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祥 趙海波
(中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4)
在社會飛速發展,中產階層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旅游產業在社會經濟的占比不斷增大。對促進交流,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等方面,起到越來與重要的作用。
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自然資源、地理優勢、金融資本、生成規模、區域經濟多樣化、領土投資環境、區域服務業等,其中,區域服務業包括:運輸、物流、醫療和旅游業等。近年來隨著旅游的不斷興旺,旅游產業已經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旅游開發力度不斷增強。與之對應的則是隨著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旅游市場需求呈現出迅速增長態勢,部分優秀的旅游資源,受到市場的重點關注,使得優質旅游資源相對緊缺,產生了局部地區旅游過熱,配套設施和服務供給不足、旅游地區綜合治理問題頻發等問題,甚至導致了景區文化生活與自然生態遭到破壞的不良后果。如何科學建設景區、有序引導旅游客流、適度發展旅游業,而不是單純依靠旅游業支撐放低經濟,提高產業綜合配套的合理性和旅游經濟的有序發展,實現長久性的綜合社會效益,是當前地域旅游經濟發展需要認真面對和科學規劃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本文以鳳凰古城為案例,進行了深入的社會調查和理論分析,以期深入了解鳳凰古城旅游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各類社會治理和生態、文化保護的現實問題與對策,為國內特色文化區域旅游過熱問題的整治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鳳凰縣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轄縣市之一。鳳凰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鳳凰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是西南地區現存文物古跡最多的縣市之一。旅游產業飛速發展促進了鳳凰縣經濟的快速增長,2016年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2016年接待游客1380萬人次,旅游收入115億元以上。游客服務中心、城市道路、旅游公路等重點項目相繼建設,帶來城鄉面貌的不斷改善。據《鳳凰縣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所示,鳳凰縣全縣生產總值中,三類產業結構貢獻為11.2:13.7:75.1。第三產業占比過大,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旅游產業。《湘西州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得知,2020年受疫情影響,湘西州國內旅游收入和2019年相比降低百分之十。旅游人次同比下降11.67%。
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有助于促進區域間經濟文化交流,繁榮地方經濟的優勢,但各地區的旅游資源多寡不同,旅游開發的客觀條件不同,旅游承接的能力也受到各地區自身條件的限制。因此旅游業的發展必然要收到地域文化、人口、經濟特色和規模的影響,進行因地制宜的適度開發。以鳳凰古城為例,獨特的湘西苗寨文化和秀麗的自然人文景觀,非常適合旅游業的發展,一年四季游客不斷,但是不足20萬的居住人口,對于旺季蜂擁而至的客流,也難承其重。以至于不得不面對經濟效益和綜合治理的矛盾。可見特色文化區域的旅游發展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包括:1.發展旅游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動力。旅游業憑借旅游資源和設施,通過招攬接待游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服務,因而旅游業成為第三產業的重要行業之一。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帶來可觀的旅游收入;同時,旅游業的繁榮使整個區域的集體與個體經濟活躍,提高對外競爭力。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越來越重視旅游業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不斷加大旅游業在各地區經濟中的比重。據《鳳凰縣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所示,鳳凰縣全縣生產總值中,三類產業結構貢獻為11.2:13.7:75.1。旅游產業對于鳳凰古城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發展旅游有助于提升地區形象和影響輻射力。優質的旅游項目可以成為對外的形象名片;高質量旅游服務對提升本地文化形象也具有積極的作用;不僅如此,旅游開發還可以確保對旅游目的地信息傳播的支持,包括游客通過傳統媒體(報紙、雜志、電視等渠道)和新媒體(微博、微信、抖音等渠道)進行的傳播,旅游公司制定和提供關于旅游地的廣告宣傳等。通過對外宣傳,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帶動旅游業的發展,實現旅游產業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帶動當地扶貧助農工作的發展,地區良好形象可以幫助當地電商產業發展,推動電商助農,推廣當地農副特產的外銷。3.發展旅游業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旅游業是一個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具有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的導向性功能,可以有效帶動建筑工程及相關行業、航空運輸業、輕工業、商業、工藝美術和農副業等行業的發展。