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禮梓,王宗忠
面向居家老人的Life Call智能手環模型構建*
葉禮梓,王宗忠
(上海健康醫學院,上海 201318)
當今社會應該更加關注老年人特別是居家老人群體的生活安全隱患及身心健康。基于Life Call智能手環模型構建研究,嘗試為居家老人量身設計一款具備生命安全保護功能的智能輕便手環設備,在一定范圍內為居家老人提供居家生活風險問題解決方案,以期維護居家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居家老人;智能手環;模型;身心健康
伴隨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醫療水平日益提高,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預計到2025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3億,老齡化水平將升至21%[1],其中85%以上的老年人有居家養老的意愿,選擇機構養老者只占6%~8%。中國老年人群中,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疾病的人口比例高達80%,慢性病在中國整體疾病負擔中占比高達80%[2]。與此同時,空巢獨居老人的比例也在日漸提高,農村空巢老人比例上升速度則更加迅速。眾所周知,獨居老人在生活中要獨自面對各種安全隱患問題,例如在疾病突發時無法及時有效求助、洗浴中途意外摔倒等意外都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研究如何密切監護并有效減少獨居老人的生活安全風險,對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基于居家老人,尤其空巢家庭老人的生活風險分析,嘗試構建Life Call智能生命安全保護手環模型,通過監測老人生命體征等指標實時監護健康;通過設計添加智能手環自動轉接急救中心120的功能,爭取最佳救援時間;通過設計智能手環電子寵物飼養等娛樂功能適當緩解獨居老人心理寂寞感,以期通過實現不同的智能手環創新功能來維護居家老人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
此次研究背景為居家老人生活中存在風險。根據對現有相關文獻檢索可知,居家老人生活中主要存在以下四類風險因素。
根據郭燕青(2017)調查結果顯示,影響獨居老人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是老人的經濟狀況,與老人心理健康狀況成正比;其次為健康自理能力,也與心理健康狀況成正相關。除此之外,性別、戶外活動次數也會對老人的心理狀態產生不同的影響。其中,男性優于女性,鍛煉次數越多,心理狀況越好。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健康狀況在下降,自身社會角色發生改變,周邊朋友的生活等因素都會對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產生一定的影響[3]。
老年人常常疾病纏身,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非常多。慢性病護理最重要的就是早發現、早治療,然而多數老年人卻無法及時發現疾病,等確診時為時已晚。還有很多老人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老年人則因為經濟困難無法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救治,導致病情日益加重;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則更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等情況。
老年人身體素質狀況決定了自身對藥物的耐受性以及藥物敏感性。和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容易對藥物產生不良反應。獨居老人缺乏子女的時刻陪伴,倘若發生吃錯、吃多、忘記服藥等情況,都可能導致極其嚴重的后果,特別是對于失能老人,在用藥方面所面臨的風險會更高。
跌倒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率最高的意外,失能老人跌倒率更是高達43%[4]。墜床、骨折、燒傷等意外情況也較為常見。對于行動不便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言,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危險。媒體新聞中也常見獨居老人在家獨自去世的報道。
鑒于以上危險因素,研究如何為居家老人量身設計一款具備生命安全保護功能的智能輕便手環設備便具備現實價值和意義。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0%的老人從未真正接觸過手環類智能產品,僅有5%左右的老人對智能手環有較多的了解。在針對手環需求的市場調查中,大部分老人選擇腕帶式數字顯示的手環產品,對手環產品整體要求集中于閱讀清楚、便于攜帶、質輕、體積小、材質柔軟親膚等。對手環產品痛點訴求在于讓智能手環充當健康顧問,實現血壓、心率等體征監測;提醒服藥時間;實現運動追蹤,例如當老人久坐會有提醒、當摔倒時發生預警并及時報警;實現來電顯示提醒功能。不僅如此,老人還希望手環還可以充當自己的睡眠管家、飲食管家,具有按鍵呼救功能,具備將監測數據實時傳遞共享給自己的子女等功能[5]。
