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睿潔


摘要:幼兒的健康成長對我國人口素質的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幼兒的智商、素養、品行及其身體狀況對一個國家的快速發展也是有核心的影響,幼兒園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場所,它的空間設計需要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幼兒園需要注重幼兒成長環境,不斷提升幼兒園的建筑空間環境。
關鍵詞:環境心理學;幼兒園;建筑空間設計;研究
前言:
幼兒園設計應盡量避免大眾化,其設計需要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協助幼兒提升心理素質和培養交往能力。本文列舉了一些根據環境心理學運用變化激起幼兒想象力、設計幼兒學習的場地、設計多種用途的幼兒教育建筑空間的建議。
1、環境心理學的含義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心理和行為兩者之間相互關系的一個運用心理學領域,又被稱為人類生態學或生態心理學。它主要從心理和行為的視角討論人類與環境的最優控制,即怎樣的條件最合乎大眾的愿望。環境心理學往往成為心理學的一個應用研究領域,是由于心理學研究社會現狀中的人的行為,而從系統理論的看法看,自然環境和外部環境是統一的,二者都對個人行為產生影響。空間設計主要問題是處理人與環境關聯的問題,是要以“以人為本”的標準,依據人的生理學和心理學兩種領域的來造就安全、舒服和頗具層次感的環境;相反,也就沒法造就出滿足大家需要的空間環境。
2、環境心理學與幼兒園建筑空間設計的關聯與發展
2.1環境心理學與幼兒園建筑空間設計的關聯
有關環境心理學與空間設計的關聯,《環境心理學》一書里譯文翻譯序言內得話很能表明一些問題:“許多建筑設計師很自信,認為建筑將決策人的行為”,但他們“通常忽略人工環境會給我們產生哪些的影響,也極少考慮哪些的環境合適于人們的生存與活動”。過去的心理學“其專注力只是放到表述人們的行為上,針對環鏡與人們的關聯沒重視。環境心理學則是以社會心理學的辦法對條件開展討論”,就是在人類與環境中間是“以人為本”,從幼兒的心理特點來考慮分析問題,進而使大家對幼兒與環境的關聯、對如何造就合適幼兒的人工環境,都應具備新的更加深入的了解。
2.2環境心理學在幼兒園建筑空間設計運用中的發展
環境心理學這一門課程進入我國的時間相對比較晚,大約是80年代初,才逐漸為人所認知。當時,一些到發達國家學習培訓的訪問學者、科研人員從國外帶回環境心理學這一新的專業知識,高等院校建筑工程學術界的專家教授秉承求知鉆研的精神做了不同形式的學習培訓,翻譯出版發行了不同國家版本的專門著作,促進了環境心理學研究在我國的發展。近年來也有一批青年專家學者從海外高等學校學習回歸,開始了中國環境心理學研究,并取得優異的成果。
可是,在環境心理學這一領域,英國、美國、日本發展較早,無論在科研的深度廣度,發布的專業專著,還是培養幼兒教育方案和措施上均處在領先水平。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老百姓的物質與精神日常生活都得到極大提升,這成為環境心理學與幼兒園建筑空間設計發展的優良客觀性環境。在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專業研究經驗以后,我國的環境心理學科學研究在新時代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3、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設計現況
3.1幼兒園建筑物功能不合理布局不科學
我國眾多的幼兒園建筑并沒有依據幼兒具體情況和要求,大多數僅僅作為常規建筑物開展設計,隨后在建筑上附加可愛卡通標記等與幼兒相符的主題,建筑美學和空間設計沒有融合幼兒這一特殊群體的特性,導致幼兒園建筑物功能不合理布局不科學。比如聲響系統分區不確立,各功用區域中間互相影響大,出入口設定不規范等,促使日常生活用地與服務用地交通交叉。
3.2幼兒園活動區域不充裕
現下國內大部分幼兒園都是住宅區按要求配建的幼兒園,因住宅區整體用地有限,此類幼兒園無法為幼兒戶外活動提供充裕的場地,更無法栽種大量的綠色植物,與此同時周邊住宅等建筑的遮擋因素也較多,日照僅能滿足基本要求。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幼兒園是利用其他功能的舊有建筑升級改造而來,更無法保證戶外活動的區域。而另一些幼兒園即便能滿足國家規范提出的戶外活動場地面積和日照等要求,對活動區域里的空間環境和內容也沒有更多提升,僅在有限條件內對教室環境進行布置,并設置一些游戲器材,不符合當今幼兒活動的需求。
4、當代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設計的標準
