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嘉 李昆
摘要:在新時期的社會背景下,城市化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并且發展趨勢不斷深入,在此背景下市政工程面臨全新的挑戰,尤其是在給排水設計方面提出全新要求。在進行系統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市政單位需要考慮環保、節能理念的貫徹需求,積極踐行海綿城市建設思想,使整個城市呈現出全新的生態面貌,實現深入的發展。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念;市政工程;給排水設計
1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概述
在城市化發展領域,海綿城市是一種全新的建設理念,是針對雨洪管理目標所提出的思想觀念,在實現雨水資源循環管理和洪災防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功能。海綿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雨水資源的循環使用,通過蓄、滲、凈等一系列操作構建彈性水資源管理體系,從而為給排水系統功能優化展現提供良好的資源儲備基礎。與以往的城市建設理念存在較大不同,海綿城市具有一定的生態性、環保性特征,能夠實現城市生態環境優化建設,支撐城市在持續性戰略背景下實現深入發展。
2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表現
海綿城市理念是一種集綜合性與經濟性為一體的發展理念,其要求設計市政給排水系統時,要綜合考慮對其他城市設施的利用,在不破壞其他設施功效的基礎上實現改善的目標。采用海綿城市給排水理念,不僅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給排水系統,同時還有助于縮減經濟成本,其應用于市政給排水設計過程中主要的特點如下。
2.1綜合性
海綿城市理念的綜合性是指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與利用影響目標的因素,從而集中各項因素,共同作用于最終結果。在綜合性的指導下,與給排水系統不存在直接關聯的基礎設施也可發揮改善給排水系統的功效。在海綿城市理念的指導下,市政給排水系統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對人行道給排水,車行道給排水及綠化帶給排水的應用,從而在綜合作用下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市政給排水系統。
2.2經濟性
海綿城市理念的經濟性是指在設計過程中尊重影響因素的性質特征,采用經濟的方式對目標進行改善,在不影響目標基礎性質與基本功能的情況下,實現對目標的改造。在海綿城市理念的指導下,市政給排水系統的經濟性主要體現在對人行道,綠化帶及車行道的改善中,在不破壞上述基礎設施的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采了較為經濟的方法實現了改善目的。
3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3.1人行步道的設計
人行步道是城市交通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人行步道的設計水平及施工質量直接影響著市民的出行條件,進而影響著城市的良好環境。在進行市政給排水設計時,應該將海綿城市理念加入到對人行步道的設計之中,通過相關的施工工藝,提高人行步道對水體的滲透能力,可以有效保障人行步道的干爽、整潔。在設計施工方案時,應該引入具有透水能力的施工材料,同時制定相應的施工標準,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可以顯著提升人行步道的吸水能力,具體施工方案如下:
首先,對人行步道的施工區域鋪設防滲水土工布,防滲水土工布是鋪設在人行步道區域的素土之上,其具有較好的防滲透能力,鋪設防滲水土工布可以有效防止水體向土層的滲透,鋪設時需要保證施工地段的地面平整,搭接防滲水土工布的長度不得低于2m。鋪設好防滲水土工布后,應該在防滲水土工布上方鋪設碎石層,碎石層的壓碎值不得高于25%,其碎石個體直徑不得高于25.5mm,碎石材料中直徑小于0.08mm的個體不得超出材料總量的4%;鋪設好碎石層后,在人行步道區域的兩側設置排水溝,排水溝的立壁及地面是由高分子樹脂、固化劑等材料制成的新型材質,由于排水溝的施工材料具有較高的密度,可以讓排水溝具有較好的排水能力,同時也可以減少雜質滯留在排水溝溝壁的可能,新型材料還具有較好的抗壓能力和抗腐蝕性,其使用壽命較長、利用率較高。其次在碎石層上澆筑具有透水性能的混凝土,攪拌時,需要保證膠結料與碎石攪拌混合均勻,攪拌時間通常為30-60s,膠結料與碎石混合完成后,分批次加入適量水體,具體次數為2~3次,加水后繼續攪拌20-25min,加水操作禁止一次完成,避免水灰比例出現偏差影響混凝土強度。混凝土制備好后,應該保證可以在15min之內投入使用,因此需要合理的設計運輸路線及加工地點。澆筑混凝土時,應該保證混凝土的澆筑厚度,具體厚度控制在15cm左右,澆筑后應該使用平板式振搗器對混凝土層進行均勻的振搗,每個位置的振搗時間不得超過10s,保證混凝土層表面平整、厚度均勻,進而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澆筑透水混凝土層后,養護1周,養護時禁止踩踏混凝土層,保障養護工作質量,養護結束后在透水混凝土層上鋪設均有滲水能力的土工布,鋪設標準與防滲水土工布一致,進而完成人行步道的基層建設。基層構建完成后,可以根據不同的設計理念,鋪設形狀不同但帶有透水能力的路磚,最終完成人行步道的建設工作。
3.2綠化帶的設計
綠化帶時間隔兩側車道及人行道的重要市政基礎設施,同時也具有美化市容的作用,利用綠化帶的結構特點,加入綠化帶的排水設計,不僅可以為綠化帶中的植物提供水分供給,也可以利用土壤實現自然吸水。在建設綠化時,可以在綠化帶深層鋪設導流層,導流層終端連接附近的水庫或河流,這樣可以將通過綠化帶滲入到地下的水體引導到水庫或河流,進而實現水資源的調配。
結語
依前所述,海綿城市是新時期社會背景下城市建設的全新理念,在環保、節能等方面所呈現的支撐功能比較突出。在市政道路工程領域,給排水是重要的系統,為保證其功能發揮正常,增強道路整體穩定性,市政單位需要積極轉變設計理念,踐行海綿城市理念,針對人、車行道、路基、綠化帶等設施進行優化設計。同時,在今后的市政給排水設計發展領域,市政單位需要在海綿城市的思想支撐下,加強設計工作的深入研究,積極落實創新舉措,從而保證系統設計更加規范、合理,全面提高城市整體生態功能。
參考文獻:
[1]孫琪.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20(7):112-113.
[2]劉志軍.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思考[J].建材與裝飾,2019(32):105-106.
[3]武秀偉.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運用[J].建材與裝飾,2019(31):84-85.
[4]薛健.淺析市政給排水設計中對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J].綠色環保建材,2019(10):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