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彬
(青島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在過去,一個產品如果能同時滿足實用性、耐用性和價格合理,便足以稱之為一個好產品。然而人們在物質生活和思想文化上的提升,讓產品滿足最底層的使用需求成為了歷史。人們越來越注重于生活用品的外觀是否符合自己的審美以及產品交互帶給人的情感體驗,在這種趨勢之下,情感化設計理念應運而生。
沒有用戶的需求,就沒有產品的出現。情感化設計重視用戶的情感需求,通過對產品的造型、色彩、材質、交互方式等要素進行一體式設計,在保證產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提升用戶對于審美和交互的體驗,滿足用戶對產品彰顯自我身份和自我價值的期許,為產品的使用注入溫度和文化內涵。
情感化設計基于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目的是使消費者在與產品的交互過程中產生情感上的愉悅,從而喚起人類對高品質生活模式的追求。而女性作為消費市場的主流群體,自帶感性思維和細膩的天然心理屬性,再加上女性社會地位的不斷提升,在當下,女性引領和影響著全球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產品市場。企業若想最大程度的滿足女性用戶的需求,就必須深刻洞察女性對于產品的情感需求以及消費心理。
女性情感里有一個重要特征——細膩,她們更愿意關注細節,這種天然的觀察事物的習慣讓女性對于事物的感受更加精致,也使得她們對于感情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和偏愛。這也意味著,她們能夠與自己使用的產品產生更深入的互動。
鑒于女性側重感性思維,更加關注感情生活,因此在設計中,設計師要更加注重自然和人性化,增加對于產品細節的考究。比如產品的外觀線條和色彩搭配是否符合女性的審美趣味,是否足夠溫潤和可愛。實際上,當產品設計更加愿意關注女性的需求,也就意味著將更多的人文關懷融入了現代科技產品,有效消除了工業產品帶給人們的疏離感。
良好的經濟發展讓人們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品是否帶給人愉悅和貼心的使用體驗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用戶的購買決策。對于感性思維普遍多于理性思維的女性來說,尤其如此。
自古以來,女性就比男性更加注意自己的樣貌與身邊事物的外觀,比如伴侶、子女、家居的形象,因此,女性也具有更加敏銳的審美眼光,這使得女性更加關注時尚潮流。
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大型百貨店或者商場的開始兩層都是化妝柜臺、珠寶柜臺和女式服裝店,而且,女式服裝店的款式和數量,也遠遠高于男士服裝。在各種消費場景里,女性消費者的數量確實占了絕大多數,逛街、購物、置辦日常用品均以女性為主。據有關調查顯示,女性在中國居民整體的消費支出中超過九成。
更值得關注的是,女性還是大多數消費的最終決策者。據相關研究統計,在中國家庭里,妻子把握消費決策權的達到了四成以上,而丈夫只占兩成。
由于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和社會角色分工,她們的消費心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強烈的購買動機:女性在家庭中料理大多數家務,會考慮很多日常開銷,因此,女性在日常購物中有較強的購買動機。
2.從眾心理:女性和男性相比,較容易受市場潮流、商家宣發、閨蜜群體的影響,在購物決策的時候會參考別人的建議。
3.愛美心理:女性本身就很關注自身的形象,加上外形漂亮的女性也更容易受到男性的青睞,所以,女性非常注重外觀,熱衷于打扮。一個良好的形象對于女性的自我價值提升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4.注重觀感:商品的第一觀感會對女性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們喜歡從畫面出發進行思考,進而對一件商品做出自己的評價。此外,細節也是女性格外關注的地方,一個精致的包裝或者按鈕有時候就足以打動女性。
5.容易主觀聯想:女性在購物時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商家構建的消費情境,然后用自己的主觀經驗去判斷產品的優劣。容易被精心設計的產品名稱或者廣告語而引起自己的聯想,觸動某些情結,從而決定是否購買。
在現有的情感化設計理論中,美國唐納德·諾曼教授的情感化設計三層次理論得到了業界廣泛的認可,本能層次、行為層次、反思層次剛好對應了人類與產品互動的三個深度。
用戶對產品在本能層次的體驗,即通過視覺、觸覺等基礎感官得到的使用感受:
女性在產品造型中更加偏愛流暢的線條與圓潤的輪廓、質地上的光滑以及重量和體積上的輕巧,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整體輪廓的構成以曲線為主,結合柔順、靈動等女性性格特征。其次,注重細節處理,避免形面上的生硬過渡,多運用圓形倒角。最后,貼合女性先天的身體尺寸和體能弱勢,使女性產品的重量和體積比例要整體小于男性產品。
女性天性愛美,且感受力強,這使得她們對于顏色的分辨和偏好也十分細致,為了更好地滿足女性對于色彩的需求,女性產品的配色也格外需要用心。設計出色彩宜人且豐富的女性產品方能帶給女性舒心、喜悅的使用體驗。
柔和的性格和細膩的思維造就了女性對物品靈敏的感受,所以,在選取女性產品材質的時候,也要明顯區別于男性。相比于男性產品材質注重抗摔性、耐磨性,女性產品的材質應更加偏好對于人體的貼合度和柔軟度,產品對于女性本身的感受比產品的耐用性更加重要,這也是觸發女性用戶美好情感體驗的細節之一。輕巧、柔軟、天然的材料更容易傳遞給女性一種親切、溫和的情感體驗。
一件產品僅僅滿足女性用戶在本能層面的需求是不夠的,產品的使用和交互才是真正與用戶建立連接,觸發長久正向體驗的關鍵。只有當產品的功能充分為女性群體而考慮,產品的交互流程貼合了女性的使用習慣,才能真正打動女性的情感,這就要求設計師要深入女性群體進行調研和分析。
從整體上看,女性對于物品的審美判斷具備直覺性,通常會賦予事物以自身強烈的主觀情感。日本設計師梅田正德以大自然中的花為靈感,進行簡單的調整便設計出一個具有明顯自然形態的椅子,給置身其中的女性傳遞出一種呵護和抱持的感受,引發女性情感上的觸動,從而滿足了女性希望得到照顧的情感需求。
反思層面是以往大多數產品設計所忽略的地方,也是產品設計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往往是在無意識中選擇自己的身份認同和價值定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很清晰、很主動地在通過購買產品來表達這種需求。喜歡群體性活動的女性用戶也不例外,所以,了解不同女性群體對于自身的角色認知和價值判斷,滿足女性用戶對于形象塑造的需求是十分有必要的。
產品良好的交互性是在反思層面激發用戶情感體驗的有效途徑,新穎有趣的操作方式、貼合女性身體構造的按鍵排布、富有人情味的語音提示等都可以讓女性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幸福感。正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來自點點滴滴的互動,產品帶給女性用戶的感動也需要從細微之處下功夫。
科學技術越發展,人們對于感情的需求就越迫切,而工業設計作為一門平衡技術與藝術的交叉學科,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平衡科技產品帶給人們過度理性感受的社會角色,情感化設計理念的出現和發展正好順應了這一時代要求。而女性群體的天然心理屬性和社會角色,再加上近年來女性群體的意識覺醒,讓女性產品設計領域成為發展和豐富情感化設計的肥沃土壤。深入了解女性群體的需求,并結合情感化設計理論進行設計,無論是更好地為女性服務,還是幫助企業在市場上獲得成功,這一切值得學者去做更深入的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