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委黨校,新疆 伊犁 835500)
自新世紀初以來,我黨致力于推動西北地區的經濟建設,而新疆地區的人才培養問題成為穩定西北地區的重要因素。我國作為享譽世界的“絲綢國家”,自西漢而始的絲綢之路便路過新疆地區,但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由于西北地區的交通條件及自然條件的限制,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較為遲緩,究其根本原因,仍然可以將人才資源的緊缺作為第一問題。近年來,我國在新疆地區的建設中增設了眾多崗位,以吸引人才資源的流入,并且為這些崗位提供了豐厚的待遇,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的策略,已經取得明顯的成效。
新疆地區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人才的組織領導作用,在宏觀的角度制定人才培訓統籌規劃目標,分解人才工作的培訓任務以后,要將全年的人才工作任務落實到各個單位中,并且要與各個單位的領導班子的工作計劃相聯系,堅定不移地做好人才資源的專項研究工作。有關部門是抓住“一手資源”的“一把手”,對人才的聘用更要做好知人善任、唯才是舉,對于有實力的人才,要為其量身定做培訓的方案,加強對政策的宣傳教育,吸引人才資源來到新疆地區就業,并幫助優秀人才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加快本地區人才工作的建設與培訓工作的部署。同時,有關部門還要清楚認識到新疆地區的未來發展趨勢,細致的明確人才需求框架,針對性的制定人才基礎保障計劃。為落實“人才強省”的策略,新疆地區要在黨校教育方面作出培訓工作的具體計劃,推動新疆地區人才創新機制的發展,加快該地區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明確未來發展的重點與核心內容。如在現代產業體系的領域,要重點在現代服務業、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吸引人才資源;在生態建設環境保護領域、城市建設管理領域、社會事業建設和管理領域中加大對人才資源隊伍的建設工作,有關部門要做好新疆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從人才發展方面制定出大致的框架,部署于各個領域的內容中,才能在黨校教育中開設具體的教育板塊,為人才提供自我提升、自我成長的通道,新疆地區所制定的人才發展趨向要與經濟發展趨向相同,如基層方面缺少思想政治工作人員,那么就要重點培育負責該項工作的人才資源隊伍,有關部門應當發揮人才發展中的領導作用,并為人才崗位做好周密的計劃,提供全面的保障,吸引人才留在新疆地區參與建設,在新疆地區地區的經濟建設中發光發熱[1]。
新疆地區的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基礎是非常龐大的,新疆地區未來的發展趨勢必然是以人才資源為基礎的,關于人才流向的問題,新疆地區的有關部門要避免盲目引進人才,應在加大人才吸納力度之前,先對新疆地區相關行業的人才分布情況做好細化調研工作,了解本地區缺少的人才是什么,包括各種人才缺少的量,再做出人才吸納計劃,才能更加科學。有關部門可以成立專門負責人才調查的工作小組,對該地區各行業的發展進行動態調研,以便于有關部門及時對新疆地區的人才發展情況有基本的了解。有關部門的工作部署也要符合本地區的人才規劃理念,即從真實的人才發展情況出發,有的放矢的開展黨校教育工作,針對已經在崗工作的人才,有關部門要為其提供學習的空間,而黨校作為國家教育機關,可以為參加新疆地區建設的人才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教育服務,并以有關部門所制定的教育工作計劃為主導,詳細部署適宜的人才培養計劃[2]。在人才發展情況的調查工作中,有關部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有關部門可以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知道政府對于人才的渴求,可以在人民日報、新疆日報等影響力較大的報紙中登上崗位招聘公告與相關信息,或是在新疆黨建網、新華網等門戶網站中發布消息,還可以在新疆政務微博、新疆政務公眾號上公示消息,擴大人才吸納的渠道。第二,有關部門可以重點發掘本地的人才,以往的人才發展計劃中將吸引外來人才作為主要的內容,而新疆地區也有許多知名高校,如新疆大學,在全國高校中也是名列前茅,留住本地的人才資源,也可稱為新疆地區建設的中堅力量。第三,有關部門應以宏觀調控的方式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的人才市場,以良性競爭的形式吸引人才涌入新疆地區,完善人才資源市場的建設,健全市場對人力資源的吸納與配置的功能。
