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寧
(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隊,山西太原 030000)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安全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在當前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消防安全問題更是重中之重。火災事故嚴重影響人們生活的滿意感和幸福感,甚至帶來生命和財產損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安全生產、預防火災。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是各類消防安全問題診斷器,如何有效解決火災事故調查中的突出問題,是眼下亟須解決的主要矛盾。將火災事故調查做實做細,真正通過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以火災結論促進、推動黨政機關、相關行業、企業、生產部門認真排查消防安全風險、消除火災安全隱患,以此從源頭上防止重特大火災事故及群死群傷火災事故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是消防救援機構的法定職責,同時也是涉及公安、住建、應急、市場監管、自然資源等多個職能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生產生活方式日益復雜多變,因電、氣等新老能源的廣泛深入使用,不可避免的帶來了火災隱患風險的增加。再加上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對火、電、氣等資源的用量迅速增加,卻因快節奏生活、工作制約,往往缺乏防火意識,不能發現身邊的火災隱患,甚至缺乏必要的消防逃生基本知識和技能,引發火災的隱患和風險越發增多,起火原因也更為復雜和多變,整體上看火災形勢更加嚴峻,在此大背景下,明確火災事故的概念和內涵,梳理火災事故原因,剖析當前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的短板弱項,針對性提出改進的思路舉措,對做好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意義重大[1]。
火災事故調查的任務是及時、客觀、公正、合法的調查火災原因,統計火災損失,依法對火災事故作出處理,總結火災教訓。即通過調查、走訪、視頻提取、檢驗鑒定、推理分析等方法和手段,深入火災現場調查研究,及時固定相關證據,分析引發火災事故的可能,統計火災造成的損失,查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并依法處理。通過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總結消防安全責任制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及防滅火工作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針對性提出預防方案和整改措施,最大限度減少、防范同類火災事故再次發生,指導今后防滅火工作方向和重點。
即保護火災現場,查明火災發生、發展的原因,發現、搜集、固定關于火災事故的現場證據及其他證據,比如筆錄、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同時,還要對火災現場進行勘驗,對火災肇事嫌疑人進行詢問,對現場提取的痕跡、物品進行專門性技術鑒定,統計財產損失,有人員傷亡的對尸體檢驗,確定傷亡原因等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消防救援機構從事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人員約800余人。其中,受教育水平、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水平層次不齊,更為關鍵的是擁有專業消防學歷的人員占比較低,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對專業人員的吸引力不夠,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水平仍然較低,很多人員是自學消防、火災事故調查等理論知識,然后在實踐中不斷嘗試、修正,邊學邊用邊改,無法做到用燃燒體系理論知識指導火災事故調查實踐開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火災事故調查的高質量發展。隨著消防救援機構改革,消防隊伍轉隸應急管理部門管轄,相對獨立的一支應急救援隊伍,隊伍穩定性這一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觀,但如何從制度上、機制上發力,常態化形成、鞏固和發展吸引專業人才、充實專業隊伍、提升專業素能的工作模式,持續地為新時期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提供堅實隊伍、組織、后勤等保障,依然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工作內容[2]。
整體上看,我們當前的消防工作,特別是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專業設備、裝備配備還較為落后,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偏遠地區,受制于經濟發展滯后這一短板,上述問題表現的就更為突出。諸如智能化的火災事故勘查箱、火災事故調查輔助決策系統、火災事故調查智能訓練系統等先進裝備還不能做到有效覆蓋,更談不上火災統計大數據分析應用等新興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在實際工作中更多的情況還是用老辦法、老經驗,更多人力來開展工作,不能最大限度發揮科技應用對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推動和助力作用。
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涉及火災各方面、各環節協同發力,才能將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做實做深。毫無疑問的是這個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基層消防工作繁重,重心更多傾斜在事故原因調查方面,導致在火災事故原因認定時隨意性較大,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原因認定缺乏有關聯性、合理性的證據支撐,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證明力弱。另外,受到法律法規、事故處理流程、輿論影響、社會影響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對火災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追責機制還不夠完善,追責力度和整改措施無法得到保障,導致查處率不高的問題仍然存在。
一方面是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業態、新產品不斷增多,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此部分的財產燒損,由于缺乏可行的參照標準,后續的損失統計難度較大,再加上消防救援機構所掌握的價格認定、資產認定等范疇信息和資料不足,存在諸多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推進整體工作困難較多。另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中,部分火災調查員工作態度不夠嚴謹,工作流程不夠規范,缺乏系統思維和為民服務思想,往往根據受災單位陳述或提供的財產損失而主觀統計損失,有時統計工作量較大,不能嚴格按照火災統計的方法進行工作,造成統計數據不真實,不能客觀準確反映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
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事關人民群眾觀念生命財產安全,使命光,責任重大。通過開展火災事故調查工作,能夠分析研判防滅火工作,檢驗工作成果。為做好消防管理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和技術支持,同時也是密切聯系群眾,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執法為民的生動實踐,所以,相關部門要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結合自身職能和實際工作,深入基層一線調查研究,深入基層火調汲取智慧,認真精準剖析存在的短板弱項,著力研究加強和改進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好辦法、好經驗。另外,還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做好研究成果轉化,及時將好的工作辦法、先進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工作實效,不斷推動火災事故調查工作提檔升級。
相關部門要堅持頂層設計和制度發力,堅持全局思維和系統思維,從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全局出發,建立完善的全鏈條、全覆蓋的工作機制,要高度關注火災事故調查后的通報、分析、研判、追責等工作機制建設,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火災事故延伸調查機制,全面加強統籌指導、現場勘驗、固定證據等環節工作,真正發揮機制制度管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積極作用,真正推動火災事故調查整體工作提質增效。
要加強作風建設,始終對黨忠誠,嚴守工作紀律,培養嚴謹、細致、為民的工作作風,真正認識到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重大意義,不斷提升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水平。要加強業務培訓,通過邀請各領域專業老師、線上線下討論學習等多種形式,定期開展教育培訓、經驗研討會等,拓展培訓模式。堅持定期開展典型火災案例分析、評選,逐項解答難點問題,針對性提升基層一線人員火調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使其熟練掌握各類火災特點、燃燒規律、勘驗檢查、痕跡物證提取固定、技術鑒定等知識和技能,進一步提升火災事故調查隊伍理論和實戰的能力,不斷提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更好履行職責使命[3]。
在查清查明火災事故原因的基礎上,要始終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依法履職、嚴格執法,決不徇私枉法,對火災事故的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依法進行處理,對達到放火罪、失火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立案標準的火災事故,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及時移送并全力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工作,依法查處有關違法人員,切實維護法律尊嚴,不斷提升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地位,以實際行動助力全面依法治國不斷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