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與昕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化建設也在這一過程中取得較為驚喜的突破,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我國的城市建設水平也不斷提升。在實際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重要依據與執行標準,只有充分完善城市規劃設計工作,才能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具備合理性,有效完善城市的各種功能性設施,不斷凸顯城市的建筑美觀性。因此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相關人員要充分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充分契合所在城市的文化特征與城市發展理念,才能在實際規劃設計中充分融入建筑文化設計的要素,提升城市規劃設計的完備性與合理性,才能符合城市實際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城市規劃管理;城市規劃設計;影響
引言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城市建設提出新要求。為了優化城市建設,必須科學規劃和設計城市發展,全面落實城市規劃管理。城市規劃管理與設計,會直接需要建筑設計,必須協調二者關系,才可以掌握城市規劃管理、建筑設計影響關系,優化城市建設,加強生活質量,從根本上促進城市發展。
1城市規劃管理的概述
城市規劃管理,是城市規劃部門開展工作時,按照城市規劃實際情況,優化整合規劃資源內容,做好相關配置。圖1為城市規劃管理體系。在近期發展中,社會生產力持續提升,且城市化發展速度加快,對城市管理工作提出較高要求,還會影響城市未來發展。城市規劃管理,注重建設管理體系,合理應用管理措施,完成協調互動任務,合理安排各資源內容,實現城市化建設效益。城市建筑設計期間,詳細分析城市實際情況,協調和控制細節內容,以此提升基礎設施合理性,采用科學化措施,高效完成城市規劃管理,科學指導和監督建筑活動內容,維護城市規劃有序性。開展城市規劃與管理工作時,應當關注到以下問題:第一,城市建設活動開展,必須做好引導和控制,實現經濟、環境、社會高效發展,同時促進城市有序化發展,提供優質生活環境。第二,城市發展速度,與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一致,確保整體發展速度,不能過度超前,采用階段性方法,高效完成城市規劃管理工作。
2城市規劃管理對城市規劃設計的現狀
2.1管理模式落后,資金短缺
城市規劃管理、規劃設計部門,并未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多數城市政府部門,僅僅著眼于城市發展現狀,沒有實現城市現代化發展。由于管理模式錯誤,導致城市發展嚴重滯后。多數地區不注重引進現代管理模式,也不注重積累經驗。導致城市規劃管理模式、引導機制不合理,造成項目資金短缺。規劃設計期間,嚴重影響實地探勘工作,阻礙規劃管理進度。
2.2城市規劃管理不完善
在城市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地區領導對城市化增長率的追求處于一種較高的水平,比如在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過分關注城市化對社會經濟的拉動作用,沒有考慮到城市化對社會資源利用的不利影響。還有一些地區,沒有為城鄉規劃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更沒有深刻認識到農村城鄉規劃對農村地區經濟改善的重要作用,在資金缺乏和管理約束的情況下使得城鄉規劃建設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態。在城鄉統籌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土地總體規律效率不充分,另外,由于不同地區項目規劃重點、規模目標的不同,導致城鄉建設往往區分足夠的管理控制能力。在城市建設規模建設的過程中如果僅僅樹立了一個規劃目標,而沒有制定出對應的規劃方法和操作管理措施,最終導致土地資源利用效果不理想。
3城市規劃管理對城市規劃設計的有效措施
3.1完善管理機制
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是政府實施城市化管控手段,有助于擴大城市規模,提升經濟水平,順利開展建設活動。優化完善管理機制,可以維護城市規劃合理性與科學性。第一,政府部門吸取管理經驗,取消不合理管理理念與方法,注重管理體系創新。細化粗放式管理模式,劃分為技術支持、行政執法保障、監督審核等內容,實現相互監督與管控,完善管理體系。出臺相關法律政策,凸顯出城市規劃地位,加大法律保障力度,有序開展城市規劃管理效益。
3.2重視新城建設中的老城保護,實現同步化發展
歷史古建是展示城市歷史風貌的重要內容,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集中體現,這些建筑具有極大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目前,隨著我國現代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老城越來越少,一些珍貴的建筑工藝已經瀕臨失傳,部分歷史遺跡破壞嚴重,造成城市文化資源的較大損失。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必須將古建筑的保護放在重要位置,特別是要加強對具有歷史文化傳承價值的建筑進行保護,對于老城區盡量以局部改造和功能升級來代替推倒重建。在建設新城時,盡量避免破壞老城區中重要的歷史文化建筑。在規劃實施過程中,規劃者應對代表性歷史文化建筑資源進行合理的安排和利用,一方面要保護好其原有風貌,留下歷史印記;另一方面要圍繞這些建筑開發建設系列資源,可以將其規劃為城市旅游景點,作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為城市規劃建設增光添彩。總之,在城市建筑規劃過程中,一定要將新城的發展和對古城的保護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絕對不要以犧牲歷史文化資源為代價來發展新城。
3.3站在科學發展觀的立場上統籌城鄉發展
將科學發展觀作為城鄉規劃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第一,在城鄉規劃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即城鄉規劃管理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民眾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全面提升民眾的生活質量。第二,在城鄉規劃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統籌兼顧的發展原則,采取積極的措施引導城市、村鎮的協調發展,在社會范圍內打造出城鄉互相帶動、互相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第三,在編制城鄉規劃的過程中要注重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保護工作,不能夠為了盲目追求經濟效益的實現就盲目地、不加節制的開發和利用土地資源。第四,樹立現代化的土地檔案管理理念。服務是土地資源檔案管理工作的宗旨,土地檔案管理服務在不同歷史時期會顯示出不同的特點。
3.4綠色交通設計規劃
城市交通行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大,在開展城市規劃設計時,需要予以重視。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汽車制造技術的進步,使得城市汽車保有量不斷提升,馬路上通行的汽車在不斷增多,這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也造成的一定的大氣污染。在開展城市規劃設計時,需要制定交通規劃措施,構建科學的交通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汽車尾氣排放。相關部門要做好宣傳工作,提升人們的低碳出行意識;同時要做好公共交通網點的規劃,提升其布局的合理性,從而降低私家車的使用概率,提升地鐵、公交等交通方式的利用率,降低交通行業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3.5明確城市規劃設計方向
在城市現代化發展中,城市規劃設計方向,即預先設定目標,能夠落實各項管理目標與模式。明確城市規劃設計方向,做好項目規劃設計。按照地區經濟水平、地理資源,可以保障生活品質、經濟水平。城市規劃景區時,必須明確景區管理規劃、交通設施、生活設施等。開展城市規劃時,結合景區實際情況,全面提升規劃設計效果。同時,城市規劃設計方向,還會受到城市規劃管理影響,只有確保二者協調共進,才可以促進城市穩步發展。
結語
城市規劃在于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公共服務功能。當前我國城市規劃應遵循科學化、協調化、差異化、同步化以及可持續化的發展思路,在努力提升社會經濟水平的同時,認真思考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國城市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闖,高朝暄.城市設計管理實施路徑研究及實踐——以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城市玉溪市為例[J].城鄉建設,2021,28(02):62-65.
[2]劉國偉,萬放.試論規劃管理精細化對實現城市精致化的作用——以“后三峽時代的萬州”城市精致化為例[J].重慶建筑,2019,16(0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