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劉圖
關于蔬菜病害問題,大多農戶只關心作物生了什么病,應該用什么藥。其實很多時候蔬菜作物的細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病害或多或少都伴隨有缺素癥狀。
現實中很多農民很重視打農藥,而忽略了其他防病措施。其實用農藥防治作物病害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措施,因為農藥主要是治療作用,而通過科學的栽培管理和均衡的營養供給可以培育健壯植株,從源頭上使作物少得病或不得病。
接下來介紹辣椒由于養分供應不足而出現的病癥情況。主要從缺素部位開始區分,種植戶要注意觀察出現癥狀的時期及發展過程。
整個植株生長不良,尤其老葉容易出現癥狀時,可能是缺氮或缺磷。缺氮表現為從基部葉開始變黃,逐漸向新葉發展,植株長勢弱,葉小果小。缺磷表現為葉小,頂葉濃綠,下部葉帶紫色。
癥狀自果實膨大時開始,在成熟葉上出現時,可能是缺鉀或缺鉬。缺鉀表現為下部葉尖和葉緣變黃,有黃色小斑。以后往中肋擴展,葉尖和葉緣呈黃褐色,與葉脈附近的濃綠部分對比清晰,下部葉片脫落。
缺鉀與缺鎂的區別:缺鉀從葉緣開始失綠,并向內側擴展,變色部分與綠色部分對比清晰。缺鎂是從葉內側開始失綠的。
缺鉬表現為:葉脈間發生黃斑,葉緣向內側卷曲,硝態氮多時容易發生。在酸性土壤容易發生,在中性土壤和堿性土壤不易發生。
癥狀出現在靠近果實的葉片上。生長初期多不發生,直到果實膨大時癥狀才出現,這時可能是缺鎂了。缺鎂表現為果實膨大時,靠近果實的葉片的葉脈間才開始發黃。
缺鎂與缺鋅的區別:缺鎂癥狀不在新葉上出現,且多在pH值較低的時候發生。
頂端新生葉上表現癥狀,可能是缺鐵或者缺硼。缺鐵具體表現為:幼葉新葉呈黃白色,靠近果實的葉片的葉脈間才開始發黃。缺硼具體表現為:頂葉黃化,在中性到偏堿性土壤容易發生。
缺鐵與缺錳的區別:缺鐵頂葉近黃白色,葉面噴用螯合態鐵2~3天可使葉色變綠,可以判定為缺鐵。
從新葉開始出現癥狀,并逐漸向較大的葉片擴展,可能是缺錳或鋅。缺錳表現為:新葉的葉脈間變黃綠色,葉脈仍為綠色,變黃部分不久變為褐色。缺鋅表現為:葉小叢生狀,新葉上發生黃斑,逐漸向葉緣發展,至全葉黃化。缺錳時新葉變黃,缺鋅時黃斑部分與綠色部分對比鮮明。
果實出現癥狀,可能是缺鈣,具體表現為辣椒果實頂部腐爛。嚴重缺乏時,褐色組織區域擴大,果實部分區域受到影響。在欠成熟的果實上,整個末梢受到影響。
合理施肥不僅能促進作物生長,還能減少病害的發生。重視營養元素之間的比例平衡,要因地施肥,因作物施肥,能做到測土施肥最好。最好是種植過程中注意觀察,有缺素癥狀發生,要有針對性追肥,防止嚴重病害發生。
辣椒種植要注意補充中微量元素,最好做到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機肥除含有作物必需的氮磷鉀外,還含有中微量元素,是一種多營養成分的肥料。有機肥不但為作物提供營養,還能改善土壤性質,對酸化鹽漬化土壤修復有一定作用。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