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波
新聞輿論宣傳工作本質是做群眾思想工作,說到底是通過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把黨的正確主張轉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進入新時代,新階層、新社會群體增多,群眾的思想觀念更加多元多變,新聞輿論宣傳工作的環境、條件、方式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同群體、不同代際之間的差異日益凸顯,人民群眾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平等意識不斷增強,參與公共事務、行使監督權利的意愿更加強烈。這些變化給新聞輿論宣傳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和新的挑戰。挑戰與機遇并存,新聞輿論宣傳工作要善于在新挑戰中尋求新機遇,緊貼新時代群眾思想觀念的新變化,把握“宣傳工作是做群眾思想工作”這個本質,走好新時代新聞輿論宣傳工作的群眾路線。
既然是做群眾思想工作,那么群眾在哪兒,新聞輿論宣傳工作就要做到哪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9.04億。近年來流行的抖音、快手、B站、知乎等成為群眾普遍關注的社交媒體平臺,刷短視頻已經成為群眾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聞工作者不但要學會觀察和分析社交媒體平臺的發展趨勢,更要親身實踐、參與其中,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社群的調查研究,真正理解新一代網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媒體融合背景下,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通過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更好地傳播黨和政府聲音,反映基層實踐、傳遞百姓心聲、解答群眾關心的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信息需求。
新聞工作者做群眾思想工作,必須做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在維護人民利益這一問題上,必須堅持黨的宗旨,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黨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黨的利益是群眾利益的集中體現。堅持人民性、維護人民利益,就要熱愛黨,就要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準確無誤地傳達到人民群眾中;同時也必須熱愛人民,深入人民群眾中搞好調查研究,用最好的筆法和能力書寫出對人民的感情,書寫出人民的心聲,并把人民的呼聲、愿望真實地反映給黨。
新聞輿論宣傳做群眾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是進行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群眾是否認同黨對形勢的判斷、是否理解黨依據形勢判斷而作出的政治主張。說白了,就是群眾能不能認同黨依據形勢判斷而確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能不能積極正確地貫徹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愿不愿意接受黨的領導,愿不愿意在黨的領導下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形勢政策宣傳教育、我們的輿論工作做得是否到位。
新聞工作者向群眾宣傳形勢政策,自身政治水平要高。我們黨堅持政治家辦報、辦臺、辦刊、辦網,新聞工作者向群眾宣傳形勢政策,自身首先要做能認清形勢、會分析形勢的人,這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的政治素質。向群眾宣傳分析我們國家的發展形勢離不開國際形勢的大背景,分析國際形勢又必須分析我們國家的發展形勢,單單拋開哪一面來闡釋、解讀黨的十九大制定的現代化強國戰略部署,都是不可能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新聞工作者要胸懷兩個大局,真實地、及時地、全面地、理直氣壯地、大張旗鼓地分析形勢政策,引導群眾既要明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明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既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堅定信心,又對實現現代化強國有合理的預期,黨與群眾同心同德,腳踏實地,“擼起袖子加油干”,“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共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不懈奮斗。
新聞工作者向群眾宣傳形勢政策,不但自身政治水平、政策水平要高,理論水平也要高。在理論上、口頭上、筆頭上都要有“兩把刷子”,真正成為讓人們信服的行家里手。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無論是編輯、記者,還是主持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以文化人,都有一個共同的任務是進行人的思想建設和精神建設。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始終是其首要屬性,文化實力之所以被稱為“軟”實力,是因為思想、精神、價值所體現出來的柔性力量。“思想戰線上的戰士,都應當成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最根本的專業素質應該是掌握與人類靈魂工程師相適應的思想建設、精神建設的規律。“打鐵必須自身硬”,作為面向大眾的宣傳工作者,應該既是本行業的“專家”,也是涉獵廣泛的社會“雜家”,要有本行業的理論功底,還要在精通一門專業的同時,有一定的歷史、文學、哲學、法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識基礎,要有與各類群眾對話的知識儲備,否則自己都說不清道不明的知識道理,如何去宣傳給別人、讓別人信服呢?沒有思想沒有觀點不行,有思想有觀點倒不出來也不行,倒出來群眾不接受同樣不行。新聞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宣傳對象的特點,運用思想建設、精神建設的規律,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聽得懂的語言,最大限度地吸引群眾,爭取最大的社會宣傳效果。
新聞工作者要發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勝任向群眾宣傳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的重要職責。恪守新聞職業道德,首要的是堅持三個基本原則,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堅持新聞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于人民。其次還要嚴守新聞紀律,即“聽招呼”,不違背黨性,不違背人民性,不拿版面做交易,不利用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實現個人不正當目的。再次,要勇于履行輿論監督職責。新聞媒體和記者是社會輿論監督的主體,發揮著權力監督、司法監督和黨內監督無法替代的作用,無論是正面報道還是批評報道,都應準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做到實事求是,科學求證新聞事件的始末背景,正確引領輿論導向。最后,新聞記者要發揚職業精神,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四向”要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的輿論導向、正確的新聞志向、正確的工作取向,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