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
(武漢消防救援支隊,湖北武漢 430000)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總體上可以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98年,此階段我國消防檢查工作帶有強烈的蘇聯痕跡,主要由公安消防機構負責,以大包大攬的行政工作方式開展工作,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企事業單位的參與程度也不高。第二階段:1998—2002年,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的頒布為標志,我國進入了依法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新階段,周期性開展消防檢查成為消防檢查工作的主要形式,并在企事業單位內部,也明確了消防安全職能。第三階段:2002—2018年,以公安部的消防法規61號文件下發為標志,在這一階段消防監督檢查工作實現分類監督管理模式,根據監督管理對象的重要程度,對重點單位明確要求進行定期抽查方式進行消防檢查,對一般單位則采用不定期抽查方式開展工作[1]。第四個階段:2018年至今,我國消防體制開啟全面改革階段,國家消防工作的也隨之進一步進行改革,以《關于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意見》的發布為標志,明確了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雙隨機、一公開”的工作原則,并完善了之前消防工作中各項不足之處。
消防監督檢查是城市應急日常性重要工作,是消防隊伍常態化工作,是開展火災防控和執法工作的基礎。目前消防監督檢查工作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亟需解決:
消防監督相關法律法規難以落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由于缺少系統的國民消防教育體系,并且沒有強有力的法律責任認定作為保障,在我國復雜的國情與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環境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部分法律法規很難真正執行到位,消防安全責任制也就無法落到實處,不利于我國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開展。二是消防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有待加強,力度不夠、形式單一,使得教育宣傳效果不如人意,造成了當前群眾消防意識淡薄,消防知識嚴重缺乏,一些企事業單位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消防安全管理,從而導致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開展困難重重。三是獎懲實施效果不佳,從當前消防監督檢查懲罰力度來看普遍存在力度偏小的問題,同時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存在較大彈性,為人為干擾提供了操作的空間,導致真正實施懲罰舉措時的效率低下,很多應有的懲罰措施不能落實到位,造成違法成本較低,懲罰措施就無法對違法者起到應有的震懾作用,這極大地影響了消防法中規定的消防監督檢查工作責任制的落實。
在新的經濟環境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單位數量快速增長,導致消防監督防控的范圍越來越廣也越來越多樣化,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繁重且難度越來越大。而目前消防機構防火監督部門編制少、業務多,薄弱的監督執法力量,在面對海量且持續增長的社會單位的同時,還必須分散大量精力去參與各類思想建設、考試考核、能力達標、培訓教育等內部管理活動,從而導致了目前的執法力量與執法工作量不匹配的現象日益嚴重,消防監督檢查人員難以實現深入徹底的執法檢查,導致遺留的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多,造成火災事故頻發。
消防監督檢查程序復雜,相關法規與標準繁復,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法規、條例、技術標準等都會發生變化,而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等高執法檢查難度社會單位的出現,也為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開展帶來越來越高的難度,從而對于消防監督檢查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國目前消防隊伍人員來源復雜,能力素質參差不齊,部分人員職業素質不高[2],缺乏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再加上缺少專業技能培訓,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需要,不能專業化、高效化、合理化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
消防機構需要立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深入研究分析我國現行消防法律法規,充分結合消防監督檢查工作實際情況,按照法定程序,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在消防法律法規修改過程中,需要著重注意法律法規的實操性與合理性,強化其可操作性,讓法律法規真正落到實處,以符合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開展客觀條件,適應新形勢下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需要增強對消防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壓縮自由裁量空間,提升違法者違法成本,倒逼企事業單位落實消防主體責任,確保法律法規的震懾力。同時,還需要參考國外在消防監督檢查領域的一些成功做法與案例,充分吸收其先進的技術與手段,強化法律法規的科學性與前瞻性[3],明確包括社會力量在內各個消防治理力量在消防監督檢查工作中的地位與責任。
消防監督執法的主要參與者是消防機構消防監督工作崗位上的執法干部,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與歷史原因影響,目前我國消防監督執法隊伍具有人員來源多樣、結構復雜的特點,而隨著消防的改制,消防隊伍離開部隊體系,未來的人員將更加多樣復雜,但同時也為探索建設現代化職業消防隊伍解除束縛。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消防監督檢查單位必須針對這些執法干部進行綜合、全面的業務學習與能力培訓,提升現有執法干部的業務水平;還可以針對性地吸收一些優秀的高等院校人才,尤其是法律、建筑等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從根本上提升我國消防監督檢查隊伍的能力素質,最終構建一個高效的人才培育機制,形成強大的自主造血能力,建立健全消防監督人才培養體系。與此同時,消防機構還可以加強對社會消防力量的指導力度,提升其業務能力與素質,作為輔助力量更好的配合消防機構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
探索社會力量參與消防監督檢查工作,需要通過修訂法律法規賦予政府行業部門、網格員、社會組織、行業協會、志愿者、乃至人工智能虛擬體參與或部分參與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權限,充分利用社會組織力量,推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社會化、智能化。與此同時,可以通過市場化運作,以政務服務外包等方式,吸引具有相應技術能力與資格的市場主體參與部分消防檢查工作,如各類消防技術服務機構、面向企業提供消防檢查的消防服務公司等。通過探索社會組織參與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新模式,可以有效改變傳統模式下單獨依靠消防機構的局面,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建立起新型的各方協同、高效聯動的消防監督檢查運行模式。
隨著我國社會的持續進步,人們安全意識的不斷提升,消防監督檢查工作越發顯得重要,需要不斷完善消防檢查機制,使之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與當前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相適應,從而更好地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