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昱 何知

摘要:文章結合無錫地鐵3號線現場實施進度,從市政末期道路恢復面進行回頭看總結工作。針對現場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從設計、施工、合同等多方面進行梳理與分析,形成相關問題臺帳,并且針對具體問題開展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梳理,形成相關建議與措施,為后續線路的實施過程中提供經驗及參考依據。
關鍵詞:出地面;干掛石材;地面鋪裝
引言
地鐵出入口作為乘客進入地鐵的必經之處,它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乘客對于地鐵線路的第一印象。地面鋪裝作為乘客進出站點最直接的感受,美觀、銜接順暢成為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求考慮形式、文化,與周圍環境的融合。
(1)問題描述
3號線沿線各站點由于施工工序時間問題,部分站點存在市政人行道鋪裝與出入口干掛石材銜接不暢,導致市政鋪磚與出入口石材的拐角處縫隙較大,影響整體美觀。經統計全線19個站點,共計66個出入口,存在縫隙的有19個,縫隙較大(超過1cm)的出入口有9個,具體統計如下:
(2)問題照片
(3)適用的規范、標準及技術要求
1、《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工藝標準》
2、《建筑幕墻工程質量驗收規程》
3、《國家天然花崗巖石建筑板材》GBT18601-2001
4、《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CJJ169-2012
5、相關設計圖紙
(4)原因分析及建議措施
1、施工工序原因。以長江南路為例,大部分縫隙較大站點施工時間順序為市政鋪裝在前,裝修單位施工干掛石材在后,采用的是干掛石材壓道板磚的形式。但由于裝修所用的干掛石材為供貨商根據排版加工好后送至現場,且根據《國家天然花崗巖石建筑板材GBT18601-2001》中要求石材需做六面防護處理,所有石材在現場是不允許切割的,導致現場石材干掛后存在縫隙較大的問題。
2、市政鋪裝沉降問題。根據統計全線出現縫隙較大的站點集中在采用道板磚進行鋪裝的位置(圖2),采用石材鋪裝的站點幾乎沒有出現縫隙過大的問題。市政鋪裝中按設計規范《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要求“現場基層結構壓實度需達到90%”,現場施工存在壓實度不夠的情況,導致鋪裝下沉,出現縫隙較大的情況。
3、現場未及時進行對接。裝修單位進場后,未能及時與地鐵末期恢復時間緊,任務重,經常出現各專業之間各干各的,缺少交流,進而導致現場問題的發生。
對于3號線各站點中已經出現的縫隙問題,建議采取如下措施:
1、對于出現的寬度在1~1.5cm之間縫隙,根據《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工藝標準》中要求“石材與主體之間的間隙,內外表面應采用密封膠進行連續封閉,接縫應嚴密不漏水”,建議采用硅酮密封膠進行封堵處理。
2、對于縫隙超過1.5cm的縫隙,考慮到成本原因,優先考慮調整市政鋪裝標高,在滿足市政鋪裝規范要求的前提下,將縫隙進行處理。
3、在無法調整市政鋪裝的情況下,根據現場實測尺寸,重新對存在問題的干掛石材進行下單生產安裝,從而解決現場問題。
(5)新線建設的建議
1、建設單位應該積極組織現場裝修單位與市政單位的對接工作,建立合理有效的溝通機制,特別是在無錫地鐵精細化管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對于這種細節工作,更應該加強交流合作。
建設單位要落實現場施工質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落實三大策劃,充分發揮監理作用,現場施工質量存在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
建設單位應合理安排好工序,建議按照裝修施工在前,市政施工在后的工序進行施工,市政03標的敘豐、太湖花園(圖4)、新光路等站,都是裝修單位先完成干掛石材,后進行市政鋪裝,現場就沒有出現縫隙。
對于出現的縫隙,目前建議采用硅酮密封膠進行封堵處理。根據《GBT14683-2003硅酮建筑密封膠》中3.1.2“硅酮密封膠可用于建筑接縫用”;硅酮膠作為結構膠,在保證填縫固定性的同時,還能兼顧耐久性,故可以采用硅酮密封膠進行封堵。
建議以后的施工中,采用市政鋪裝頂干掛石材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容錯率高,市政鋪裝可以根據現場的石材完成面進行優化施工,減少該類問題的發生。
(6)總結
“以人為本”是現代城市設計的核心思想,現代化、人性化的社會和城市應該創造屬于老百姓的生活空間,地鐵出入口作為人群的聚集地尤其要考慮廣場鋪裝與周圍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