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
摘要:伴隨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們逐步開始關注土地生態化整治及景觀設計問題。鑒于此,本文針對土地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展開了分析,在了解二者關系后,提出了可行的設計方法,希望能為相關工作帶來可靠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土地;生態化整治;景觀設計
引言:
如今,伴隨世界各國環境問題日漸突出,土地整治工作逐步朝向生態型、環保型方向發展。現階段,土地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極具研究意義,可帶動地方經濟持續發展。下面本文就重點闡述土地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的關系,并針對相關技術應用情況提出了建議,致力促進土地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工作順利落實。
一、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關系分析
(一)土地整治為生態景觀帶來一定風險
參照土地整治操作流程施工,在設計規劃方案時,勢必會對土地整治效果帶來一定影響。目前,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往往會涉及土地平整工程、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等。在實際項目施工時,涉及大量工作量,并且需要應用刮平機及推土機等諸多大型機械設備。在具體操作時,極有可能遭受熟土層等因素制約,從而影響土壤理化性質,減少其有機質含量,致使土壤出現嚴重的板結問題,且極易在降水偏少情況下出現土壤面蝕問題、風蝕問題等。除此之外,在整治土地過程中,有可能出現集中連片情況,導致耕地面積擴大,增加土地墾殖率。最后,如若存在硬化溝渠及筆直溝渠,還會增加水流速度,影響地下水分儲存及地下水補充等,減少整治區域生態系統結構的復雜性,為農業生態系統帶來負面影響。
(二)土地整治對生態景觀產生積極影響
土地生態化整治與生態景觀的設計,可以共存。實質上,土地整治并非純粹的擴大耕地面積與改善耕地質量的行為,而是將耕地視為生態系統。從這一角度出發,將生態理念滲透到整治、規劃、設計、驗收、實施及管理等各環節,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奠定基礎,協同推進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提升。同時,在整治土地過程中,排水功能與農田灌溉為整治重點。為了有效處理旱澇問題,則要重視水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改善水資源環境,增加抗旱防澇水準,改善灌水效率及均勻度,進而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除此之外,在建設農田林網后,還可增強防御自然災害及水土流失的能力,并且在建設護岸林、防風林及護林路后,還可進一步調節生產氣候條件,為農田生態系統提供優良保障,有效控制表土侵蝕覆蓋物及植物殘余物等。
二、土地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優化方法
(一)溝渠景觀規劃設計
在設計溝渠景觀時,需要具體規劃人員遵循景觀生態規劃原理,仔細落實每一項工作。在生態化整治時,應盡力保留農田原有自然風貌,有效控制人為改造行為,為動植物繁衍與生存預留充足空間。在針對這一部分展開土地整治及景觀設計時,就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修復原有溝渠,增強斗渠、農溝及農渠設計的科學性,斗溝底寬與深度都應不小于三世厘米,而農溝的底寬與深度則應分別控制在三十厘米與二十二厘米范圍內。此外,于景觀設計人員而言,要保持嚴謹工作態度及合理設計原則,充分考慮農田排澇防洪能力,結合本地地形狀況以及農田道路狀況開挖排水溝,以保障一天內的暴雨降水量可在三天之內全部排除。值得注意的一點,規劃設計人員要適當減小邊坡坡度,嚴控砼的使用量,并且在修筑工作時,因多引入天然材料,以保障為水生動植物創造有利條件。
(二)道路景觀設計
在土地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區域內,普遍存在“田間路”與“生產路”:兩大類型道路。其中,田間路寬度為四米,長度不低于六百一十米。在鋪設路面時,應以泥結碎石為主要材料,將碎石視為骨料,并用泥土為粘結性材料與臺填充性材料,在壓實后則代表修筑工作徹底結束。生產路寬度參數在兩米左右,而長度參數則不小于四千五百米,使用零點三米素土夯實路面,并且要減少砼的使用量,避免其會威脅土壤生態功能。道路與田塊形成了配套互聯網絡,在一定程度上為保護生態平衡以及增加景觀連通性帶來了一定支持。
(三)土地平整景觀設計
在平整土地過程中,需要遵守規模化生產及集約化生產等原則。土地平整景觀設計工作進行時,應避免其對土地生產率及土壤肥力等帶來不利影響。由于表層土壤中富含豐富營養及有機質,在相同條件實驗時,人們如果能保留八層耕作層,則可促使農田增產。如此一來,便可發現留存表土,對土地生態化整治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在開展平整工作之際,應針對耕作層二十厘米的土壤進行收集,通過覆蓋保存方式處理土壤,避免土壤中的營養過度流失。與此同時,需在耕作層下展開平整工作,回填表土,以保障原有土壤整體性不受影響,通過施加灰渣肥及有機肥等改善土壤肥力
(四)田塊景觀設計
在布設與整治田塊時,要遵守生態景觀設計理念,以確保其與周邊生態景觀保持協調性。針對灌木叢等景觀要素,要堅持留存與歸整,以保障不同生物類群的共生關系,為優化與改善農業生態系統奠定基礎。例如,灌木及喬木是灌叢型群落中的關鍵要素,而狗尾草、車前草等是草本植物群落中的主要代表,結合不同物種及其生境差異性,融入條帶結構,以樹籬、道路與防護林等為界限,全面保障農田物種多樣性。有關帶型結構,至少要保持二十米左右的寬度,而小池塘、散生樹木及樹叢等,均為帶型結構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在具體工作時,要時刻把握土地生態化整治及景觀設計工作情況,加強條形結構設計,由生產路分割田塊,并在兩側添置防護林,從而為保護田塊物種多樣性帶來有力支持。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土地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對農村生活及生產具有重大意義,所以應引起各部門及相關人員等重視,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滲透生態理念,積極借鑒與創新整治設計經驗,分別從規劃設計、后期養護等方面強化土地生態整治與景觀設計效果。
參考文獻:
[1]郭仙. 土地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的關聯性[J]. 吉林農業,2018,000(005):92-92.
[2]徐明俊. 探討進行土地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技術的關聯[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000(027):615-615.
[3]石陽. 土地生態化整治與景觀設計研究[J]. 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7,000(012):23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