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文萍
一、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繼續增強
“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百姓安居的莊嚴承諾。“十三五”時期,“中國建造”譜寫新篇章,住房發展向住有所居目標大步邁進。2019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分別達到39.8平方米、48.9平方米;全國棚改累計開工超過2300萬套,幫助5000多萬居民出棚進樓。城市建設發展成就顯著,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城市數量達到684個、城市建成區面積達6.03萬平方公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市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2020年建筑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支柱產業地位穩固。2020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72996億元,比上年增長3.5%,增速高于國內生產總值1.2個百分點。
自2011年以來,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6.75%以上。2020年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7.18%,在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下降后連續四年保持增長。
“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市內澇治理與生態修復、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棚戶區改造穩步推進、租賃住房短板補齊、鄉村建設行動深度實施、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建筑業未來發展的持續推動力,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必將繼續增強。
二、服務于交通強國戰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再上新臺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設更多更先進的航空樞紐、更完善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交通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先行官”。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交通運輸從“瓶頸制約”發展到“基本適應”,基礎設施、運輸服務規模均位列世界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顯著改變我國城鄉面貌,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乘勢而上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率先在交通運輸領域實現現代化,必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2020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519.81萬公里,公路密度54.1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國四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里程494.45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比重為95.1%。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里程70.24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比重為13.5%。高速公路里程16.10萬公里。農村公路里程438.23萬公里。從這些數據中發現,我國四級公路依舊占主導地位,高等級公路比例,路網密度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
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2021年2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35)提出構建以鐵路為主干,以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完善城鄉融合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動農村公路連片成網并向進村入戶傾斜。加快沿邊抵邊公路建設,提高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提升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載能力,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交通一體化,形成以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為骨干的多節點、網格化、全覆蓋布局,打造一批國際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70萬公里左右,其中公路46萬公里左右,包括國家高速公路網16萬公里左右,普通國道網30萬公里左右,基本實現全國縣級行政中心15分鐘上國道、30分鐘上高速公路。
三、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國建造技術不斷創新發展
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的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及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建設任務,為建筑業、交通運輸業的基礎設施建造提出了智能、綠色、環保、安全、美觀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建造技術持續不斷地創新發展。
1.土木建筑產業全面轉型升級
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深入開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工作,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統籌推進城市內澇治理。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廣裝配式鋼結構等農房建設方式,以推廣水沖式廁所為重點提升農房現代化水平,加大農村污水垃圾治理力度,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建市【2020】60號),明確提出了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戰略,以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加快建造方式轉變,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2.建筑裝飾行業已突破瓶頸期
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以及人們對居住環境美麗、舒適、環保等的要求,也帶動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建筑裝飾行業位于建筑業整體鏈條的末端,起著進一步完善和美化建筑物以及提高其質量和功能的作用。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建筑裝飾行業達到了4.6萬億元左右,同比增長9.12%,扭轉了增速下降的趨勢。
住宅裝飾是建筑裝飾的細分領域,主要是為保護、完善住宅建筑主題結構使用功能,使用裝飾材料或飾物對住宅內部表面和使用空間環境所進行的處理和美化過程。我國已經基本度過了住房短缺的時代,目前房產市場多為改善型以及新增城市人口的需求,二手房市場逐漸繁榮,同時我國也在大力開展租賃住房建設,房屋租賃將是未來非常大的趨勢,這與國外的房地產發展走勢相吻合。建筑裝修周期較短,一般賓館飯店、寫字樓的裝修周期是6-8年,而娛樂場所、商務用房的裝修周期還會更短,住宅裝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住條件的改善,其裝修周期越來越短。住宅裝修業務產值突破了不2014年至2018年的瓶頸期,2019年開始大幅回暖,產值約為2.24萬億元,同比增長1002%。
建筑裝飾行業以創新為基礎、以美觀實用、成本低廉、環保健康等為要求,近兩年迎來了加速發展。建筑裝飾向標準化生產和裝配化施工發展,減少現場制作,能夠提高質量、縮短工期、減少現場污染。節能環保成為建筑裝飾的主題,合理地設計熱工、通風和空調,施工中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新工藝,使用節能環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保溫材料及綠色裝飾裝修材料。具有設計研發能力的裝飾企業開展一體化裝飾,基于綠色裝飾理念,集綠色建材、綠色施工和綠色檢測于一體,集抹灰、防水、保溫和裝飾于一體,集輕質化、機械化和模具化于一體的集成裝飾技術,走高端化路線。
3.智慧交通的“新基建”部署實施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了“大力發展智慧交通”的任務。2019年交通運輸部印發《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交通運輸部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針對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實現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健康性能監測,推廣應用基于物聯網的工程質量控制技術。推動長壽命、可循環利用材料在基礎設施建造、生態修復和運行維護領域應用。“數字交通與新基建”是智慧高速賦能創新之路,是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綜上所述,建筑業的全面轉型升級和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決策,為土木建筑大類專業帶來持續、穩定的人才需求。每—個工程項目(建筑、地鐵及鐵路、道橋),涉及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招標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造價咨詢單位,都離不開土木建筑大類專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與。土木工程學院的畢業生可在建筑、地鐵及鐵路、道路橋梁行業從事施工、監理、資料、預算等多種工作。同時中國建造技術的創新發展,BIM技術、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能源的應用,加速了從業人員的更新換代和學習提升,對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更多具備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素質優良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將是新時代土木建筑領域更為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