觀察患者的表現,若產生不良反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要注意培養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提升護理服務質量。
⑤心理干預:為患者開設心理咨詢平臺,定期為患者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若患者想要進行心理方面的傾訴,應認真和患者進行及時溝通,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
⑥生活方式干預:為患者個性化的制定相應的運動及飲食方案,在運動方面要從患者的自身出發,可在護士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運動。飲食方面要保證客戶的飲食全面均衡有營養,利于患者的康復,應多以魚肉蛋奶為主,多吃蔬菜,保證患者的飲食安全、健康。
1.3觀察指標
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后,評測患者護理滿意度:顯效為患者家屬較為滿意,對于護士的滿意度較高;有效為患者家屬對于護理的滿意度一般;無效為患者家屬對護理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計量數據用“Mean±SD”表示,非正態數據采用Median(IQR),計數資料采用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精神類患者群體不斷增多。在臨床中,精神科類的患者由于自身的部分行為不受控制加上精神科的護理工作風險性,因此在臨床及時有效的護理意義重大。
在本次實驗中,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結果提示,實驗組患者在接受風險管理護理后,相關的護理效果較好,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原因分析,在臨床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護理方式,主要為對患者進行及時的監測(意識、生命體征),藥物治療,對患者及其家屬加強溝通交流。實驗組患者接受護理風險管理。護理風險管理不僅為患者建立檔案,實施風險評估,更重要的是實施病房安全的集中管理、規范了護理行為及方法,并且在用藥方面,護士加強了對藥物的副作用進行評估,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滿意程度。
實驗組患者所接受的護理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檢測,評估精神科患者的安全風險,保護病房內的設施安全,在病房的環境保護方面,要結合患者病情特點保持環境的干凈整潔、有序。同時加強了對患者的康復培訓,與患者的家屬及時的溝通,加強了患者家屬的配合程度,做好了病房安全的及時檢測,綜合措施下來使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得以提高。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干預在精神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倪約收,李繼萍,張紅鷹. 精神病患者靜脈輸液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探討[J]. 養生大世界,2021(6):204.
[2]藍慶樂. 預見性護理在暴力行為精神病女性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 我和寶貝,2021,11(5):32-34.
[3]彭柔吟,杜浩然,賴明慧,等. 抗精神病藥物致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體質量和糖脂代謝異常的護理干預[J]. 基層醫學論壇,2021,25(6):756-758. DOI:10.19435/j.1672-1721.2021.06.007.
[4]姜燁. 舒適護理模式在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療期間的應用效果探討[J]. 基層醫學論壇,2021,25(6):795-796. DOI:10.19435/j.1672-1721.2021.06.024.
[5]盧書艷. 對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復期心理變化特征以及護理要點進行分析[J]. 糖尿病天地,2021,18(4):259.
[6]劉影.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及中西醫護理措施[J]. 中國醫藥指南,2021,19(3):129-131.
[7]任慶欣. 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礙原因及護理對策[J]. 母嬰世界,2021(1):227.
[8]李春. 預見性護理防范開放病房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J]. 中國保健食品,2021(3):86.
[9]杜安平. 綜合護理干預對封閉病區重性精神病患者實施效果觀察[J]. 健康大視野,2021(6):135.
[10]孫亞楠. 強制醫療精神病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防范措施[J]. 中國保健營養,2021,31(9):169.
[11]申娟. 服藥護理指導對精神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積極作用探究[J]. 健康之友,2021(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