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歐 / 宋永全
河北民歌作為燕趙文化的記錄載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尤其是進入國家“十四五”建設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也面臨新的機遇和調整,河北民歌的創新發展也需要借助更為豐富和廣泛的平臺。因而,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河北民歌藝術進行全面的傳承,并發揮大、中、小學不同教學單位的教育優勢,全方位的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大力開發和應用,使更多豐富的信息化手段融入到河北民歌的傳承實踐中來,因而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背景以及藝術課程教學實際,系統的挖掘信息化技術優勢,為河北民歌的傳承發展開拓新的資源和平臺。不僅要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視域下,加大河北民歌的文化傳承力度,還要結合教學平臺進行河北民歌教學發展,使河北民歌能夠在信息化教育渠道中得到廣泛的傳播和傳承,為河北民歌培養更多知識和素養兼備的音樂傳承人才。
河北民歌資源豐富,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影響力。重要的位置,也使河北成為文化和交通要道,是南北交流的關鍵之地,因而也使得不同的文化在此匯集、交融,對地方民歌創作發展產生了極為深廣的意義。所以,河北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精彩紛呈的民歌音樂類型。例如,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昌黎民歌、平山尤家莊民歌、冀東民歌等,都具有典型的地域色彩。還有流傳較廣的經典河北民歌《小白菜》、《茉莉花》、《放風箏》等,在民歌音樂體系中展現了卓越的藝術風采。然而,在現代藝術文化和社會發展形勢的沖擊下,河北民歌的發展也面臨了很大的挑戰,需要借助學校平臺進行文化傳承。
在此背景下,讓河北民歌進入校園就成為了關鍵。因此,在小學、中學、大學等各級學校教學開展中,讓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青少年接觸到河北民歌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們了解到河北民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重視河北民歌的文化價值。同時,也為河北民歌的傳承培養了更多的接班人才,能夠持續的推動河北民歌的傳承發展。河北民歌作為一種傳統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即便進入校園文化建設中,也需要緊隨當下流行的藝術文化發展形勢,才能在更廣的范圍內被學生、家長和教師所接觸到。那就是利用發達的互聯網信息化技術,讓河北民歌在各級學校的校園內得以傳播,新的形式和傳播途徑會為河北民歌的傳承和發展贏得新的機會。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學校和家庭逐漸加強了對藝術教育的重視,所以很多學校都建有自己的樂團。然而,大多數學校受西方音樂和現代音樂的影響,成立的樂團多為合唱團、舞蹈團、民樂團等,而相關民歌社團卻非常少。顯然,這樣的狀況,讓河北民歌的傳承在校園中發展不起來。所以,讓河北民歌進校園必須要借助于新鮮、有效的傳播方式,那就是當今在學生生活和學習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互聯網。互聯網終端的普及使得互聯網信息的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內容形式豐富,精心操作可以使其成為展示民族音樂的一個大舞臺,這也為河北民歌進入校園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讓民歌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得在更廣范圍內的交流和發展。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與各種優秀的民歌資源進行鏈接,如專業的民歌網站、民歌表演藝術家個人的互聯網賬號,各大音樂廳在網絡上的演出宣傳等。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屬于自己的民樂網站,將河北民歌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陳列展示,包括民歌文化介紹,歌曲欣賞、音樂下載等功能,此外還有各種與民歌相關的活動新聞和視頻,民歌伴奏樂器展示和介紹等內容,不僅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對河北民歌的學習和傳播,同時還方便了師生對河北民歌藝術的了解,加強河北民歌在校園內的推廣力度。
學校的作用不僅僅限于教書育人,還包括通過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的建設,用和諧的校園氛圍對學生產生引領、感染和熏陶。河北民歌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藝術表現形式,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對于校園文化建設具有積極的影響。因而,讓河北民歌走進校園,不僅要參與中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學開展,還要讓河北民歌這種傳統民間音樂文化能夠真正扎根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對青少年一代的審美品味和文化觀念,形成更加深刻的正面影響,幫助他們建立對家鄉音樂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河北民歌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可以體現在校園環境的凈化、校園藝術活動建設等方面。如今,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推廣,校園文化建設也包括校園網絡平臺的構建和完善,為河北民歌的文化傳承提供了平臺。如果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將兩者結合起來,可以很大程度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首先,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民歌作為一種文化活動,有利于活躍校園氣氛。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普及和推廣,則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和愛國情懷。河北民歌中所包含的傳統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等,都可以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校園網絡平臺也可以將當地的經典民歌作為建設元素,如將民歌方面的成就、活動、演出等消息進行宣傳。