4.1主體作用標準
在當代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一定要遵循主體作用標準,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設計出幼兒喜愛的建筑裝飾層次感和顏色、建筑美學及其空間布局。同時設計時要將幼兒的心理特點和需求多方面體現,將活動材料的應用作用多方面充分運用,進而推動幼兒身體健康發展。
4.2游戲體驗原則
幼兒根據活動游戲可以得到新的知識與技能,推動幼兒間的溝通交流與發展,培養幼兒的人格特質趨向及其品性,推動其優良性格的形成。設計人員在對幼兒園建筑空間環境開展設計時,應以游戲體驗為原則,對幼兒教育的特征進行把握,造就出具備多元性及開放度的空間布局方式,達到幼兒的活動游戲要求。
4.3開放式原則
在幼兒園空間環境中應用開放式的原則,可以有效的改進幼兒園班集體和班集體、年級和年級中間的分離情況,促使幼兒和幼兒間更好地溝通交流,對幼兒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并且促使幼兒在幼兒園中可以觸及到更多的不同年齡段的群體,進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幼兒將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5、根據環境心理學的幼兒園建筑空間設計研究
5.1根據顏色心理設計幼兒園建筑
在幼兒的心理發育特性上,他們對光亮的顏色有一種特別的偏愛,光亮的色彩還可以給幼兒產生開心、樂觀的情緒,而且光亮的顏色對幼兒的腦部發育和個性培養也擁有重要的影響,可以有效的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獨具特色的想象力。因此,在幼兒園工程建筑的色調設計過程中,要以明朗的色彩作為主色,在塊狀光亮的色調中加入別的單色作為裝點(圖一),而且還可以在這種房屋建筑的色調設計上,制作幼兒喜愛的美術繪畫,培養幼兒的藝術潛能,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
5.2根據幼兒心理狀態設計幼兒園
因為每一個年齡層的幼兒教學的形式是不同的,因此設計人員要做出相應的調節對策及方案,來實現系統性的更改。幼兒園的最大比例使用者是年齡小的幼兒,如今家庭結構還在獨生子女向二胎發展的階段,因而幼兒園應盡量多地給予幼兒互動空間,回應他們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提高他們接受新事物的水平,并給他們帶來歸屬感。在這樣的空間環境中,幼兒才可以更為歡樂的玩樂,更為無拘無束的生活和學習。
5.3根據幼兒生理環境觀念設計幼兒園
在幼兒園空間環境設計的階段中要對裝修的材料做好挑選,為了更好地幼兒的身心健康,要應用一些純天然、零污染的材料,例如在挑選家具的階段中選用無漆的實木家具(圖二),路面選用耐磨損且防水的水磨石地板等。因為幼兒喜愛在戶外玩耍,在戶外活動范圍中應選用具備彈力的軟質材料,防止鈍角及高差臺階的出現,在花圃設計中還可以采用一些軟裝設計,盡量地應用圓弧銜接。
結束語:
總而言之,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行為相互影響的一門新型綜合學科,它主要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討論人類與環境的最優控制。幼兒園作為幼兒成長的必需自然環境,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擁有主導作用,因此一定要依據幼兒的心理、生理、性格特征設計幼兒園建筑空間,遵循主體作用、游戲體驗、開放式的標準,細致設計,進而更快的推動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斌,吳文治,郭林娜.基于環境心理學情感需求的校園共享空間設計研究——以上海工程大泗涇附校教工之家為例[J].設計,2021,34(16):155-157.
[2]司曉琪,李政.非常規療法——治愈性空間設計對災后心理重建的“介入”[J].設計,2021,34(14):146-148.
[3]任大為.基于環境心理學的幼兒園建筑空間設計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14):74-77.
[4]盧藝.基于幼兒心理行為的幼兒園公共活動空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20.
[5]李富山.基于POE理論下的烏海市幼兒園室內幼兒使用空間優化設計研究[D].內蒙古工業大學,2019.
[6]劉詩答.基于幼兒心理行為特征的幼兒園建筑設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