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在教育信息化2.0 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專業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場所,必須結合信息化建設特點,轉變教育工作多個維度的觀念技術。首先,信息化時代倡導拓展教育資源,要求教育工作者基于互聯網時代的大資源觀進一步拓寬教育渠道和內容,為高職教育注入鮮活元素,進一步提高教育實用性;其次,從技術素養觀維度出發,要求教師發揮榜樣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發揮信息素養作用,進行自主探究;再次,針對教育技術觀念,信息化時代鼓勵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工作時,改變教育禁錮于課堂環境的定性思維,使信息技術鑲嵌于整體學習系統中,構建一體化、多層次的教學機制;最后,教育信息化2.0時代要求高職院校開展教育工作時,能夠轉變工業時代思維方式,形成人工智能思維,并服務于專業教學中,構建智能化的教學模式。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教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新定位、新使命??倳洀娬{說,“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這表明教育事業直接關系到我國未來的綜合建設和偉大復興。
《節目主持藝術》作為高職教育體系中涉及播音、主持的創新課程,直接影響了高職院?!安ヒ襞c節目主持”類專業人才培養綜合質量。課程重點在于主持節目過程中的語言運用和相應功能發揮成效培養,旨在引導學生逐漸形成節目和受眾之間的聯絡中介素養,通過聲音實現節目傳播目的。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播音主持類行業為了保證行業持久生命力也在不斷改革創新行業工作內容,力求通過精湛的主持藝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然而,與行業發展現狀不同的是,絕大多數高職院?!豆澞恐鞒炙囆g》更多的是圍繞教材基礎內容展開,缺乏與行業先進發展內容融合的有效途徑,教師認為學生在接受相關課程時,更應該側重基礎知識掌握,先進技術理念可以在就業中逐漸形成,但是隨著社會競爭形勢愈加嚴峻,行業在招聘人才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基礎知識考察,更加注重應聘者的綜合素養、專業理念等,因此這就導致高職院校《節目主持藝術》與社會需求和先進理念產生偏差,并未建立行業先進理念和課程技術內容融合的有效機制,直接影響了高職院校《節目主持藝術》的教學質量。
在長期的探索中,高職院校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完善的教育模式,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能夠帶領學生順利完成基本教學任務,使得絕大多數教師在授課中,逐漸形成思維定式,喪失了創新教學模式的積極性。社會發展要求高職院校在日常教學中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進一步改革優化教育模式,為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提供充足的教學內容保障。而播音主持作為新媒體時代下越來越受重視的行業領域,更加注重人才培養與時代發展背景相契合,但是絕大多數高職院?!豆澞恐鞒炙囆g》教學模式依然較為單一,不能符合現階段時代發展背景和趨勢需求。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實踐能力強的專業性人才,因此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要求極高;特別是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并不能對本專業有系統認知,導致其缺乏基本的職業素養和就業理解,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正確的職業觀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問題。實踐應用作為推動學生自主建構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是加強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以人為本社會環境下為學生提供人性化教育內容的重要之舉。但是由于傳統教育模式下《節目主持藝術》缺乏豐富充足的實踐機會,導致教學內容單調古板,限制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與創新發展。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開展《節目主持藝術》課程時,能夠充分利用多樣先進技術,將課程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進行巧妙結合。
“低頭族”現象屢見不鮮,高職院校學生在上課時間玩手機的現象更是普遍,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一部分是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差,同時也與教學內容單調無趣有關。因此,考慮到學生對信息技術充滿興趣,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網絡資源,構建滲透性的線上學習機制,將《節目主持藝術》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線上輔助教學體系涉及教學信息平臺、微信知識點滲透、課程群資源共享等方面。
首先,基于學校官方網站教學信息平臺,教師為學生定期上傳有關《節目主持藝術》課程的教學視頻,包括日常授課錄像和網絡優秀教學視頻兩種,滿足學生日常學習需求;
其次,教師開設課程管理微信公眾平臺,定期向學生推送與播音主持相關的知識點,并通過增加課程課后作業布置、階段成績查詢等功能提高公眾號的使用率;
最后,教師利用微信、QQ等軟件中的師生群,開展每日分享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短視頻,方便學生在碎片化時間開展《節目主持藝術》自主學習活動。
在基于互聯網時代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節目主持藝術》創新教學實踐時,最主要的就是從日常課堂教學出發,創新授課模式,提高高職院?!豆澞恐鞒炙囆g》課堂教學的先進性、實用性和豐富性。比如,在進行“節目主持藝術的屬性特征”相關教學時,傳統教學模式更側重于教師口頭說教,幫助學生體會節目主持藝術的個性化、人格化、人際交流性、互動性等基本特征,依托于圖片和幻燈片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因此,教師在課堂授課時,可以開展“音頻對應猜一猜”的教學活動,提前準備好著名主持人主持節目的音頻資源,在授課時利用多媒體器材為學生播放,要求學生聯想猜測不同音頻對應的主持人姓名,并總結歸納不同主持人的節目主持特征,提高學生的觀察及分析能力??傊谡n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豐富性。
高職院校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為了使學生能自主沉浸在課程學習氛圍中,教師可針對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階段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針對性強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自主學習模式。比如,教師在進行“主持人節目”這部分教學時,首先通過雨課堂平臺為學生布置具體的預習任務:主持人節目的含義、特征及種類有哪些?主持人形象具體內容和特點是什么?主持人印象管理的必要性、原則和對應策略包括哪些?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在雨課堂內提交預習作業。在具體問題引導下,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觀看微課視頻等方法順利完成了課前任務;正式上課時,教師首先針對學生的預習作業情況進行點評,進而圍繞問題開展實踐教學。而在課后復習階段,教師通過線上教學平臺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持人進行節目觀看與分析。通過利用多樣化的信息技術,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現代化的課前課后自學機制,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有效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確保了教學質量。
本文從當前多元時代背景出發,系統探究了高職院校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在時代背景下面臨的問題及挑戰,最終基于《節目主持藝術》課程,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層面出發,分析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改革策略,希望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全面提升高職院校綜合教學成效,推動教育改革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