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勒特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勿拉鎮人民政府,內蒙古 赤峰 025459)
在鄉鎮農業生產過程中,國家為緩解農戶生產壓力,提出惠農的扶持政策,以推動我國農業蓬勃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出臺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該政策從2004年開始至2020年底,政府支持力度不斷擴大,幫扶范圍逐步擴張,且政策帶來積極影響也極為明顯。據農業農村部發布數據顯示,僅2020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就已使得121萬農戶收益。我國農機購置補貼通過扶持農戶大力購買機械設備,進一步實現農業向機械化高質量轉型。但是,在此背景下,我國鄉鎮基層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面對這些挑戰,我國政府及時解決,進一步快速實現我國農業向現代化、機械化、智能化方向轉變。
農業機械是指在種植業與畜牧業生產過程中,用于種植與畜牧產品加工使用的工具器械。農業機械包括主要包括拖拉機、電動機、內燃機等產品。我國農機制造業在國家政策與資金等方面扶持下,進一步得到發展,規模逐步擴大且呈現穩步上升態勢。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主要表現在我國機械化種植與收獲效率有大幅提升,可見農業機械對農業生產發展起到極大促進作用。隨著農業機械化發展,國家加大耕地面積補貼力度,將從前老舊工具轉變為大型農業機械設備,改變人工生產舊模式,開辟了機械發展新面貌。同時,由于一些耕地所處地形較為復雜,科學技術與機械化生產工具提高了農作物生產效率,有效解決地形因素引起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國農業發展水平。
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的推行,加快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相較于2003年全國農機總動力60386.54萬千瓦,2020年我國農機總動力增長72%;農機保有量增長63%;農作物收割耕種綜合機械化率提升71%。同時,相比2003年,在2020年全國規模型農業機械企業增長10%;營業收入增長236%。由此可見,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相比2003年,農業機械設備總量持續增長,農機化水平大幅提升。我國農業生產中農業機械工業化體系逐步完善,中國逐步邁向制造大國與農業機械大國。
基于國家政策為農戶購置農機設備提供極大幫助背景下,2020年有19.46萬個全國農業機械服務組織;7.89萬個農機合作社;4008萬個農業機械戶。其中,2020年農業機械作業服務產生收益高達3520億元。與2003年相比,農業社會化服務逐步擴大,其專業化水平也逐漸提升,不僅促進其他農業組織的發展,而且加速中國農業邁向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進程。農機購置補貼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提高農業整體綜合水平,促進我國經濟蓬勃發展。
在數字化時代,中國政府大力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出臺諸多政策幫扶農戶購置農業機械。鄉鎮基層工作中,絕大部分收入是以農業為主。鄉鎮發展主要依靠農業發展,但是現階段農業機械補貼存在資金較少的問題。由于農業機械價格昂貴,農戶購買農機負擔極重。由于農業機械產品價格較高且政府補貼資金種類不明確,農戶購買農業機械設備存在著資金不足的困境。絕大多數農戶會選擇能力范圍內的農機設備,但是其可挑選的產品種類亦少。基于此,農戶可挑選的農機極為有限,一定程度上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受到制約。
從整體發展角度來看,國家提供農機補貼政策促進農業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戶購買機械工具積極性,從而降低農戶工作壓力。當前國家對于農機補貼缺乏準確價格規定,致使一些商家借此抬高價格。農戶購買農機面臨著價格抬高的風險,反而降低農戶購買欲望。部分農戶由于補貼資金較不穩定,因此購買農機花費更多資金,且在農戶可接受范圍內可挑選農機種類較少。農業機械補貼價格不穩定,對我國農業快速發展起到消極作用。
大量農業機械設備被購買后,將在田間進行大強度工作。在整個農業工作中,農機設備極易出現故障,需要進行維修護理。但是,農村缺乏相關維修技術人員,且農戶去城市維修中心較遠,設備維修存在極大挑戰。由于在農村建設維修站產生效益較少,維修中心基本位于距離較遠的城市市區。商家對農機設備售后保障工作不到位,主要原因是維修費用高、農戶機械設備損耗極大。因此,大多農戶選擇自己進行維修,致使農機設備不夠完善,制約農業發展。
鄉鎮基層工作雜亂,其工作內容涉及較廣,不僅包括農業機械補貼,還有確認農戶購買證明等方面。但由于鄉鎮基層工作人員被調用與借用頻繁,農戶去辦理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時常出現工作人員不在崗位的情況。且大量新舊員工流動,農戶農機購置補貼文件經常出現丟失、交接不充分的情況,導致農戶申請補貼步驟繁雜。新型農機產品上市,政府工作人員對新型設備信息掌握不足,加大政府工作人員工作量,進一步降低農戶申請補貼的主動性。
政府部門應大力投入資金補貼,加大補貼金額力度。同時,政府部門需對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進行宣傳,促使更多農戶了解政策,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首先,由鄉鎮領導人對農機購置補貼進行宣傳,根據國家政策對購買農機的農戶進行大力補貼扶持。其次,通過進行張貼海報與村委會會議等方式推進政策宣傳,加快農戶對政策的信任程度。最后,通過手機通知及農務培訓進行宣傳,確保補貼政策落實情況。
政府應明確補貼政策,確保農戶申請補貼工作進程系統化。政府應規避設備商戶進行補貼申請,由基層工作人員與鄉鎮機關人員對農機購置進行核實并申請補貼。鄉鎮機關人員應加大對一些農產大戶、農產標兵戶補貼力度,對這些農戶進行扶持。同時,政府需推行農戶購機后攜帶相關發票去相關辦事處進行補貼申請。通過推進農機補貼透明化發展,確保農民的權益極大程度受到保障,從根本上解決補貼價格浮動為農戶購置農機設備帶來的問題。
政府部門應加強監督力度,為農戶購置農業機械設備提供堅實基礎。農業機械設備購置后,鄉鎮政府部門應對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進行全程監督,確保農戶購買農機產品具有質量保障。紀檢委與鄉鎮機關人員需定期進入農戶家中,探訪農機設備使用情況與產品后續服務狀況。尤其對農機需求大、補貼大的農戶,相關工作人員應仔細核查并接納相關建議。針對農戶提出的相關建議,政府部門應及時采納盡快落實,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戶對政府信任程度。
為解決政府部門處理農機購置補貼申請效率問題,鄉鎮機關人員應將國家關于農機購置補貼相關文件、政策、會議要求及時傳達到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確保相關工作人員熟悉補貼政策。同時,鄉鎮基層政府應定期組織學習與考核,要求相關人員熟練掌握農機補貼相關內容與手續,使得補貼申請工作高效快速運轉。另外,鄉鎮機關人員都應具有良好工作素養與思想,要對農民提出的疑惑進行耐心解答,推動每位農戶都可獲取物美價廉的農機設備,進一步加速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出臺諸多政策保障鄉鎮基層農戶購置農業機械,通過對購置農機的農民進行一定量補貼,減輕農戶農業生產工作的負擔。但是,現階段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面對這些挑戰,我國政府需要加大政策幫扶、加大監管力度,為農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提高農戶購買農機欲望,進一步加速我國農業向現代化、機械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