當獨居老人或孤寡老人在家發生一些意外情況時,常常由于子女或親屬不在身邊照護,從而錯失救援良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Life Call智能手環的設計目的在于解決獨居老人的安全問題,讓子女、家屬及時掌握老年人的實時數據和健康狀態。Life Call智能手環的目標客戶群為老人和為老人購買手環的子女、親屬或朋友。由于手環自帶電子寵物游戲等功能,也會吸引年輕人群體;同時,智能手環睡眠監測功能也會吸引失眠癥患者群體。
由于老年人自身存在健康安全隱患,尤其是一些患有心血管、腦部疾病的老年人,無論在室內還是在戶外,他們所遇到的危險都比較多。Life Call智能手環可以記錄老年人生命體征數據、日常鍛煉次數、睡眠時間和質量,并將這些數據與手機上的軟件設備同步,實現通過數據分析便能指導健康生活的功能。
Life Call智能手環對老年人健康狀況實時監測,當數據出現異常會發出報警聲音來提醒周邊人及老人自己;若監測數據異常波動幅度超過設定值,手環與120急救中心的連線功能便立刻啟動,Life Call智能手環可以直接上傳老人的實時位置信息,120急救中心則可以通過GPS定位對老人進行及時的救護,不浪費寶貴的急救時間。同時,為避免佩戴者因情緒激動等非意外情況產生誤報,手環同時配有報警按鈕取消功能,老人可以在15 s內自行解除報警模式。
子女長期不在身邊陪護的獨居老人往往情感上較為孤獨和脆弱,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因此,與子女、親屬、朋友保持溝通聯系十分必要。Life Call智能手環配置有接聽電話、撥打電話的功能,使老年人可以和子女、朋友進行便捷、有效的交流,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除此之外,智能手環內置電子寵物飼養功能也可以情感陪伴老年人,緩解內心的孤獨感,為老年人的生活添加趣味,維護心理健康。
Life Call智能手環開發AI人工智能,可以通過語音識別進行功能控制,滿足用戶通過語音實現撥打電話、查詢天氣、時間報時等基本生活需求。考慮到手環的目標人群為老年人,Life Call智能手環更注重防水、抗壓、防摔、續航時間長等特性。手環還有完善售后服務,定期為老人進行產品維護及維修,以保障產品的有效使用性能。除以上功能外,Life Call智能手環借用“自動機械表”的原理,只需通過手腕的活動,便能為手環持續提供動能。手環還在產品外觀、配色等造型設計上獨具特色,鑒于大多數老人對智能產品的掌握程度都不高,Life Call智能手環的操作面板設計更加簡潔明了,以方便老人輕松操作。
總之,Life Call智能手環具備一定的科技創新性和實際應用價值,能在一定范圍內為居家老人提供居家生活風險問題解決方案。
當今時代科技發達、生活日趨智能化,在提高普通人群尤其是年輕人群體生活質量的同時,更應該關注老年人群體,特別是居家老人的生活困難和實際需求,不僅僅關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本文Life Call智能手環模型構建研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該產品不僅可以監測老人的基本生命體征,還可以監測老人的睡眠等生活質量,同時幫助老年人實現使用智能手環就可以撥打、接聽電話的通訊需求;與同類手環產品相比,創新性增加了與急救中心120直接連線的功能,同時設計電子寵物飼養等情感陪護功能,可以有效維護老年人尤其是居家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1]鎖凌燕.可穿戴時代的健康保險[J].中國保險,2015(9):15-19.
[2]陳肖鳴,陳壽權,黃曉潔,等.我院醫療服務流程再造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醫療管理科學,2015(4):23-27.
[3]郭燕青,鄭曉,潘曉潔,等.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4):967-970.
[4]于瑩.120名居家老人照護者護理風險認知調查[J].上海醫藥,2013,34(18):56-58.
[5]王冰飛,蔣睿,何思源,等.淺談社區老年人對便攜式可穿戴設備的需求——以智能手環為例[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20,18(4):21-26.
2095-6835(2021)06-0124-02
R193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6.049
葉禮梓(1999—),女,上海人,上海健康醫學院護理與健康管理學院本科生在讀,主要從事護理工作 研究。
王宗忠(1982—),男,上海人,碩士,上海健康醫學院外語教學部講師,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醫學英語教學、醫學技術傳播研究。
2020年上海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編號:B3-0200-20-309010-53)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