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志
新媒體和傳統媒介相比有屬于自己的特點,信息傳播速度較快是其中一點。新媒體以互聯網為載體,宣傳渠道包括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在內,是一種全新媒介,信息傳播速度相對較快,短時間內就可以通過強有力的信息傳播技術實現大范圍內的信息覆蓋,人們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輕松獲得所有的信息,使其擺脫了傳統媒體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擁有較為多樣化的傳播渠道。
傳統媒體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遞。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并不是特別多,所以新聞記者往往能夠保持較強的權威性。而隨著門戶網站的數量不斷增多、智能化設備越來越豐富,現階段人們在第一時間內就能獲得重要的信息資訊,這就使得新聞記者自身的權威地位受到挑戰。再加上一些新聞記者為了博得眼球關注,會采取制造虛假新聞的方式,使人們對新聞的真實性產生了質疑。
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形式和內容變得越來越多樣化,無人機航拍、視頻直播、短視頻等多種多樣的傳播形式,使得記者自身的工作量變得越來越大,這也對其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寫稿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媒體信息處理能力。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記者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業務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這是因為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相對較快,要求記者必須在短時間內對新聞進行快速報道,多種多樣的通信工具為新聞快速傳播提供了重要方式。新聞記者要熟練使用這些工具,以客觀的態度報道新聞。
對新聞素材進行準確判定,也是新媒介環境下對記者素養的要求。新聞能引導社會輿論,因此記者應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和崗位意識,正確把握輿論方向。在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手機、電腦等不斷普及,新聞傳播途徑多樣,新聞受眾已經不再局限于成年人,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也開始閱讀新聞報道。因此,營造健康的輿論環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基于這一現狀,記者應提高自身評估新聞價值的能力,為社會大眾營造良好、健康的新聞環境,讓他們了解時事、國情和民情。
就專業能力而言,主要分為業務能力和知識領域的拓展兩方面。單就知識拓展這一層面來說,首先記者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涉獵范圍。在其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往往會接觸各行各業的人和事,如果記者自身沒有知識儲備就無法更好地進行新聞報道。因此記者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包括語言的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其次要增強自身的語言轉化能力,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最后要掌握社會學知識和其他行業專業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新聞記者在實際工作中實現對新聞事件的準確報道。由于新的媒體環境要求新聞記者要做到對新聞價值的準確評估和新聞事件的深入報道,這就需要其自身加強新聞素材的挖掘能力。特別是新時代條件下,記者往往會面對不同的采訪環境,所以要提高自身的靈活應變能力。
全面提升道德修養對記者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令信息傳播變得越來越迅速,各類真真假假的信息都會出現在新聞記者的面前。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始終堅持道德底線和職業底線,全面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堅決避免虛假報道。通過職業道德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實現對新聞事件的客觀公正報道。
新的時代要求廣大新聞記者必須擁有敏銳的數據意識,也就是要擁有互聯網思維。記者應具有的數據意識既包括數據敏感,也包括貫穿于整個數據新聞生產過程中的批判、反思意識。數據敏感類似于新聞敏感,即對數據的親近感和直覺——面對紛繁蕪雜的數據,能否冷靜思考、理性分析,從中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或報道角度。對數據的批判、反思意識,一方面是指充分了解大數據的特點、功能和局限,不主觀推斷;另一方面是指對新聞中的數據保持必要的懷疑和審慎。
對于新聞記者而言,要有一種開放平等的精神。這就要求記者從不同的思維視角對新聞進行解讀。通過更多新媒體技能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新聞傳播能力,包括直播、VR 技術、無人機航拍等多種多樣的媒體報道方式。通過互聯網思維體系的建設實現對新聞的多角度解讀,通過更多新技能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新聞素養。
作為記者,在新聞報道過程中,要堅定自己的政治信仰,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增強政治意識。一個合格的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把握時代趨勢,關心國內外的政治形勢,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思想道德水平。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記者的核心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近些年來虛假新聞的頻繁爆出,更是引發了外界對新聞記者素養的擔憂。面對新的挑戰和要求,新聞記者一方面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業務儲備,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道德修養,學會合理運用互聯網思維,實現對新聞的多角度報道。通過更多理論學習,全面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努力成長為優秀的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