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杰 孔德靜 王鶴
摘要:城市化的加速發展使得城市商業街區發展滯后,缺乏特色屬性,不能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逐步走向衰敗,城市商業街區亟需更新發展。本文以秦皇島商業街區為例,對其現狀問題進行剖析,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提出秦皇島商業街區特色營造策略,旨在為秦皇島市商業街區更新改造提供借鑒。
關鍵詞:全域旅游;商業街區;營造策略
引言
城市經濟迅猛發展伴隨著城市化的不斷加速,原有的城市空間結構被打破,城市商業街區滯后于城市的發展,致使城市商業街區沒有了往日的繁華。商業街區作為城市發展的見證者,承載著多樣性的城市生活,恢復城市商業街區的活力,以適應城市化的發展,滿足城市發展對商業街區提出的時代需求,在全域旅游政策背景的契機下,探索滯后于城市發展的商業街區特色營造策略,以恢復城市商業街區的活力。
1概念解讀
1.1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種區域旅游發展理念,打破過去以景點伊始為終的旅行模式,以景點帶動全行政區域的旅游服務,把行政區甚至城市作為旅游服務的大景點,從游客的體驗需求著手,宏觀協調城市旅游服務功能,實現旅游資源的全景化,促進產業建設和經濟發展。
1.2商業街區
“街區”最早出現在歐美城市,與我國的“街坊”意思相近,指由街道或者自然邊界劃定圍合形成的區域。本文提到的商業街區是指有明確邊界劃定占據一定空間尺度的城市商業集中區域,包含餐飲、零售、服務等多種業態,區域內部以步行交通為主并且具有場所感和認知感的城市商業空間 。
2秦皇島市商業街區現狀問題探索
1984年,秦皇島被國務院確定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為城市商業發展奠定了基調,城市商業經濟發展較快。當前城市商業街區的發展滯后,城市商業資源分布不合理,商業資源閑置與短缺并存,商業街區缺乏特色,業態結構不和諧,不能滿足城市消費行為的需要。商業街區的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一)功能配置不合理,新型業態比重相較傳統業態所占比重太低,多集中在美食、休閑娛樂、商業等,業態分布較為單一,沒有差異性,雷同化嚴重,商業業態結構欠佳;
(二)空間特色不足,形式單一,缺少對空間的營造和設計,空間流線處理平淡,缺乏過渡,均質化嚴重,不同空間的識別度低,細節設計不足,缺少人性化考慮;
(三)區域規劃缺失,整體風貌不統一,沒有形成完整的建筑群體形象,商業街區內各個體風格迥異,相互之間較為封閉,缺乏過渡空間,建筑立面整體效果不佳,街道地面鋪裝單調,缺乏趣味性;
(四)景觀環境質量不高,區域內景觀節點聯系弱,建筑小品等構筑物獨立于周邊環境,景觀不成體系;
3秦皇島市商業街區特色營造策略
商業街區是城市的一部分,是城市為人們創造的消費空間,想要改變商業街區的現狀,提升服務品質,就要從宏觀的城市和微觀的人群入手,以人為本,從人的需求出發,才能切實改變現狀。在全域旅游的推行下,商業街區的服務人群不再局限于本地居民,在特色營造方面要開闊視野,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審視商業街區未來的發展,從人的消費需求、體驗需求、審美需求、游憩需求以及城市的綜合需求來為商業街區做出改變。
3.1合理規劃商業業態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對商業街區的業態規劃要突破區域限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商業街區的消費人群,從多維角度對比分析消費者的心理與行為,確定受眾人群的數量、需求、偏好、購買力以及出行目的進行分析,確定商業街區主題。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構建多樣化的商業街區服務功能,在傳統購物、餐飲、娛樂三大主要功能之外應該開拓以文化為主題的新型業態,以突出城市發展、地方特色、歷史文脈為主,強調旅游文化體驗,促進秦皇島商業街區保持活力,適應城市發展。
3.2提升空間品質
