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勛
(萊蕪鋼鐵集團萊蕪礦業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71100)
礦山地下開采的環境條件相對惡劣,采礦工藝的程序流程復雜,增加了礦山開采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發生,而這也突出了安全技術管理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礦山開采企業必須重視安全生產工藝,增強采礦作業的安全管理力度,做好采礦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減少采礦安全事故的發生,最大程度上的解決礦山采礦的安全問題,保證礦山采礦的綜合效益。
礦山采礦工程主要包括非金屬礦類的工程與金屬礦類工程,采礦主要就是把礦產資源由地殼的內部或地殼的表面位置開采出來。利用各種開采技術以及設備等開采各類金屬資源與非金屬礦產,還可以開采出社會建設與發展需要的石油、煤炭等各類自然資源。社會生產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必要的煤與石油等重要原料都需要通過采礦工程來獲得。礦山采礦工程當中開采出的各種礦石均需要經由采礦工業進入到工程當中,成為工業原料,為社會建設與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礦山開采工程當中,采礦主要分為特殊型采礦與普通型、機械化開采,其中機械化還可以分為綜合型機械化與普通型機械化,而普通型機械化包括地下開采與露天開采兩種。露天開采就是利用了機械設備來剝離礦石上方覆蓋的巖石層等各種結構,進而可以按照由上至下的順序來開采礦體。露天開采的全過程中必須保證操作的安全性,確保資源最少的損失,以此來降低成本投入。所以,針對部分經濟效益比地下開采低,或開采當中不可破壞地層表面與周邊自然景觀的礦山,因為工作量較大,因此在開采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地下開采方式[1]。地下采礦主要原理就是按照低壓管理的基本,分類成崩落法、空場法與充填法,其中充填法主要用于地下礦山開采中,利用充填法可以保護地層表面自然植被與地形地勢,降低尾礦的污染問題。在可持續綠色發展理念的背景下,對環境保護愈發重視,為能夠確保生態環境的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必須根據礦山開采工程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采礦方式,保證開采工程的綜合效益。
大部分的礦山開采企業的生產管理中,基層的采礦作業人員以及安全管理監督部門等各個環節都欠缺安全生產理念,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理念與機制并未全面的落實。并且,大部分的基層采礦生產作業人員都欠缺較高的安全素質,企業并未重視以及做好采礦技術安全宣傳與培訓工作,因此導致采礦生產安全的管理并未有效掌握,進而造成了礦山開采安全事故。
礦山采礦的地下開采生產現場環境當中,一般都會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風險,采礦現場的條件比較惡劣,所以必備減災、抑災等設備裝置。然而部分礦山開采企業沒有根據標準要求來設置相應的應急處置設備,特別是井下環境的安全防護設施不健全,造成了較大的安全隱患問題。一旦發生礦山開采安全事故,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就會擴大礦山事故的危害性。
盡管最近幾年來,我國的礦山開采生產安全的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逐步的完善,然而就實際情況而言,大部分礦山的安全事故還是因為采礦作業欠缺規范性所導致,突出表現在防護措施的應用方面。隨著礦山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對于地下安全防護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礦山開采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在各個環節滲透安全生產理念,從而最大程度上的提高采礦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為了能夠提升地下礦山采礦生產的質量與效率,首先應當事先制定合理可行的生產計劃,根據國家以及政府部門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結合礦產市場的實際需求,制定科學可行的戰略規劃,及時的糾正采礦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之處,進一步的提高礦山開采的工作效率,構建安全高效的采礦管理體系,設置安全完善的安全管理組織[2]。規劃設計采礦技術安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嚴格的遵守法律法規與規章制度,保證礦石料的最大利用率,充分的發揮出礦山資源的重要價值與作用,運用恰當的生產設備裝置,積極引進現代化的先進采礦技術,保證采礦生產方案的合理與可行性,提高采礦的生產效率。前期準備工作中,必須深入調研各個技術資料,深入分析采掘裝置規格等各項參數與實際產量等,重視以及做好礦山影像圖、作業流程圖以及礦石分布情況的分析研究,明確運輸方案與通風系統等環節的設計。必須由礦石的開采量入手,橫向對比往年的開采情況,從而明確開采的技術方案與產量評估手段以及規劃依據等。
為了增強礦山開采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須全面的落實安全管理責任機制,確保領導人員、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等各個人員都能夠明確自身的工作責任、工作內容以及工作范圍等內容,提高開采現場的安全生產水平,做好現場安全保障工作[3]。礦山開采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安全責任體系,重視以及做好地下開采現場的安全管理,引導各個方面的工作人員充分的認識到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將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保證采礦過程當中的不安全事故與安全隱患,能夠及時找到第一責任人,并且采取針對性的獎罰措施,保證安全事故不會再次發生。針對已發生的安全事故必須做好詳細的書面記錄,深入的分析總結事故的發生原因,設計針對性的應急方案與解決措施,保證不會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
采礦企業必須積極地引進以及應用現代化的先進采礦技術,積極培養與引進專業人才與技術人員,并且應當增強施工過程的監督管理,不斷地增強采礦作業的整體安全性,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生產計劃。例如,針對道路活動方面,必須結合道路所處區域來深入檢查實際的地質條件,隨后按照相關數據以及信息來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生產計劃。正確的預測作業中有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以及設備故障等問題,充分認識到有可能引起的各類安全事故,制定針對性的防御計劃以及解決方案,從而避免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如果發生了不可挽回的保護事故,還能夠采取初級護理措施進一步的減少損失并且能夠保證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還應當要求所有相關人員都必須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全面的推廣應用先進的安全生產技術,最大程度上的解決采礦作業的各種問題,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同時進一步的提高生產的效率。
礦山地下開采的過程中,造成人員傷亡等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礦山開采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欠缺完善的安全管理意識方面,日常的安全管理與檢查工作中并未重視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須增強部門與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培訓力度,全面的分析研究礦山采礦安全事故的發生原因、經過與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等內容,經由解決方案不斷地積累工作經驗,保證當出現類似事故時可以及時有效的處理。針對采礦技術人員以及作業人員必須定期組織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培訓工作,做好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的宣傳教育工作,增強相關人員的技術水平與綜合素質,確保作業人員各項操作的規范性以及標準性,確保礦山采礦的安全性,保障開采作業的質量與效率。企業領導人與管理者必須樹立較高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將安全生產落實到各個環節,保證礦山開采作業的整體安全性。
綜上所述,為保證礦山采礦技術的合理應用,開采現場作業人員與管理人員的作業安全,促進礦產采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采礦技術的安全管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采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之處,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確保礦山采礦的綜合效益。相關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增強采礦人員的安全意識,避免發生較大的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