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堅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以后,隨之而來的是內容生產、節目加工、平臺拓展、渠道延伸、技術創新的一系列變化,作為處理稿件的編輯,其功能與以前相比已有明顯不同。在現代傳媒集團的內容生產環節中,編輯這個角色也要及時轉型,以適應全新的工作流程。筆者認為,雖然報紙編輯、廣播編輯、電視編輯和網絡編輯的定位有差異,但在“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傳播趨勢下,新聞編輯也應該具有融媒體思維。
“所謂新聞編輯,既可以是一項具體的編輯業務,也可以是指專門從事編輯這項特定工作的一群人,比如報紙新聞編輯、廣播新聞編輯、電視新聞編輯等。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新聞編輯都貫穿于新聞制作、傳播的全過程,并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新聞編輯要成功實現轉型,就必須進行理念創新,就是說要具有融媒體的編輯思維。
現代傳播學的集大成者馬歇爾·麥克盧漢認為:“每當社會開發出使自身延伸的技術時,社會中其他一切功能都在改變,以適應新的技術形式。一旦新技術深入社會,它就立刻滲透到社會的一切制度中,因為新技術是一種革命的動因。”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加快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步伐。融媒體需要全能記者,但也離不開全能編輯。全能編輯不是只會簡單地處理來稿,還能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重構編輯流程。
融媒體時代的傳播流程再造,要求新聞編輯的思維不能再停留在傳統媒體時代,話語框架也不能局限于各種媒介的特定范圍之內。依托互聯網的新聞融合傳播已成為社會信息交流的主要范式。隨著融媒體戰略的有序推進,新聞編輯不僅要堅守傳統媒體,還要活躍在網絡媒體和移動新媒體等領域,參與新聞產品的定位、策劃與組織,做好新聞內容的把關、整合與展示。傳統媒體時代,無論是報紙編輯,還是廣播編輯或電視編輯,只顧各自的媒介平臺,組稿、改稿、編稿的思維是單向的。融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就應該突破這種思維模式,除了在內容生產上發揮出主導性,由單一角色向全能角色轉變外,還必須凸顯編輯角色的服務功能。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工作重點主要在后期,對稿件進行修改、潤色和加工。進入融媒體時代后,新聞編輯就要有融媒體思維,工作流程也可以前移,主動參與重大報道策劃,做新聞報道的組織者、實施者和社會輿論的引導者。尤其是要借助網絡平臺,發起對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的討論,從網民的跟帖中尋找和發現更多的新聞線索。
融合傳播趨勢下,雖然平臺和渠道多元化了,但內容為王的規律依然存在,優質的信息資源還是各大媒體爭奪與比拼的焦點。新聞編輯的業務水準及專業素養直接關系媒體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只有強化融媒體思維,重新定位角色,重塑編輯流程,才能使融合后的新型主流媒體在激烈的媒介市場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面對的是信息海量化、平臺多元化、傳播互動化、接收便捷化的媒體格局,傳統媒體時代那種單一傳播、單向傳播的局面被打破,受眾和用戶對新聞信息采取的是選擇性關注,他們已成為傳播過程中的主動方。新聞編輯要根據各種不同傳播平臺的特點,選擇、加工風格各異的新聞產品。傳播平臺的多元化,使線上媒體與線下媒體得到了有效貫通,編輯在選擇稿件時就不能只考慮適合一個端口傳播的內容產品,而是要兼顧各類新舊媒體。
“從結構主義角度解讀現代信息傳播過程,編輯是信息傳播的主體源之一,與之相配合的信息傳播要素包括信息傳播客體、信息傳播介體、信息傳播環體。時代的發展,諸多現代性因素使得這些傳播要素發生變化,繼而也直接作用于作為主體的現代編輯的素養要求。”媒介生態變化后,新聞編輯的角色得到了擴充,既是把關者,又是中介人,全新的傳播環境要求其具有信息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政治素養和融媒素養。
