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潔
新時期的電視臺編導工作,要從提高電視臺編導的創新精神、增強電視臺編導的實踐能力、樹立電視臺編導的文化責任以及培養電視臺編導的服務意識等角度著手,通過積極打造具備時代感和社會責任感的優質電視節目,使電視節目獨具特點、主題鮮明,能在激烈的電視節目競爭中脫穎而出,受到社會的肯定及觀眾的喜愛。
隨著社會發展,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對電視節目質量也有更高的要求。電視臺編導作為電視節目制作的關鍵,需要在編導工作中加強節目效果,更好地完成編導工作任務。電視臺編導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節目選題、采編、攝制及后期制作等多個層面。編導應合理分析電視節目的類型及播出需求。編導作為電視節目制作的主要負責人,要嚴格把控節目制作流程,能夠肩負起編導責任,協調好各個部門和崗位人員的工作,使其相互配合。編導在選題和規劃時,需要考慮到新時期的電視節目發展需求,組織編導小組成員展開構思,確定電視節目的錄制主題和地點、人物等相關細節。編導還要負責調度工作,指揮攝像、記者、道具等各就各位,執行好自己的工作。在后期制作中,也需要編導對節目進行梳理和總結,通過編輯、剪輯等多元化手段突出節目主題,渲染節目效果,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
1.增強電視臺編導的創新精神。新時期,電視臺編導工作需要具備創新精神,才能滿足廣大觀眾對于電視節目的新需求。電視節目創新,是對電視編導的一種考驗。編導需要對社會需求和節目反響進行深入調研,分析和總結出新時期的電視節目發展新動向。電視編導需要結合社會需求和節目創新,以新的思維和方法去改進電視節目的呈現方式。電視節目的主題、表現手法、內容、形式等,都是創新的重要環節。電視臺編導要積極拓展自己的編導理念,在傳統電視編導基礎上,大膽進行創新嘗試,給電視節目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2.增強電視臺編導的實踐能力。電視臺編導工作的發展離不開實踐能力。將電視編導理念轉化為實踐,才能為廣大電視觀眾呈現出一臺好的節目。電視臺編導要不斷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并結合新時期的電視需求,形成獨特的編導風格和特點。在電視臺編導工作中,需要編導在場外具備應對各種情況的反應能力。只有編導把握好電視節目編排制作每個環節,規避各種不利的影響因素,才能實現編導目標。
另外,電視臺編導還要注重日常的學習和鍛煉,在編導工作中貫徹這種學習意識,分析和總結國內外先進的編導經驗,提煉出適合我國電視臺編導的理念,結合電視節目實際需求進行融入。編導還要認識到生活實踐對電視編導工作的促進作用。電視節目內容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電視臺編導的生活實踐探索,往往能夠為編導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源泉,從而提高節目效果。如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系列節目一經播出就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這主要得益于電視編導深入生活中挖掘素材,報道普通人的不平凡事跡,吸引觀眾的注意并引起情感共鳴。
3.增強電視臺編導的文化責任。電視節目對引導社會輿論和傳播正能量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電視臺編導需認清自身的文化責任,掌握時代脈搏、滲透正確思想,提高電視節目的社會價值。電視節目品質是文化責任實現的基礎,電視編導要具備長遠的社會發展眼光和思維,能夠從國家、民族和社會的高度去看待和實現編導目標。在編導工作開展中,要積極挖掘電視節目的內涵和精髓,讓電視節目品質符合新時期發展要求。
4.培養電視臺編導的服務意識。傳播學之父威爾伯·施拉姆把受眾比作餐廳里的顧客,媒介是餐廳,傳播者是廚師。廚師提供盡可能豐富的飯菜,至于顧客吃什么,吃多少,吃還是不吃,全在于他自己的意愿和喜好,任何廚師都不可能把飯菜硬塞進他的嘴里。傳統電視人接收到的用戶反饋僅限于觀眾來信、來電,非常有限,也很不直接,實際上并不很清楚觀眾到底喜歡什么,或者一廂情愿地以為觀眾會喜歡。傳統媒體要想在新媒體時代存活,就要放下身段,認真了解和研究新媒體趨勢,研究用戶都是些什么人,發現他們的喜好和審美。
電視臺編導要具備服務意識,能清楚了解電視節目是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群眾的。在電視臺編導工作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新問題,這就需要編導具備良好的洞察力和決策力,以自身卓越的編導能力去強化電視節目的品質,并能夠在社會服務中更多地關注人民群眾的訴求,獲得群眾對電視編導工作的認可。
傳統電視行業在向融媒體轉型,一個優秀編導要想創新,關鍵在于改變自己的慣性思維,把觀眾當用戶,發現用戶的真正需求,研究新媒體平臺的傳播規律,像做產品一樣去做節目。
新時期的電視臺編導工作,需要開拓新思維,給電視觀眾呈現出更好的節目,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提升編導綜合實力,推動電視節目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