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駿 茍育紅 張綱舉
(1.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2.中國兵器工業試驗測試研究院,陜西華陰 714200)
試驗場是車輛裝備性能檢測、研發、驗證的重要場所。依托試驗場,車輛裝備可以更快、更好、更安全的迭代升級,優化更新。因此,許多部門、企業投資建設試驗場以求自身突破。而荒漠試驗場以其保密性強、測試場地廣、可拓性強、投資強度低等優點逐步得到市場的青睞。本文依托某工程實例,簡要介紹荒漠試驗場道路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技術難點及其對策,以供他人借鑒。
某工程位于溫帶荒漠干旱區,為典型的大陸型氣候,以風沙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發強烈為主要特點。由于荒漠地區風大沙多,植被稀疏,起風時宜起沙塵。風沙對公路路基會產生較大的危害,其主要危害是沙埋和風蝕。沙埋主要有兩種情況[1]:一是由于風沙流通過路基時,沙粒沉降、堆積,掩埋路基;二是由于沙丘移動上路而掩埋路基。風蝕是風沙直接沖擊路基,帶走路基上的沙粒或土顆粒,從而引起路基的寬度和高度的減小。因此在選線時,盡量采用大半徑的平曲線,以減小風沙對道路的危害。縱坡坡度以平緩為宜,豎曲線盡量采用大半徑。路基邊坡宜緩不宜陡。路基應低填淺挖,寧填勿挖。荒漠地區晝夜溫差大,干燥缺水,對于施工也帶來巨大的難度和挑戰。根據自然氣候,道路等級、路面類型、層位等選擇合適路面材料及其添加劑,同時加強路面養生工作。
試驗場作為車輛的測試服務平臺,應充分調研試驗車輛數據。根據試驗車輛的特點,本項目試驗道路設計時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道路線形設計。聯絡道的技術指標應滿足公路規范的要求。測試道路的線形指標需滿足試驗車輛的車速及測試線形要求。選線要盡量考慮填挖平衡,在豎向高程上要兼顧排水的需求。(2)試驗道路車道寬度設計。從試驗車輛的需求分析來看,本工程需要考慮無人車測試。無人車體積較小,重量輕,轉彎半徑小,其測試道路寬度可窄于普通道路。但主要聯絡道需要考慮大型車輛的通行需求,在道路平面幾何尺寸(道路寬度、轉彎半徑等)設計時,滿足大型車的需求。(3)試驗道路路面結構的承載力。本項目雖然試驗車型主要為無人車,但需考慮大型車輛的通行需求,在道路設計時仍按照10t作為車輛標準軸載來考慮,相應的試驗區域的路面結構進行特殊處理(自然路面除外),滿足其承載力的要求,使路面結構能達到設計的使用年限,避免使用一段時間后產生路面車轍、開裂等病害。(4)縱斷面與道路凈空要求。試驗道路的縱坡設計與試驗車輛的技術參數是密切相關的,如坡道設計時,需要考慮試驗車輛的爬坡能力,車身長度來確定其爬坡頂處的豎曲線半徑,如果坡度較陡,車身較長,容易出現底盤擦到地面的情況,設計時需要驗算最不利情況以確保車輛能正常試驗。(5)車輛自動駕駛的要求。1)車輛自動駕駛的道路設計首先基于測試安全的原則,降低自動駕駛公共道路測試過程的風險,保障測試車輛及其道路使用者的安全。2)根據不同車輛的技術特征和測試場景的差異性,構建自動駕駛測試的道路。3)測試場景的柔性及典型性。測試場景應選擇最基本、最常見的道路類型,并在道路周邊搭建最具代表性、實際道路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場景。通過基本道路的有效組合,形成多樣性的場景復現,最經濟性的達成試驗目的。
某部修建荒漠試驗場。建設內容分為連接路,城市道路模擬區、野外綜合道路等3部分,道路總長超過100km。地質地形情況如下。
地勢開闊,地形東高西低,勘探點標高1189.81m~1370.12m,最大高差180.31m,平均坡降1.5%。場地植被不發育,植被種類以梭梭樹為主。
