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杰
摘要:礦井瓦斯是煤礦在生產過程中經常遇到和普遍存在的一種有害氣體,它所具有的燃燒性和爆炸性對煤礦的安全生產威脅巨大,危害特別嚴重。在生產過程中,如果對瓦斯的危害認識不足或處理措施不當,就會造成重大惡性事故,造成重大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亡。因此,黨和國家政府在防治礦井瓦斯災害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證煤礦工人和國家財產的安全。由于自然條件及技術工藝方面的原因,生產過程往往會出現瓦斯涌出量增大及停電、停風等現象,造成某些地點特別是獨頭巷道積聚大量的高濃度瓦斯。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14條規定:“停風區內,瓦斯濃度超過1%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最高瓦斯濃度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3%時,必須制訂安全排放措施,報礦技術負責人批準,由救護隊排放?!钡V山救護隊是處理煤礦火、瓦斯、煤塵、水、頂板等災害的專業隊伍,排放瓦斯是救護隊一項安全技術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會經常遇到。特別是高濃度(3%以上)瓦斯的排放,下面我就如何安全搞好排放高濃度瓦斯的工作,談談我隊在工作中的具體體會和做法。
關鍵詞:礦井;瓦斯;排放
一、準備工作
排放高濃度瓦斯的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危險的工作,此項工作的進展順利與否、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到充分、細致、周到,排放工作就會順利、成功,否則,就可能延遲排放時間或導致失敗,甚至發生事故。救護隊應會同礦方詳細檢查和核實準備工作情況,并按《煤礦救護規程》的規定,做好充分的準備,具體做法如下:
1、組織參加排放瓦斯的指戰員對照圖紙認真學習礦方制定的排放措施。對以下各條做到人人明白,個個心中有數,排放地點、范圍、瓦斯濃度、積聚量、風路路線、電氣設備位置、通風設施位置、其它材料工具位置、巷道支護情況、控制風量的措施等。
2、指派小隊到礦井詳細了解排放現場情況及準備工作情況,應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①進一步查明排放地點的瓦斯含量及積聚量;
②了解所排放巷道的情況:支護、有無積水及與周圍巷道的聯系情況;
③了解礦方對排放工作的準備情況:局扇型號、安裝位置、距離、風筒數量、原有風門及調節風門的位置、灑水管路、板材、工具等是否按規定要求準備齊全;
④實地查看排放瓦斯所經過的路線,對所經過的路線及站崗位置逐個檢查,并檢查瓦斯流經路線的電源與電氣設備;
⑤檢查局扇的安裝位置是否符合《規程》規定,實地測量該地點的進風量,避免發生循環風;
⑥查明是否按規定設置通訊聯絡系統,同時查看是否有預防瓦斯爆炸的措施和辦法。
3、根據排放瓦斯的措施要求以及現場查看的實際情況,與礦方負責人確定排放的具體時間,救護隊人員數量,井上下指揮部成員組成等。
4、重新組織參加排放瓦斯的指戰員認真學習措施,并將現場查看的實際情況對照圖紙,向他們作詳細介紹。同時根據隊員的業務、技術、身體等特長,進行合理的分工,并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和注意事項。
5、排放前,要撤出回風側的人員,切斷回風流中的電源,如果回風側有火區時,要進行認真檢查,并予以嚴密的封閉。
二、控制風量的方法
在排放高濃度瓦斯的工作中,要避免發生爆炸事故及其它意外情況,控制入風量,即控制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是一個關鍵環節。我隊在具體工作中,通常采用以下四種方法:
1、捆扎風筒法:此法是利用麻繩或鐵絲將風筒的出風口捆扎,其松緊程度視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而定。每接一節風筒,先將出風口扎緊,在其后檢查瓦斯濃度,若不超限,再適當放開,直到全部放開。此方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利于操作。但缺點是風筒捆扎后,有效風量將大大減少,這樣就增加了排放時間。
2、風筒接頭斷接法:這種方法是每次將新接的一節風筒與上一節不完全接嚴,斷開一定距離,減少供風,控制回風流中的