在全員媒體時代,新聞編輯除了要編輯本單位記者采制的稿件外,還要處理自媒體人提供的大量稿件。這些稿件既有文字、圖片,還有音頻、視頻,內容五花八門、質量參差不齊,需要編輯精心選擇、認真把關,決定是否采用,安排在哪個平臺發布。在選稿時,新聞編輯要注重新舊媒體的多元化傳播,尤其是依據新媒體即時發送的特點,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時效性、準確性、權威性和導向性。
新聞編輯是新聞稿件的組織者和篩選者,網絡時代海量化的信息導致編輯工作復雜化,除了選擇稿件、修改稿件,還要整合稿件。將哪些稿件放在哪個平臺發布,讓其在分眾化傳播過程中以最快速度抵達受眾,這是新聞編輯必須通盤考慮的。融合傳播趨勢下,各平臺對新聞報道內容與形式的要求是不同的,新聞編輯要把優質內容放在各平臺發布,選稿時就必須有明顯的意向。在新聞報道實行多平臺多渠道分眾化傳播的情況下,除了內容應該各有側重外,形式也要符合不同媒介的特點。無論是報紙版面、廣播頻率、電視頻道,還是網站網頁、直播平臺、APP 客戶端等,都在不斷變化、完善和創新。這些都在考問著新聞編輯的適應能力。新聞編輯要對圖文媒體、音頻媒體、視頻媒體進行有機整合,為受眾和用戶提供精彩的視聽盛宴。
稿件是新聞編輯工作的內容客體。傳播平臺的多元化,要求新聞編輯在海量信息中快速高效地選擇出有新聞價值和傳播價值的內容,通過科學合理的重構提供給各平臺。筆者認為,以多平臺的共同競爭力取代單一平臺的競爭力,是融合傳播的明顯優勢,這有利于各階層、各行業、價值取向不同的受眾和用戶自主瀏覽新聞信息。對此,新聞編輯就要有目的地選擇稿件,滿足多平臺傳播的需要。
融合傳播的運作方式,不是簡單地把傳統媒體播發過的內容,直接搬到新媒體端口再發送一遍,而是要在一次采集、多種生成的基礎上實行多元傳播。這是一種全新的跨媒介信息處理方式,能體現出新聞編輯的全媒體業務能力。在移動優先的當下,對時效性很強的事件性報道,也可以實行新媒體首發、傳統媒體跟進的做法,并隨著事件的發展變化,進行新舊媒體的混合滾動播發。
融媒體對新聞編輯的角色進行了重新賦權,而“四全媒體”則對媒體的新聞收集能力進行了重構。新聞信息傳播的大匯聚和大整合,導致媒體間的競爭重點體現在新聞編輯能力的比拼上。只有通過新聞編輯作用的有效發揮,才能解決用戶在信息瀏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注意力分散、傳播效果減弱等問題,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在信息內容的創新整合方面發揮能動作用。隨著新媒體平臺在新聞傳播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編輯應該不斷探索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內容生產方面的融合途徑,通過有針對性的形態轉換,實現新聞報道的融合傳播。
新聞編輯要學會有效整合各種媒體資源,通過協調各方來保證內容生產的有序推進。既要指導記者如何把握題材,又要對各種來稿進行篩選,還要注重各個平臺新聞資源的合理調配,更要決定報道的側重點和對輿論的正確引導。
“中央廚房”的可取之處,最關鍵的就是對新聞信息的處理由單一轉向集成,實行內容、體裁、平臺、傳播的共融互通,不斷提高新聞素材的利用率。新聞編輯在對信息進行跨媒介處理時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的支撐,通過收集點擊量、轉發量和評論量等數據,分析用戶對新聞內容的關注度,再根據他們的不同喜好精準化地推送內容產品,追求新聞信息的實際到達率。
在融合傳播趨勢下,新聞編輯及時進行角色轉型是發揮傳統主流媒體固有優勢的現實體現。傳統主流媒體的新聞編輯能更加客觀、公正地解讀和處理各種復雜的新聞信息,更加注重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能更加有效地掌控新聞報道的輿論導向。因此,融媒時代的新聞編輯,要根據媒體轉型方向來實現自身的轉型,根據媒介生態的變化不斷調整角色,努力學習相關技能、提高綜合素質,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力爭做稱職的全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