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萌
摘要:在現今建筑工程建設當中,深基坑已經成為其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使得深基坑支護成為了建筑施工當中的一項重點內容。為了能夠進一步保障工程建設效果提升工程的整體質量,則需要能夠充分做好深基坑支護技術要點的把握,更好地實現工程建設目標。
關鍵詞: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應用
前言: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技術種類較多,在實際應用時,需要結合施工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宜的深基坑支護技術,保證整體工程的施工質量。
1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
1.1土釘墻施工
施工單位可以在施工現場建立相對規范的網狀排水系統,確保積水溝的排水功能正常。在進行土釘墻施工之前,施工單位需要研究確定土釘的直徑孔,確保其孔徑符合相關標準及要求。施工單位還需要嚴格控制土釘的質量,選購不含雜質的土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土釘產生銹跡等不良現象,有助于提升土釘入孔后注漿管的灌入效率。
1.2土層錨桿施工
施工人員需要把控錨桿的實際位置,可以采用鉆機固定錨桿的方式進行灌漿操作。施工人員可以運用鋼絞線固定錨桿,持續進行漿液補充操作,提升位置鎖定功能。施工人員在進行鉆孔操作前,需要做好基點測量工作,在錨桿機的指定位置進行鉆孔操作。鉆孔操作實施前,需要盡量做好角度和位置的調整。在鉆孔安全到達事先標記的位置后,施工人員需要對使用的錨索進行檢查,確保其具有可使用性后進行土層錨桿的施工。
1.3連續墻支護技術
連續墻支護技術實際應用時,主要是利用特殊機械設備,在開挖工程的施工軸線周邊進行泥漿的處理,并將對應制作的鋼筋籠放到開挖的深槽當中,并對鋼筋籠進行混凝土澆筑。當鋼筋籠與混凝土在深槽內形成凝固整體時,則可以生成高性能混凝土連續墻,以此實現防水防土的工作要求。
2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施工要點
2.1施工準備階段
樁基礎工程的施工前,需要先對其施工場地加以全方位的勘察探測,為制訂施工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數據,同時也為成樁質量的把控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施工作業前需要選取適宜的施工設備,并進行工藝試樁。由于高層建筑體的樁基礎一般為密集的群樁,所以,在成樁機械設備入場前,需要認真落實好現場準備工作,保證施工場地足夠平整。
2.2土方開挖施工
1)工作人員應當在前期就做好監測工作。可利用信息技術來構建信息管理系統,來對土方開挖施工的全過程實行監督觀察,及時發現施工期間存在的不當措施,并勒令改正,保證每道施工流程的順利開展。2)深基坑項目的體積與深度都較大,為使開挖過程中的形變量得以有效降低,可采取分層開挖的方法,而且在開挖以后要及時加以支護,盡可能縮短深基坑未得到支撐的暴露時間,進而提升深基坑施工環境的整體安全性,給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
2.3周圍土體止水
在深基坑項目施工期間,地下水是一項較大的威脅因素,會對基坑的穩定性帶來嚴重影響,并且隨著地下水水位的不斷波動,基坑會受到頂升力或者是沉降力作用的影響,從而對深基坑工程的整體安全性帶來較大干擾。為此,在支護作業期間,應當處理好周邊土層的止水工作。于基坑周圍設下止水帶,構建臨時性的排水體系,把多余的積水迅速排至其他區域,進而降低施工區域中巖土層內的水量,提高深基坑巖土結構的穩定性。
2.4鉆孔灌注樁施工
2.4.1對樁位進行測放與控制
在開展建筑樁基施工時,測量工作人員應當按照樁基平面圖與坐標點來對建筑的施工場地進行測量放樣。主要需借助全站儀來對控制點和樁位實行測放工作,保證二者之間的誤差在允許范圍內。當測量地面高程信息時,應當對成樁深度與樁頂標高加以確定。
2.4.2埋設護筒和泥漿制備