在鳳凰古城當地,旅游業為當地實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動力。4.發展旅游業可以增加就業機會。旅游業的發展需要相應配套的旅游基礎設施,例如:完善的商業配套,足量的餐館、酒店、休閑/娛樂設施等,這為發展本地企業創造了良好條件,增加了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的流動性,因此發展旅游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于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鳳凰旅游業的過熱發展,同樣也帶來了一些當地社會治理上的風險和弊端。主要包括:1.旅游業發展要占大量的用地面積。造成對當地工農業及其它產業用地的擠占,使原產業生產范圍減少或遷移,這對當地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前期必須通過充分論證,確定旅游業帶來的利潤應該足以彌補其對工農業及其它產業帶來的損失。2.旅游業發展引發信用問題。旅游服務存在短期、一次性的交易性質,容易發生旅游業信用缺失現象。首先,我國旅游業監管的法律體系不完善;其次,很多旅游部門監管面廣,旅游、工商、公安、城管、物價等相關部門職能交叉,導致監管困難;再者,旅游企業之間的失信行為較為普遍,組團社拖欠款項,接待社不按合同接待,旅行社與飯店、交通企業之間隨意調整價格,不按標準提供服務等,尤其在旅游旺季,游客人數太多,接待能力有限,出現安排混亂、減少旅游項目和時間安排不合理、購物項目多、搭車兜售等現象,有些旅游企業甚至提出“零負團費”的方案來吸引客戶,欺詐行為難以避免。同時信用問題也存在于民宿行業中,在我們的實地調查中,發現鳳凰古城區民宿在各民宿平臺,如:美團等,中低價位的民宿在平臺上對于房間的照片,評價與實際相差過大。受沱江影響,鳳凰古城區氣候潮濕,多蚊蟲,但多數商家沒有對民宿進行較好的驅蟲防潮工作,導致游客住宿體驗不佳。3.旅游業的興起必然伴隨著旅游地區物價的上漲。大量游客帶來的消費增長、地價增長、租金提高、服務成本升高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強制維持價格不變是不可能的,價格的浮動會引發顧客投訴與不滿,這需要通過政府的力量對價格采取調節管控措施。在鳳凰古城當地物價上升最明顯的行業是餐飲業,出現了四十元一盤的天價土豆絲,同時在對于當地游客的問卷調查二百份樣本中,百分之六十的游客認為當地餐飲行業環境一般,餐品物價略高。4.旅游地的生態環境受到威脅。由于旅游區的開發和建設、游客不文明的行為、旅游商業活動等,使旅游區的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旅游已成為環境污染源之一。旅游監管部門必須對該區域的環境狀況有足夠的監管,不斷改善旅游區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保障游客合法權益。
提高旅游開發與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開發體驗性文化旅游產品。旅游開發與從業人員應以專業性人才為主,多聘請高水平專家給與指導。有專業技能的開發者規劃的產品才能保證游客滿意度,避免因盲目追求產品種類,而忽略產品質量的問題。旅游產品要注重組合開發,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游客推出不同的產品,一來可以提高游客滿意度,二來可以健全古城旅游產品體系。鳳凰縣的苗族和土家族的節日、歌曲、服裝、飲食等吸引力較強,開發游客親自可以體驗的旅游產品,例如蠟染印花布。也就是在為游客提供參蠟染手藝產品的同時,也可以提供教學和實踐平臺,使游客親身體驗蠟染坊的制作流程。
保護古城傳統文化,合理規劃和建設。鳳凰古城的旅游開發應該以文化生態資源保護為首要前提,因為很多景觀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寶貴的遺產,需要定時進行維修,同時也需要約束游客遵守規章制度,禁止亂畫亂刻的認為損害,保持原有的形態。鳳凰古城旅游項目的規劃和建設一定要結合古城的自然景觀和文化特色,要展現鳳凰旅游自然內涵和文化內涵的雙重性;而且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建設要體現民族特色,要在形成一小時交通圈的同時,將“慢行”理念融入到鳳凰縣旅游文化中,讓游客徜徉在鳳凰縣獨特的人文景觀和民族風情中。
考慮自身的資源條件,旅游開發需要量力而為。首先鳳凰古城雖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條件優越,是難得的旅游勝地。但鳳凰古城地處湘南偏僻的山區,經濟以農業為主,人口不足20萬,城區狹小擁擠,交通不便,游客接待能力非常受限。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人員過度密集,存在極大的公共安全隱患。因而應該科學引導客流,保持接待客流量的適中,完善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通過以質取勝來取代以量取勝,已成為新時代旅游業發展的必然的趨勢和要求。
綜上所述,發展特色旅游業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消極的因素,需要高度重視并積極加以解決。為此,不論是從從政府政策導向,還是從監管、治理部門層面出發,需要采取一系列積極措施,包括:制定嚴格的旅游政策規定,規范旅游項目,發展基礎設施、規劃交通網等,保障旅游景點及配套服務的正常、有序運作;加強旅游地區的管理和控制,嚴格執行中央和地方有關旅游的有關法規和政策;提高旅游服務人員的素質,提高服務質量,嚴格實行環境保護標準等。我們相信,在大力發展地方旅游業,充分利用當地地理環境優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通過良好的管理,消極影響是可以減少或消除的。
同時也應看到,旅游并不能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唯一產業支柱,社會動蕩、經濟危機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都可能對旅游產生很大沖擊,例如2020年一場波及全球的“重大疫情”,使全球的旅游業都遭受重大沖擊。因此,在大力發展地方旅游業的同時,也應結合地方特色,充分發揮地方資源等優勢,扶持發展其它產業,才能形成長期穩定發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