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卓群 尹佳佳

摘要:目的 分析創傷急救護理模式在嚴重腹部創傷患者中的應用。方法 以90例嚴重腹部創傷患者為對象,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兩組救治效果。結果 觀察組搶救室停留時間、護理搶救時間、靜脈通路建立時間及藥物應用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干預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水平降低,纖維蛋白原(Fbg)水平升高,觀察組更為明顯(P<0.05)。結論 急救護理小組模式可改善嚴重腹部創傷患者救治的效率及質量。
關鍵詞:創傷;急救護理;嚴重腹部創傷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7.10~2020.10秦皇島市骨科醫院收治的90例嚴重腹部創傷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患者明顯腹部外傷;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45例,年齡23~62(47.32±16.54)歲,男31例,女14例,損傷嚴重程度評分(23.40±5.43)分,致傷原因:交通傷24例、高處墜落傷15例、其他6例。觀察組45例,年齡25~61(47.06±16.10)歲,男30例,女15例,損傷嚴重程度評分(22.89±5.38)分,致傷原因:交通傷21例、高處墜落傷14例、其他10例。兩組年齡(t=0.076,P=0.940)、性別(χ2=0.051,P=0.822)、損傷嚴重程度評分(t=0.448,P=0.655)、致傷原因(χ2=1.234,P=0.539)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急救模式。觀察組:首先成立創傷急救小組,對組員進行院內急救培訓,包括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應用心電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及心肺復蘇等操作。院內急救期間,患者入室后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路,完成交叉配血、凝血功能、腎功能檢查;記錄患者生命體征并記錄各項操作。
1.3觀察指標
記錄護理救治的效率(搶救室停留、護理搶救、靜脈通路建立、藥物應用時間);記錄患者護理救治的不良時間發生情況;從服務態度、技術操作、健康宣教等方面評估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監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pro thrombin time,aPT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bg)(全自動血凝分析儀)。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采用SPSS22.0。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檢驗。計量資料用(
)表示,采用t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救治效率比較(表1)
觀察組搶救室停留時間、護理搶救時間、靜脈通路建立時間及藥物應用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救治不良事件比較
觀察組救治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44%(2/45),低于對照組17.78%(8/45)(P<0.05)。
3討論
隨著交通意外、高處墜落及嚴重擠壓等高能量損傷事件發生率逐漸增多。嚴重腹部創傷較常見。嚴重腹部創傷事件發生后,約45%患者可在傷后1h死亡。因此實施急救護理可有效挽救嚴重腹部創傷患者生命。急救期間,護理人員需評估患者的創傷程度、執行一系列的醫療措施、保證患者救治效果。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進程的不斷加速,我國社會生活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而導致生活中患者意外創傷可能性的極大提升。對于患者而言,若不能及時進行消毒處理,則有可能導致傷口出現感染問題,從而對其生命造成巨大威脅。在急救領域中。近年來,通過研究工作的開展,有醫療人員表示,通過損傷控制外科技術的合理應用,有利于提升對于患者臟器損傷的應急處理效果,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救過程中,該方法主張通過臨時關閉患者腹腔的方式對患者創口污染與感染情況進行抑制,從而有效降低患者的全身創傷反應,對于治療效率與效果的雙向優化具有重要價值。
嚴重腹部創傷是青壯年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急診創傷救治的效率及質量,對挽救嚴重腹部創傷患者生命極為重要。護理人員為醫療行為的主要執行人員,需快速完成創傷護理評估、醫護患者溝通工作,并給與患者心電監護、氣道管理及氧療、標本檢驗、影像學檢查陪同、建立靜脈通路、止血、輸血、輸液等。傳統的護理搶救模式己力所不及。本文通過結合科學救治的優勢,建立創傷急救護理小組模式,用于嚴重腹部創傷患者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救治效果,表現為縮短了患者的搶救時間、靜脈通路建立時間、藥物應用時間等,并且患者在搶救室的停留時間減少,提示創傷急救護理小組有助于提升搶救室嚴重創傷救治的時效性。本文結果顯示創傷急救護理小組在搶救腹部創傷患者時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輸液管路脫出/滲漏、器官導管脫出、護理漏項等發生率均較低,可能原因為該種模式在前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可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幫助護理人員準確、完整的實施護理救治措施。結果顯示創傷急救護理小組模式可改善嚴重腹部創傷患者創傷護理救治的效率及質量,并提高了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肖寒,奚柯婧,方乃青.加味知柏地黃湯緩解乳腺癌來曲唑內分泌治療不良反應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9,25(31):9-12.
[2]張美鳳.優質手術室護理在搶救腹部外傷大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5):164-165.
[3]劉醫輝,董春慧,陳玲.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內分泌治療絕經后乳腺癌療效的Meta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8,17(21):2293-2296.
[4]楊暉.損傷控制外科技術在嚴重腹部創傷急救中的應用及護理[J].醫學信息,2016,29(33):197-198.
[5]葉靈敏.優質手術室護理配合在腹部外傷大出血搶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DIC發生率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24(45):189-189.
[6]劉鳳萍.優質手術室護理配合在腹部外傷大出血搶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醫藥前沿,2019,9(5):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