鉆孔灌注樁鉆孔施工能否成功的關鍵要點是避免孔壁坍塌,因此,需要進行埋設護筒。當鉆孔深度較深時,孔壁土層會受到靜水壓力作用而發生坍塌現象,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流沙現象。護筒不僅具有提升孔中的靜水壓力的作用,保障孔壁不發生坍塌,并且還有著間隔開地表水、保護孔口地面、固定樁基孔位與引導鉆頭方向的作用。護筒埋入的深度為:黏性土中埋置深度要超過1m;沙類土需超過2m;在表層土較為松軟時,要把護筒埋入緊密土層內至少50cm,且要超出地表0.3m。護筒頂端中心和設計樁位的偏差不得超過5cm,傾斜度要低于1%,在鉆孔作業之前應提前配置好泥漿,以便于在鉆進施工中使用。泥漿性能指標需要根據鉆孔方式與地質狀況來確定。泥漿制備完成之后,要對其所有性能指標進行檢查,并在鉆孔環節中隨時檢驗泥漿比重與含沙量。
2.4.3清孔
在鉆進作業完成后進入清孔環節。清孔期間,需要保證鉆頭和孔底間隔距離保持在5~8cm的范圍內加以轉動,而且要對泥漿含砂率和返漿比例加以控制。另外,還要保證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cm,且及時排出鉆孔與清孔施工中殘留的泥漿,以減輕泥漿給環境帶來的破壞。
2.4.4鋼筋籠的安裝
在制作鋼筋籠時,應當按照設計圖紙的有關要求對鋼筋籠施工質量加以嚴格把控,提升焊接作業的質量。在進行鋼筋籠安裝施工時,應當嚴格把控好探孔器,了解孔洞的實際狀況,而且按照鉆孔直徑計算出探孔器直徑,全面掌握孔壁中的各種坍塌問題、障礙物狀況與雜物分布情況,需要及時把孔中的各種障礙物體清理干凈,進而確保鋼筋籠安裝的穩定性。在清理障礙物的時候,應當采取科學合理的策略,讓其可以自然落下,對于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以保證后續施工任務的順利實施。
2.4.5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灌注通常采取導管法,將混凝土持續灌注到設計標高,實際灌注樁頂部高度應當高出設計標準0.3m,從而保證設計樁頂下樁身混凝土的強度過關。灌注期間,不得隨意將導管拔出混凝土面,并安排專門的檢測人員檢查導管埋入深度與導管內外混凝土的液面高度差。若是導管埋入深度太大,則會導致鋼筋籠放置的難度增加,讓鋼筋籠上浮概率加大。因此,需控制好導管的埋入深度,讓其依照混凝土澆筑進度的變動而適量降低,減輕混凝土澆筑時給導管帶來的沖擊作用。如果混凝土澆筑速度太快,并且灌注樁直徑較短,也會使得鋼筋籠放置難度提高,從而更易發生上浮問題。為此,需要嚴格把控好混凝土澆筑作業時間,降低鉆孔中的沉渣,強化混凝土澆筑施工工藝,有效規避鋼筋籠上浮問題。
2.4.6做好深基坑數據信息監測
首先,應在基坑周邊選取適宜的監測點,選擇土層性質穩定和施工活動不存在沖突的區域布設監測點,然后,對監測點進行編號,以便于其后對監測數據的有序整理。其次,借助于GPS技術對基坑施工狀況的全天候監測,收集到的監測信息被同步上傳到計算機終端系統內,再使用軟件對數據加以整理,得出當前深基坑形變狀況的走勢圖。最后,在系統內預先設好預警數據,當形變量超出預警值時,系統便會立即發出警報,提醒有關工作人員對其采取處理措施,進而提升施工作業中的整體安全性。
結語:
通過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改革是推動建筑工程發展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促進建筑事業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研究中提出的幾點建議,主要圍繞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注重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分析能夠更好地提升工程施工技術的綜合水平,這對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分析的改革和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韓素軍.巖土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問題研究[J].冶金管理,2020(23):91-92.
[2]趙卯忠.土建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運用[J].住宅與房地產,2020(29):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