主要土層情況如:粉細砂①層(Q4eol):褐黃色、稍濕、密實、顆粒均勻、級配一般,以石英、長石為主,含云母。層厚0.3m~5.0m,在場地表層普遍分布。礫砂②層(Q2al+pl):雜色、稍濕、密實,以中粗砂與礫石為主,部分含卵石。層厚0.5m~6.0m,在場地東北側普遍分布。角礫土②2層(Q2al+pl):雜色,稍濕,密實,以角礫砂為主,含中粗砂及少量粉土顆粒,偶見卵石。層厚5.0m~7.0m,僅在連接路L3部分分布(鉆孔L2-12,L3-2,L4-1處揭露)。全風化泥質粉砂巖③層(E3q):褐紅色,原巖結構構造已破壞,巖芯采取率70%,巖芯呈顆粒狀,遇水崩解,手捏易碎。層厚2.0m~4.0m。強風化泥質粉砂巖④層(E3q):褐紅色,細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巖芯呈碎塊狀,泥質膠結,不成塊狀,遇水崩解,巖芯采取率85%,RQD為35%。層厚0.9m~5.0m。在建設項目區內無河流及其他地表水體分布。雨季降水沖刷粉細砂與泥質粉砂巖易形成地表沖溝。
基本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根據國家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2],線路所處區域地震基本烈度8度,加速度0.20g,反應譜特征周期0.40s。地下水埋藏較深,場地土不液化。
道路線形以直線為主,道路走向與主風向夾角<60°。測試道路必須按照實驗的要求保證一定的直線段長度、曲線段半徑和縱坡。縱面線形應順應自然地形的變化,以低路堤為主。在過水路面處,縱斷面需拉低。從造價及防風沙考慮,設計填方略大于挖方,路堤高度一般高出地面線50cm~100cm。
一般連接路斷面布置方案為:1.5m(土路肩)+2m×3.5m(行車道)+1.5m(土路肩)=10m;過水路面斷面布置方案為:0.5m(硬路肩)+2m×3.5m(行車道)+0.5m(硬路肩)=8m;野外綜合道路斷面布置方案為:1m土路肩+5m~7m行車道+1m土路肩=9m。
(1)路基填筑材料要求。路基必須密實、均勻、應具有足夠的強度、穩定性、抗變形能力和耐久性;結合當地習慣做法,利用當地常用的級配砂礫修筑路基。(2)路基填筑方案。對于測試路,遵循高標準、嚴要求的原則,路基壓實度和強度要求按照公路規范中高速公路的標準執行[3]。對于填方路基填筑時,路面結構底至清表底之間回填級配砂礫,壓實度≥94%。對于零填及挖方路基填筑時:路面結構層范圍進行超挖后進行地基壓實,壓實度≥94%。(3)基底處理。路基填筑前,應對原場地進行清表處理,清表深度為30cm,主要清除表面層松散土層、植被及垃圾,碾壓夯實地表壓實度達到94%,方可進行路基填筑。根據當地習慣做法,路床不需要處理。(4)邊坡設計。為減小風沙對邊坡的損害,邊坡坡率1:3的緩坡率,同時采用大顆粒的砂礫石對邊坡進行防護。
(1)一般道路路面設計。項目采用瀝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瀝青面層采用90號A級道路石油瀝青加SBS改性。瀝青路面采用結構:4cm AC-13C(SBS改性);6cm AC-20C;0.6cm稀漿封層;20cm厚 5%~6%水泥穩定級配砂礫(抗壓強度3.5MPa);20cm厚 5%~6%水泥穩定級配砂礫(抗壓強度3.0MPa);30cm 級配砂礫基層(壓實度≥97%);E0≥40MPa。水泥路面采用結構:24cm鋼筋水泥混凝土路面(彎拉強度5.0MPa,雙層鋼筋網片);15cm厚 5%~6%水泥穩定級配砂礫(抗壓強度3.5MPa);15cm厚 5%~6%水泥穩定級配砂礫(抗壓強度3.0MPa);15cm 級配砂礫底基層(壓實度≥97%);E0≥60MPa。(2)特殊路面設計。針對項目特種測試道,為保證其耐久性、在水泥混凝土中摻入防凍劑和金剛砂,以提供水泥混凝土抗凍性能并增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
本文重點探討荒漠試車場道路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對于荒漠道路路基路面方案作了介紹。結論:(1)荒漠試車場的線形設計需綜合考慮自然環境及試驗的雙重要求。(2)道路寬度應以需求分析為基礎,進行針對性設計。(3)路基的處理方案宜充分調研當地常規做法,結合工程實際進行設計。(4)瀝青路面應采用改性設計。(5)水泥混凝土路面應做加筋、抗凍設計,必要時增加抗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