新時代的社會發展形勢刺激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雖然較慢,但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追求生活品質、追求個人價值也成為人們心中的愿望。有關部門在管理人才資源時,更要了解人才的心中訴求,建立起靈活管理的人才運用機制,爭取“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給人才以適宜的工作崗位,提供表現自我的空間,而不是給“千里馬”以“駑馬”的位置和待遇。在此工作理念中,有關部門就需要考慮物力與人力的問題,為人才資源創造更好的環境,不僅要從硬環境著手,更要從軟環境發力[3]。在硬環境方面,事業單位的崗位中為新引入的人才資源配備了更加完善的工作設施,對外來人才提供住房問題的解決措施,對于夫妻雙方來到新疆地區的,政府還給予一定的鼓勵政策,支持人才在新疆地區落戶安家。在軟環境方面,人才渴望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我價值,所以有關部門也要為人才資源提供教育服務,一方面要在黨性教育中提升人才的認知,詳細的計劃黨校教育工作部署,另一方面要在專業崗位上提供技術培訓機會,加強繼續教育的工作安排。有關部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人才資源的管理:第一,要積極轉變管理觀念,以包容、尊重的心態對待人才,使人才不僅能在工作中展現價值,更能從工作環境中獲得成就感。第二,要適當放寬人才移民限制,既要吸納人才完成當代經濟建設的任務,更要奠定本地區的人才資源基礎,對于人才資源的管理應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而不能以短淺的眼光部署工作。如夫妻雙方來到新疆地區參加工作,是否可以提供一些住房補助,是否可以為子女提供優先升學的政策等等,都可以成為吸納人才流入新疆地區的影響因素。
新疆地區有關部門要打破“竭澤而漁”的管理模式,鞏固長期努力取得的人才管理成果,以有效的方式改善人才環境,推動公有制經濟以外的產業發展,為人才提供更多的崗位和機會。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的人才發展問題,需要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來,對此,有關部門要拓展人才工作,就必須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運行機制,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人才資源發展工作納入新疆地區的人才計劃之中,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在人才發展中開展的招聘、職稱評定、繼續教育等工作。盡管現代人們已經不將高學歷作為辨別人才能力的唯一要素,但許多名為“人才”的人卻實力堪憂,識別人才的專業水平是有關部門需要突破的環節,盡管環環緊密相連,也難免會出現識別失誤的情況。有關部門要把握以下幾點原則,才能做到“識人用人”[4]。第一,對人才不要追求完美,所謂“術業有專攻”,不同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了解人才的所長與所短,才能使人才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第二,對于已經出現的判斷失誤要進行理性彌補,如果發現所選用的人才不是理想的人才,或是在專業技術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就應采取一定的調整措施,避免影響其他人的工作心態。第三,可以對緊缺的人才進行動態化的管理,以人性化的方式考察人才的需求,為人才提供所需,建立人才檔案,便于有關部門及時掌握人才資源的動態。繼而就是人才的教育問題,動態管理與人才發展教育可以形成輔助關系,動態管理為教育工作指明方向,而教育工作可以為動態管理提供堅實的資源基礎,將教育中人才的專業水平反映給動態管理,為動態管理提供真實的人才資源數據和信息。
結束語:如今的時代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人才是推動知識經濟進步的基礎,發展人才資源才能推動某一地區發展,這一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新疆地區在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中,加強對人才發展的培訓與教育,吸引人才資源涌入社會崗位中,鼓勵人才主動參與新疆地區的經濟建設,才是推動新疆地區整體進步的關鍵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