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蘇卡,曾少芳
(佛山海關綜合技術中心,廣東佛山 528303)
經歷了一系列機構改革,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增加了消費環節食品安全的監管職能,如食堂、餐飲業等,但我國鄉鎮地區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基層是整個食品安全的關鍵所在,在業戶素質不高、責任風險大、監管面廣等因素影響下,鄉鎮食品安全管理始終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這是扶貧鄉鎮工作的重要內容。
鄉鎮食品安全管理缺乏人員,工作經費也不是很充足,面對區域甚廣而食品經營戶、生產戶又相對分散的情況,順利開展全方位的區域食品監管難度較大。目前有些基層政府通過聘請食品安全協管員、設立監管機構于偏遠地區等方式健全整個監管體系,讓鄉鎮食品安全管理壓力得到一定減緩,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需要從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去進行統籌管理,這離不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機制的支撐。當前管理機制有以下3個問題,①事前管理制度缺乏,現有的管理模式依然將重點放在事后,未建立事前預警機制;②管理方式過于單一,主要采用的手段始終是事故調查、食品抽查等,不夠全面深入[1];③協調機制健全性不高,有關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門之間沒有搭建有效溝通的渠道,限制了工作的順利開展。
現有的管理手段滯后,在信息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非法人員在食品方面制假售價的手段多樣,傳統的鄉鎮食品安全管理如問、看、聞、查等手段已經不足以應對新型的食品安全問題。缺乏有關食品檢測的技術設備,影響了管理工作順利開展。部分鄉鎮地區的線上訂餐、電商等新業態已經發展起來,鄉鎮食品管理信息化水平跟不上現階段工作需要。
在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水平、生活習慣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大部分鄉鎮居民并不具備較強的食品安全意識與知識,也難以及時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增加了消費者購買質量不合格食品的概率,因此農村鄉鎮地區頻頻出現食品安全事件,不法分子和商家也更傾向于在鄉鎮地區進行不符合食品安全生產標準的行為。
明確自身職責是建立全方位立體化食品監督管理體系的重要基礎,鄉鎮政府能清楚了解自己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基本職責,清楚財權分配關系,理清地方和基層的財權和事權,盡可能確保事權與財權相統一,才可以充分發揮出鄉鎮政府的職能作用,確保鄉鎮食品安全[2]。促進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的不斷完善,相關主體必須要更新思想,在明確自身職能定位的前提下承擔好相應責任。區縣級食品主管部門需要基于保障農村食品安全的層面進行放權讓利,鄉鎮政府應履行好自身職能,緊密結合食品監督管理方面的職能,堅持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引下,不斷優化健全機構,組建以專職人員或鄉鎮政府干部為成員,以村級自治組織相關負責人為信息源的監督工作小組。
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中明確要求縣級或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需要把食品安全監管納入到政府工作考核目標中,本行政區域中的食品安全工作承擔好監管職責,堅持統一領導,推動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開展好行政執法的協調監督工作,科學指導地方農產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對食品等產品安全事故予以嚴厲查處,建立完善監管責任體系,對相關監管部門實施客觀科學的評議考核[3]。近年來國內各個區縣的食品監督管理部門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式,也相繼組建了以政府為主導,以相關部門負責人為專員的鄉鎮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人員隊伍。
立足現有基礎優化監管結構,明確職能關系,推進落實食品衛生行政執法,打造鄉鎮食品衛生監管新模式。在鄉鎮地區設置針對食品衛生監管的機構,其代表縣區食品衛生監管部門行使相應職權。因為現階段大部分鄉鎮地區的專業技術人員數量較少,難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為鄉鎮委派充足的食品衛生專業人才,所以能夠針對若干鄉鎮設置的機構,各個鄉鎮委派1~2名人員,隨后對這些監督專員實施培訓教育,進行統一委派,各派出機構人員應當定期輪換。為確保派出機構能夠具備更高的技術水平,可以履行好執法責任,各個派出機構必須要有至少1名專業能力較強、業務熟練的監督員,能夠處理好鄉鎮地區食品衛生監管人員數量不足的問題,同時也能夠促進監管水平的不斷提升。
①應當促進選人用人機制的革新,為鄉鎮食品監督執法隊伍帶來新的血液,將更多干實事、能干事的工作人員加入其中;②應當建立健全相應的培訓考核機制,借助于集中培訓、主動學習、評價考核等多種方式,確保監管工作人員能夠熟悉了解并應用相關法律,促進其食品安全專業知識的提高,真正建立一支專業能力強、作風良好的食品安全監管隊伍[4];③應當促進食品安全監管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開展思政教育,堅定食品監管人員的理想信念,調動其為民服務的主動性,嚴厲查處一切違法亂紀現象。
清楚規定縣鄉兩級監督管理隊伍的權限,明確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隊伍的工作流程,健全相關崗位職責,完善監管隊伍選聘與培訓機制,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完善相應的考核制度,同時建立縣鄉監管部門對鄉鎮監管機構的稽查體系,促進監管效能的不斷提升。
①應當依托于已有平臺組織落實好關于食品安全相關政策法規和知識的宣傳,利用報紙、電視、廣播以及互聯網等渠道,向鄉鎮群眾大力宣傳相關知識,促進其警惕性的提升;②應當制作專題性電視廣播宣傳節目,研發相應的軟件,做到宣傳教育的立體化、系統化,定期開展專題宣傳教育活動,讓鄉鎮群眾能夠熟悉了解相關知識,引導他們主動投身于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5];③應當堅持聯合鄉鎮群眾,積極主動深入基層,征求群眾意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面對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有必要圍繞食品建立有效的管理體制,尤其是鄉鎮地區。致力于探索鄉鎮食品安全管理之路,用最為寶貴的經驗健全管理工作體制,構建強大的食品安全管理隊伍,嚴格按照食品檢測標準貫徹執行相關管理策略,不斷健全鄉鎮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為鄉鎮食品安全性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