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
(湖州市職業資格指導服務中心,浙江湖州 313099)
政府作為一國管理系統必須做到從上到下的高度協調性,以保證中央政策快速落地,也能保證基層情況快速反饋到中央,這種雙向傳遞系統建設離不開數字化系統的構建。當完成該系統之后,政府數字化轉型也基本實現。然而看似簡單的問題,會面臨地方政府轉化意識弱、技術及管理人才缺乏、數據和業務標準不統一、網絡安全技術差等問題。對這些問題背后因素展開分析,對于形成有效的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1)提高政府系統的協同性。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不同地區政府之間、同一地區不同級別政府機構之間的協同性,能夠保證有關信息充分流動,為政府決策落地提供助力,能夠最終保證從中央到地方一盤棋。以新冠疫情為例,我國能夠獲得良好的控制局面,其中得益于政府醫療系統數字化,并以此形成上下聯動抗疫機制。(2)促進政府和社會充分互動。政府要服務于群眾,也要服務于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在信息社會背景下,政府必須將自身置于核心,并和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形成信息共享,保證政府經濟決策、市場決策能夠有效落實到企業當中,同時也能積極采集企業為代表社會組織的意見和建議,保證宏微觀調控的精準性[1]。(3)和國際對接,能夠有效化解風險。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各國需要不斷調整政治手段,保證本國經濟活動能夠和世界對接,避免信息閉鎖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個過程里有賴于我國政府通過大數據技術采集國際信息并進行有效分析提煉,給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決策等提供科學參考,有效化解國際政治及經濟風險。
(1)沒有認識到數字化是全面系統的建設工作,將本單位本部門實現網絡辦公視為數字化。這造成了各部門在數字化建設上存在重復工作。(2)沒有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上級政府、基層群眾的交互不足,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沒有獲得充分利用。造成了政府系統之內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島。(3)沒有將數字化轉變和“放管服”有效對接,導致數字化建設價值降低。“放管服”是為了提升政府辦公效率,是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有效途徑,數字化建設目的就是為了推進“放管服”。若是將二者割裂開來,直接導致政府數字化建設失去意義。
(1)技術人才缺乏導致整個政府數字化系統缺乏統一規劃,導致各級政府各自為政,增加了目前官網、服務平臺、網上政務系統的融合難度。(2)各部門在大數據技術運用當中信息采集范圍、分析能力都存在差異性,出現信息重復采集現象,這必然產生龐大的信息采集成本。根本的致因是缺乏技術人才去形成開放的數字化系統,導致各部門存在信息孤島,大量的數據、信息沉淀于部門之內,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2]。
自從我國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地方政府各部門都在建立自己的官網,但因為數據單位不統一、業務標準有差異,很難實現這些數字化系統的融合。以政府衛生系統為例,廳級部門、市級部門、各級醫院彼此都有各自的數據庫,但是在疫情統計當中,對于某個區域易感人群統計出現不同數據,結果造成了抗疫決策的失準[3]。
政務安全在電子政務時代成為核心工作之一,這是源于電子政務要為企業、群眾提供各類服務,電子政務平臺上也必然會涉及到各行各業數據以及個人的信息,若是泄露會造成很大的損失。然而我國目前網絡安全技術差,主要是國家整體發展計劃當中,網絡安全尚未完全納入,未形成貼合我國國情,并且具有十足后勁的信息安全政策[4]。
(1)抓住抗疫時期電子政務發揮的作用來教育地方各級政府,讓他們由點及面認識到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另外能夠抓住各級政府當中存在的數字化系統重復建設現象,讓領導人明白這種重復建設和國家倡導的財政資金利用透明化是違背的,是一種潛在資源浪費現象。(2)要深入落實“放管服”,要讓該政策倒逼政府去建設一個彼此耦合的數字化系統,能夠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工具得到充分利用,盡可能實現同級政府之間、同一地區不同級別政府之間的信息共享,消除以往存在的信息孤島。
(1)要積極提升技術型公務員的待遇,能夠讓公務員隊伍當中精通信息技術的人才得到重用。(2)積極面對全國專業高校選征新時代信息技術人才,以確保政府系統擁有足夠規模的信息型技術人才隊伍。(3)引導各級政府的技術型人才對本地區現有的官網、電子政務系統、微信公眾號等展開研究,并能夠實現跨地區技術交流,這是實現跨地區、跨系統數字化融合的關鍵,是為落實統一的數字化標準夯實基礎,也是讓沉淀于各部門各地區的數據得到共享的關鍵。例如,省公安系統能夠實現垂直數字化建設,形成一個大型政務系統,并將該系統和現存各級公安部門的系統兼容,保證數據的有效傳遞。
從現在開始建立政府數字系統數據規范,推出數字系統建設標準,力求以省為單位,實現省級政府、市級政府、縣級政府、鄉鎮政府的數字化建設的耦合性,同時對外具有兼容性。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要求從現在開始各省數字化建設工作必須提前報備,由一個統一部門來負責審批并提供技術指導,讓最高級別的數據規范、業務標準得到落實。這其中可以積極地參考我國防疫數字化建設經驗。另外,積極地吸引社會信息科技型企業進入其中,要廣泛聽取意見,力爭形成的數據規范、業務標準具有可執行性。因為所建立的數字化系統是服務于企業為代表的各類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他們作為系統用戶,提出的意見必須重視,這樣才能不斷提升用戶使用體驗,拉近用戶和政府的關系。
(1)需要地方政府加強電子政務系統安全保護意識,要有效建立責任體系,保證每個部門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有對應的責任。這其中需要定期開展電子政務安全培訓,尤其是建立在線服務工作人員的系統保護觀念,并能夠讓他們掌握相應的技術,可以動態檢測系統,及時更新消除安全漏洞。(2)要面對社會公眾宣傳網絡安全重要性。因為我國目前大部分網民缺乏網絡安全意識,經常發生非法操作、防騙意識十分薄弱,黑客恰恰利用這一點將病毒釋放到公眾個人電腦當中,公眾利用電腦登陸政府數字政務系統,并進行數據交換時,隱藏的病毒就會進入數字政務系統,對系統當中某臺計算機展開攻擊,盜取或者篡改其中的信息及數據,對政府數字政務造成極大的破壞。故而,提高公眾網絡安全意識,便可以從源頭上解決這一風險。(3)需要中央政府于國家整體發展計劃當中植入政府數字政務系統安全保護工作,將網絡安全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形成貼合我國國情且不斷完善的信息安全政策。
政府數字化轉型目前正面臨著地方政府轉型意識薄弱、信息人才管理人才匱乏、數據規范技術標準不統一、網絡安全管理水平差等瓶頸,這些問題不解決,就無法整合目前分布于各級政府之間的各類官網、數字政務系統,這意味著數字政府建設將面臨著大量的重復建設,會承受超級龐大的資金壓力。故而積極轉變地方政府觀念,推進人才建設,建立統一規范以及技術標準,讓現有碎片化的數字系統得到整合,提高網絡信息安全政策水平并積極研發高水平安全技術已經勢在必行。而這項工作必須由一個高級別、高水平的部門來統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