瓦斯濃度。風筒口斷開的距離,一開始應大些,以后逐漸變小,直到全部接嚴,依次循環向前推進。此方法的優點是能有效地降低和控制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這對于在災區工作的救護隊員來說是比較有利的。缺點是不便于操作,特別是所排放瓦斯的巷道距離較短,對接風筒數量較少時,局扇有效風量較大,對接相對比較困難。
3、利用短節風筒控制風量法:事先準備一節短節風筒(5m左右),先將短節風筒接好,進行排放,檢查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若超限,可捆扎風筒控制風量,濃度降低后,將短節風筒拆下,接上平常使用的風筒,依次類推。此方法,因風流的有效射程被縮短,風筒口前的高濃度瓦斯不會被大量吹出,能有效控制瓦斯濃度。其缺點是拆接頻繁,工作量大。
4、風筒三通控制風量法:當所排放的巷道中的瓦斯濃度超過10%時,采用風筒三通控制風量法則為最佳選擇。在出風口側設一三通風筒,開始排放時,為防止瓦斯濃度超限,可將不接風筒的一端全部敞開,而將向災區供風的一端適當捆扎,使風筒的大部分風量直接流入回風道,只有很少一部分風量進入災區,隨著排放距離的延伸,為增加災區內的有效風量,在保持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限的前提下,將捆扎的一端松開,逐漸捆扎三通風筒中未接風筒的一端,直到全部捆扎扎嚴,將全部風量送往排放地點。同時,為防止災區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超限,我們還與其它三種方法相結合,使所排放巷道的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至于超限,有利于救護隊員的安全,按此方法依次向前推進,到達迎頭時,將風筒全部接好。
近年來,我隊還采取了風筒三通控制風量法和利用短節風筒控制風量法結合的方法,來排放高濃度瓦斯。其做法是:在風筒出風口的一端接一節三通風筒,再在三通風筒向迎頭的一端接一短節風筒,進行排放。當瓦斯濃度降至1.5%以下時,拆下三通和短節風筒,接上平時用的正常風筒,然后繼續前面的步驟,依次前進,逐段排放。此方法是目前我們普遍使用且較為理想的排放方法。其優點是由于使用了三通和短節風筒,向迎頭方向的風流的有效射程被縮短,風筒口前方的高瓦斯不會大量涌出,比較容易控制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同時,因三通未接風筒的一端跑掉了一部分風量,排出的瓦斯就可以在此被二次稀釋,更增加了排放工作的安全性。其缺點是拆、接頻繁,增加了救護隊員的勞動強度。
以上幾種方法,均為由外向里逐段向前推進排放。
三、防止產生火花的安全措施
進入災區的救護指戰員,嚴禁隨意拆卸、摔打和碰撞礦燈燈頭,且燈頭用絕緣膠布纏封;在災區行走或工作時,動作要輕,不準推拉支架和其它金屬設備;禁止在災區使用瓦斯檢定器直接進行檢查,應在新鮮風流中按動按鈕進入讀數;進入災區的指戰員必須統一著戰斗服工作。
四、善后工作的處理
當風筒接到距工作面迎頭的最大距離不超過5米或恢復了正常的通風后,并經檢查確認瓦斯濃度已降到《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以后,可暫時停止排放工作,但向排放地點的供風不得停止。此時,應組織人員對所排放瓦斯的地點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特別是對巷道兩幫的躲避所、巷道頂板冒落處及電器硐室進行詳細檢查,如發現局部積聚瓦斯濃度超限,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對所檢查的地點及內容應認真填寫記錄。經確認無問題后,救護隊員方可撤到基地待命。然后由救護隊負責人會同礦方有關人員對所排放區域進行全面的檢查驗收,合格后,救護隊方可撤離礦井。
五、體會
要想安全地搞好排放高濃度瓦斯的工作,必須做到以下幾條:
1)必須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及《救護規程》中的有關規定,嚴格按排放瓦斯的措施進行排放;
2)排放中,應特別注意加強對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的檢測,不得超限,這是保證安全作業的關鍵所在;
3)進入災區的救護隊員,一定要沉著冷靜,不得急于求成或存有僥幸心理;
4)排放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細致、全面,并經實際檢查合格后才能予以排放,準備工作不就緒,不得排放。
參考文獻:
[1]王志堅.礦上救護隊員[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9:165-173.
[2]張國樞.通風安全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0.
[3]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