同時,還可以將地方代表性的民歌作為校園網絡平臺的背景音樂,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增加民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應用;其次,則是舉辦相關的校園文體活動。目前,校園內的活動形式主要有各種球類競賽、朗誦、歌唱和各類形式的藝術節活動等。而河北民歌進校園,通過對河北民歌的推廣,可以在學校內舉辦“家鄉之歌文藝比賽”,甚至還可以動員學生家長加入,逐步擴大河北民歌的影響力。此外,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對每一場民歌活動都要做信息化處理,然后通過互聯網在校園網絡平臺進行展示、報道,在師生群中進行宣傳、擴散,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校園民歌文化活動的內容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多樣化。
互聯網終端的廣泛普及,推動了眾多視頻社交平臺的產生。如快手、抖音、微信等,這些也成為學生獲取音樂內容的重要載體。這些視頻播放軟件成為很多音樂文化的重要傳播手段,所以河北民歌也要借助這些信息化技術,拓展自己在互聯網上的宣傳形式。例如,對于一些收集而來的河北民歌資源,通過信息化技術給予完善的處理。為民歌音頻制作動畫MV,增加民歌音樂作品的視覺特效,讓其更符合現在學生對于互聯網音樂形式的審美需求。利用網絡虛擬或者AI技術,為河北民歌在互聯網傳播平臺上搭建一個豐富多彩的展示舞臺,讓更多的河北民歌資源能夠在形式、內容等方面,更加符合時代文娛、教學的要求,利用視頻、音頻剪輯技術、動畫制作等手法讓河北民歌能夠更豐富、全面地展示給學生群體。越來越多的河北民歌以精彩的文藝形式呈現著互聯網上,為各級校園的河北民歌教學開展,以及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民歌活動的組織,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素材。從而使優秀的民歌藝術獲得一大批校園粉絲,使學生們踴躍的探索河北民歌的文化魅力。河北民歌線上資源的整合,為河北民歌進校園提供了一個良性的運作鏈條,兩者借助換聯網信息技術相互促進,實現共贏。
在河北民歌進校園活動的開展中,除了將民歌資源引入教學之中,在校園內加強民歌的傳播,深化校園文化的建設,擴大河北民歌在各級學校和青少年人群中的傳播力度。還要在校園內對河北民歌藝術的教學和傳播活動進行拓展,要走出校門、走下互聯網,給學生們積極的參與藝術實踐機會。既可以在現實的民歌活動中,體驗到民歌帶來的藝術審美體驗,又可以為線上的民歌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資源和內容。在實際的河北民歌表演活動中,我們發現中小學校的社團活動很難真正為民歌提供展示機會,而且很難深入接觸民歌的文化精髓。所以河北省要積極發動各大高校,特別是藝術院系多開展一些民歌教學講座或者民歌表演活動,為中小學校園的民歌宣傳活動提供榜樣和參考。高校和藝術院系與地方的各個中小學校園通過互聯網建立民歌互助關系,讓藝術院系的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網或者到校園內部去為中小學生普及河北民歌相關的知識,或者進行民歌教學實踐。河北各類學校要積極參與河北省甚至國家級別的民歌匯演或競賽活動,平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主要打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民歌精品節目借助互聯網進行傳播,提高河北民歌的內容質量,讓河北民歌在傳統文化的傳播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并將創新的民歌內容推廣到教學課堂、校園文化活動中去,對于河北民歌的傳播產生重要的推動意義。
河北民歌資源豐富,品種多樣,為音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學校音樂課堂教學中,所選用的河北民歌內容都是極具代表性的,能夠較為豐富的展現河北民歌的魅力。所以,河北省要將民歌進校園持續的推廣下去,使這一民族文化的傳承方式貫徹下去。并結合當下覆蓋面廣、技術發達的網絡信息化技術,為河北民歌的教學發展提供必要手段。所以,在河北省內加大民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實施,鼓勵各級教育、文化部門或者各院校,將自身在河北民歌資源方面的優勢發揮出來,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將所有的文獻資料、曲譜文件、音頻、視頻等民歌資源,集合起來轉變成為數字化形式,然后上傳構建完善的河北民歌教學資源庫,為不同教學單位的民歌教學開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河北地域廣闊,各地區民歌的形式和風格各不相同,民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會比較復雜,工作量也很大。所以,河北省的民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分地域、分機構進行,既各個地區以地方教育、文化部門或者學校單位作為組織和管理核心,團結和組建各方面的人力資源來建立當地的民歌教學資源庫。每個地方將自己地方特色的民歌資源進行整合、錄入。例如,廊坊地區可以以地方學校為民歌音樂資源庫建設領頭單位,由教師帶領學生對本校所擁有的民歌資源進行整合、轉化。還可以去各個縣級、鄉鎮文化館收集地方上相關的民歌資料,然后通過整理轉化為數字形式,上傳到河北民歌音樂資源庫。此外,關于資源庫的路徑搭建,可以購買商業平臺,也可以自己組建信息技術團隊。一方面,對民歌音樂資源庫進行管理和完善;另一方面,對河北各地所建設的民歌資源庫實現溝通和融合,能夠讓河北民歌資源實現更廣范圍內的校園覆蓋率。
總而言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人有責,學校更是肩負重要的職責。河北民歌作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構成了瑰麗多姿的音樂文化體系,在文化傳播和藝術傳承中,要積極的發揮校園的創新發展作用。不僅使河北民歌的文化活動開展更加精彩多樣,還能夠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多元化傳承途徑的拓展。通過線上河北民歌資源的拓展,以及線下河北民歌教學活動的深化,在信息技術的大力推進下,河北民歌在學校教學活動中的文化滲透和影響也會更加的深刻。河北民歌的傳承需要與時俱進,跟隨時代發展步伐,進行教育資源的開發和整合,通過學校系統化的教育實施,將河北民歌藝術魅力深入學生心田,從而加強青年人群的文化傳承責任,使河北民歌藝術文化具備雄厚的傳承基礎。我們也深信,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廣泛平臺中,學校教學借助網絡渠道進行河北民歌資源的大力拓展,延伸音樂教學的第二課堂,使河北民歌發展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走出不一樣的傳承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