商業街區不僅是滿足城市消費需求的商業空間,更是作為城市空間序列而存在,以消費者的空間感受為切入點,從街區空間與人的聯系入手,把空間形態、空間組成、空間序列為主要考慮點,豐富空間特色,提升空間品質,挖掘區域文化屬性。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增強商業街區對人群的吸引力,打破消費行為的單一導向,讓空間的積極作用引導人群停留,提升商業街區的影響力,促進隱形價值開發。
3.3協調整體風貌
商業街區是眾多商業建筑集合形成的區域,區域的整體性尤為重要。要協調建筑外部空間界面,在建筑風格上要對商業街區建筑的形態、尺度、色彩以及商業街區的天際線作出合理的協調統一;對于外部空間界面,要從商業街沿街立面、街道鋪裝、第五立面設計進行特色營造,把握好空間尺度,做到開敞空間與閉合空間相協調,打破單一的街道外部界面,豐富街區形態,營造有序、多變、具有韻律感的街區風貌,為街區帶來生機。
3.4景觀環境營造
城市的發展,讓人們遠離自然,人們向往自然,親近自然,渴望自然,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商業街區應該構建區域景觀體系,通過綠植景觀、水景觀、特色小品等進行區域生態化設計,增添商業街區的親和感、生動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營造舒適、愜意、宜人的自然空間,拉近人們與自然的距離,滿足內心深處對自然環境的渴望。
4秦皇島市海浪花商業街區特色營造
4.1海浪花商業街區現狀
海浪花商業街區位于秦皇島太陽城,是海港區最大規模的商業設施群,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利,有良好的商業資源,具有很強的商業潛力。商業街區分為市場區和商貿區,缺乏以地域特色文化為主的新型業態,旅游體驗感缺失;內部街道以棋盤式路網為主要結構,以人行路為主,街道鋪裝形式單一,缺乏靈活性和趣味性,流動商販阻礙街區通行能力,公共空間被嚴重侵占;街區內整體空間尺度較小,出現“一線天”的壓抑之感,降低游客的購買欲望,街區活力不足;街道設計過于單一,缺乏特色,沿街立面無序,空間單調冗長,缺少空間裝飾與分割,空間感受不佳;街區內景觀綠化嚴重缺失,沒有集中性綠化景觀節點和具有特色趣味性的供人們休息的座椅等公共設施,購物環境不佳,休閑愜意感缺乏。街區急需以人的切實感受為出發點進行特色營造,使其在沉浸之后煥發新的活力。
4.2特色營造設計
根據前文對秦皇島商業街區特色營造策略的研究,針對海浪花商業街區現狀存在的問題做出特色營造設計。
(一)整合現有商業街區購物、餐飲、娛樂主要功能,引入港城文化、山海文化、長城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獨居地方特色的歷史符號,打造以文化體驗為主題的特色旅游服務功能。
(二)梳理區域街道流線,通過增加帶有秦皇島地方文化符號的雕塑、藝術裝置、座椅等景觀小品的輕改造方式來打破現有的冗長空間,增加街區空間的積極性和吸引力。
(三)改變現有單一的鋪裝形式,加入港城文化符號,以地面鋪裝的形式構建區域活動流線,誘導人們的自發性社會活動,通過增加壁畫、指示牌、建筑門窗等小品以及綠植景觀打破現有沿街立面的單調冗長,在具有壓抑感的狹長街道建設景觀穹頂,改變街巷尺度,增加街巷趣味活力。
(四)以現有綠化景觀為基礎,在街道入口空間、交叉空間以及街巷空間增加綠植景觀、水景觀、景觀小品等進行區域生態化設計,構建商業街區區域景觀體系。
5結語
通過商業街區的基礎研究以及對秦皇島商業街區現狀和更新改造策略的分析,確定了特色營造的方向,從區域業態、空間品質、區域風貌、景觀環境四個方面提出特色營造策略,并通過海浪花商業街區進行實例論證,以期通過本文研究對秦皇島實際更新改造項目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宋晨. 城市傳統商業街區的更新改造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學,2020.
[2]李榕.振興商業貿易 促進秦皇島經濟發展[J].經濟論壇,1997(12):44-45.
作者簡介:張超杰(1994.9~),男,河北省張家口市,助教。
項目來源: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
立項編號:2021LX090,課題名稱:全域旅游背景下秦皇島市商業街區特色營造策略研究
立項編號:2021LX091,課題名稱:從基礎需求至精致生活:社區規劃建設中商業空間形式及功能流變的民生價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