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曉萃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飛速發展,移動應用、社交媒體、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新應用新業態不斷涌現,重塑了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記者的歷史使命也正悄然地發生變化。
這幾年來,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核心動力的趨勢日漸明顯,已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隨著人工智能和5G商用的到來,智能互聯新時代已在向我們招手。在智能互聯新時代,智能化將進入信息傳播平臺、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推送、信息回饋、信息再加工全流程鏈條的各個方面。
在目前進行中的融媒體建設中,在傳播機構、業務流程、人才建設、信息傳播模式等方面,一些主流傳媒的建設與發展已初具規模,融媒體的發展已日趨成熟,讓信息傳播功能歸位的優質信息發布“旗艦”媒體日漸顯現。
經過傳播組織的革新與再造,經過信息傳播的流程再造,信息傳播全流程中現代技術與平臺的運用日漸成熟。同時,信息的篩選與采集流程日趨完善,信息的加工與傳播中現代技術運用將趨向完美,智能型的信息傳播浪潮即將到來。
但是,在現代信息傳播流程中,傳統新聞編輯部的功能依然沒有趕上現代技術水平的發展,失去了對主流信息流的引導作用。同時,新聞編輯還沒有完成轉型,在信息傳播“旗艦”日漸顯現的當下,充當引航“水手”的信息編輯方陣仍待建設。
與此同時,現代信息傳播的觀察者、采集者、記錄者、傳播者——記者,憑借全新的功能定位,在融媒體信息傳播中的作用也日漸清晰。那就是,記者從單一的信息第一手采集者轉變為融信息的采集、收集為一體的信息渠道供應者。而這個信息渠道供應者,與大眾一起,在信息傳播的洪流中,成為信息海洋中那一盞盞最明亮的“燈塔”。因為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平民大眾也成為信息的提供者,與廣大記者一起,組成了現代信息傳播供應鏈樹形鏈條的一端。
同時,現代的記者又是現代信息傳播中信息供應的中流砥柱。其以專業的視角、專業的語言、現代的技術手段,提供了最新、最真實、最客觀、最直接的信息資訊,成為引導信息洪流的“燈塔”,匯入日常資訊海洋。其是現代智能傳播鏈中信息真相的守護者,守護著信息洪流前進的方向,散發著穿越信息迷霧的光芒,吸引著智能機器的觸手,讓信息的真實性得以歸位。
記者,是歷史變遷的經歷者、觀察者、記錄者,但新媒體時代卻被推上風口。
通常稱從事信息采集和新聞報道工作的人為記者,英文為Journalist 或Reporter,屬于一種職業,是報社、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新聞機構中擔任采訪、新聞寫作、攝影的專業人員。
1872 年4 月30 日,《申報》(原名《申江新報》)在上海創刊后,開始設立訪員,專門采訪本地新聞。之后,《申報》在北京、南京、杭州、武漢、寧波、揚州等26 個城市聘“報事人”或“訪員”,于1949 年5 月27 日停刊。是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是中國現代報紙開端的標志。而在1899年,《清議報》第7期上首次出現了“記者”一詞。
記者代替廣大民眾前往事發現場,接觸新聞事件當事人,并將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義通過報道呈現于大眾面前。而由于記者擁有采訪權,所以也被冠以“無冕之王”的雅稱。
一般而言,此前的記者主要在報社、電視臺、廣播電臺、雜志社、通訊社等機構工作。網絡出現之后,也有部分記者替網絡媒體工作。隨著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技術、5G、區塊鏈等技術發展和突破,媒體進入了融媒體時代,并正在向智媒體發展。智能傳播中,將形成以智能機器為節點,以網絡數據流替代部分人力、技術、傳統生產要素,以智能技術參與內容生產、傳播、營銷和決策的新傳播方式。
不管此觀點正確與否,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還是沖擊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沖在時代前列的記者更是最早接受浪潮沖刷的人。在這浪潮的沖刷下,記者也快速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智能傳播的鏈條之中。
在這條傳播鏈條中,記者守護真相的職責并沒有消失,代替廣大民眾前往事發現場或是接觸新聞事件當事人的權利也沒有消失,將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義呈現于大眾面前的作用更沒有消失。因為,現代紛亂復雜的海量信息中,只有記者帶來的真相,是劈開信息海洋迷霧的“燈塔之光”,過濾大眾信息洪流中的泥沙,是現代信息傳播中最珍貴的“皇冠上的明珠”。
進入智能傳播時代,智能傳播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是基于網絡協同和智能驅動,能夠滿足用戶復雜需求的一個智能化的生態網絡,而且在這個網絡中各方的參與者都能實現共贏。智能傳播語境中的記者,不僅僅是這一生態系統的一分子,更是其中的現代信息傳播技術、傳播理念的弄潮兒。記者代替廣大的民眾前往事發現場、接觸新聞事件當事人的角色,在智能傳播鏈中更散發著新時代獨特的光芒。
在現代的信息傳播中,廣大群眾參與了信息第一現場的傳播,讓新聞事件在第一時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然而,新聞第一現場的畫面、聲音等信息反映的只是新聞的一面,只能說明這里發生了這件事,并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新聞的全部信息。
2020年4月上旬,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俯身看桌上視頻的動作畫面,被誤傳為“鞠躬道歉”,在網絡引發關注。這件事告訴人們,現代信息傳播中的一些畫面、視頻、聲音,并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事件的狀況。在現代的信息傳播中,此類信息充斥著網絡空間,擾亂著人們的視野。
同時,這類信息也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使其有目的地朝著某種方向傳播,脫離真實的軌道,引發不知真相的網民關注,引發鏈式反應。
我們知道,參與現代信息傳播的群眾,并沒有代替廣大人民群眾接觸新聞事件當事人的權利,因此他們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就具有天生的缺陷。而具有代替廣大人民群眾接觸新聞事件當事人權利的記者,能克服群眾信息傳播的缺陷,深入新聞事件現場,把事件背后真實的一面反映給廣大民眾。
在現代社會中,高科技的發展、快速的信息傳播,時常讓記者失去到達第一新聞現場的機會。因此,群眾加入現代信息傳播的潮流也是大勢所趨。
不同的是,現代記者也需要找到自己在新聞事件的角色位置,發揮自己的權利、義務,以彌補現代信息傳播的不足,充實信息傳播鏈條,讓真實的光輝穿透“信息巨陣”的迷霧。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智能傳播語境中的記者,更應該熟練運用智能化的現代設備、現代網絡以及現代的傳播理念,找準自己在信息傳播鏈中的定位,成為智能傳播中信息真相的守護者、信息洪流的“燈塔”。
在智能化現代設備運用方面,記者除了要學會普通群眾常用的智能終端外,也應該學會運用一些現代的語音、圖片、視頻等方面的專業設備與專業智能軟件。
在現代網絡應用方面,智能傳播語境中的記者應該會運用智能網絡終端,可以讓智能機器人輔佐記者發現新聞,提供事件相關信息,提供事件的趨勢預測,為現場采訪、事后回訪做好各種準備。
在現代的傳播理念方面,記者需要找準自己在信息傳播巨陣中的定位,用先進的傳播理念武裝自己,堅定自己信息真相守護者的身份,成為現代信息傳播鏈條中的“燈塔”,成為時代發展大潮中沖鋒在最前面的弄潮兒。
新時代是充滿無限可能的“夢工廠”。在信息傳播方式的巨大變革中,記者在遭受“全民記者”時代的洗禮之時,也將運用智能化設備與現代的傳播理念,成為引導信息洪流的“燈塔”,捍衛信息傳播中真相的光芒,捍衛信息巨陣中的輿論高地,引領時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