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
摘要:目的 探討后路經椎旁肌間隙入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將60例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納入研究,并以等量電腦隨機法均分成A、B兩組。予以A組傳統入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B組后路經椎旁肌間隙入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并對比效果。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治療前兩組傷椎Cobb角、傷椎椎體前緣高度比值以及治療后6個月傷椎椎體前緣高度比值均無對比價值(P>0.05)。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B組均少于A組,治療后6個月B組傷椎Cobb角小于A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經后路經椎旁肌間隙入路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且顯著優于傳統入路,可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并提升傷椎Cobb角度。
關鍵詞:后路經椎旁肌間隙入路;傳統入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腰椎骨折
腰椎骨折是脊柱創傷常見類型,常見類型有爆裂骨折,即墜落傷、交通傷、壓傷所導致的腰椎骨折。一種為骨質疏松性的壓縮性骨折,主要是骨質疏松而導致的腰椎骨折。針對腰椎骨折常用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且效果比較確切。但是鑒于骨折腰椎解剖結構的特點,部分研究提出采取后路經椎旁肌間隙入路的方式進行手術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手術安全性及效果[1]。故我院為了提升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腰椎骨折的效果,特對后路經椎旁肌間隙入路展開研究?,F做如下報告: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將60例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納入研究,并以等量電腦隨機法均分成A、B兩組。A組男女比例17:13,年齡21-64歲,均值(47.65±3.70)歲。B組男女比例16:14,年齡20-64歲,均值(47.62±3.69)歲。對比患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符合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指征;(2)簽署知情文件;(3)年齡〉18歲且〈65歲;(4)溝通且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疾病;(2)合并血液疾病;(3)合并惡性腫瘤;(4)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5)骨折處合并神經功能損傷。
1.2 手術方法
予以A組傳統入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取患者俯臥位,并在傷椎投影正中做1個15-20cm切口,切開皮膚并將椎旁軟組織進行分離,達傷椎位置后恢復椎體解剖結構,并置入椎弓根釘進行固定,并將引流管置入,清洗切口后閉合操作口。
予以B組后路經椎旁肌間隙入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取患者俯臥位,在傷椎投影正中1個15cm切口,然后充分顯露傷椎周圍腰背部筋膜及關節突充分,并對多裂肌、長肌和肌間隙進行分離。C臂透視機定位進針方向、深度和部位,并將椎弓根釘置入,以3至3.5mm為釘入深度,稍短于正常椎體螺釘。根據患者相應制作適當的連接棒,并合理放置連接棒,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和固定。微創通道下減壓,將受損節段的椎板和棘突咬除,將硬脊膜有效暴露,對硬脊膜進行探查,并清除碎骨片和血腫,間斷性縫合硬脊膜,之后開展橫突植骨,依次沖洗切口、留置負壓吸引裝置和縫合。
1.3 指標觀察
將兩組以下相關指標進行對比分析[2]:(1)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2)住院時間;(3)傷椎Cobb角度及傷椎椎體前緣高度比值。
1.4 統計學分析
SPSS 20.0處理數據,(
)與(%)表示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用t值與x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及住院時間
兩組手術時間無對比價值(P>0.05)。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B組均少于A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對比兩組手術治療效果
治療前兩組傷椎Cobb角、傷椎椎體前緣高度比值,以及治療后6個月傷椎椎體前緣高度比值均無對比價值(P>0.05)。治療后6個月B組傷椎Cobb角小于A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腰椎骨折需根據骨折類型進行針對性治療,才可以改善與提升預后質量。一般來講對于輕度壓縮性骨折可進行保守治療,而對于腰椎爆裂性骨折和不穩定性骨折,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通過手術治療來恢復脊柱的序列及穩定性[3]。
而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是在影像導引下通過打孔植入椎弓根釘的手術,其具有創傷較小、切口較小、恢復較快、置釘準確率較高的特點,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椎體骨折以及腰椎退變等手術中。然而部分研究顯示[4],常規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通過正中入路盡管有顯著治療效果,且可在直視下展開手術治療,進而降低了手術操作難度。但是其卻不能對患者腰椎骨折后方受損神經進行探查,進而導致術后部分患者會出現腰椎功能及神經功能恢復不理想的現象。而本次通過對后路經椎旁肌間隙入路進行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少于常規入路的A組患者,且治療后6個月B組傷椎Cobb角小于A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通過后路經椎旁肌間隙入路不僅可以保護椎旁肌肉及神經,同時還可滿足后入路對后方神經損傷的探查,并對神經及脊髓進行減壓,進而避免正常組織受損,同時還有利于提高腰椎功能。
綜上所述,腰椎骨折患者選擇后路經椎旁肌間隙入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手術治療的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可提升術后腰椎功能,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董建立,邱波.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與椎旁肌間隙入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腰椎骨折的療效分析[J].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2019,23(3):64-68.
[2]張安濤,楊治樂.微創經肌間隙入路椎弓根螺釘固定手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9):24-25.
[3]范小波,韓倫潔,陳雪果,etal.后路經椎旁肌間隙入路短節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腰椎骨折合并后方韌帶復合體受損[J].頸腰痛雜志,2019,v.40(6):134-135.
[4]朱朝均,陶建宏,陳翔,等. 椎旁肌間隙入路與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觀察[J]. 中國傷殘醫學,2019,27(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