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湯小軍,賈志卿
基于公安實戰培訓的民警大數據素養提升途徑探索*
宋華1,湯小軍2,賈志卿1
(1.重慶警察學院,重慶 401331;2.重慶市公安局兩江新區分局,重慶 401122)
基層民警大數據素養包含數據采集、組織、管理、處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在運用過程中的行為規范與職業要求。分析了當前民警大數據素養提升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在公安實戰培訓中增強民警的大數據意識,創新培訓內容,綜合運用多種培訓形式,構建客觀的評價機制,探索滿足基層民警大數據素養提升的最佳途徑。
實戰培訓;大數據素養;智慧警務;評價標準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5G通信的社會化應用和各類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大數據技術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也推動社會管理模式向數字化和智能化過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大數據工作,提出“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綜合分析風險因素,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1]。2018年前后,各地也相繼發布大數據智能發展戰略行動規劃,作為內陸直轄市的重慶,計劃在2020年建設成全國領先的智能化技術創新高地和智能化應用示范基地。從國家到地方,大數據已然成為促進社會快速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
隨著大數據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公安機關的警務活動也朝著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2018年公安部成立全國公安大數據工作領導小組,以大數據應用實現公安機關戰斗力的跨越式發展。重慶公安也實施以“打造數據警務,建設智慧公安”為目標的公安大數據戰略部署,按照服務全局、服務決策、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實戰的要求開展公安大數據建設。大數據技術已經成為服務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和警務模式創新的主要內容,也為當前公安實戰培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導思想。
各級公安機關近年來通過大力推進以“大數據應用”為核心的公安信息化建設,有效提升了公安機關打擊破案、服務社會的能力,利用大數據技術驅動公安業務已成為警務模式創新的主要途徑,特別針對當前高發的網絡犯罪、高智能化犯罪,面對嫌疑人海量的通信數據、網絡信息,如何快速從中梳理出有價值的線索,傳統偵察手段顯得捉襟見肘;同時公安機關目前的社會管控模式,大多還是被動和事后打擊型,要做到主動預警、事前防控,這就要求公安機關綜合利用偵查、情報、網絡和大數據技術等多學科知識,提高對各類違法犯罪的發現、取證、偵辦、防范能力[2],這也是當前公安工作中面臨的一個亟待探索解決的課題。
人才是推進應用創新和技術轉化的關鍵一環。隨著大數據戰略在各個行業的落地實施,勢必在傳統公安信息化基礎上,強化大數據應用,這就要求人們有相當數量的公安干警,且這些公安干警具備大數據平臺建設與運維、大數據安全體系構建、公安大數據分析與預測的應用能力,以適應傳統犯罪與計算機、網絡犯罪復雜交織的社會治安防控新形勢。反觀當前公安民警人才隊伍現狀,存在知識背景、信息化能力及素養參差不齊,既懂大數據技術又懂公安業務的民警成為稀缺資源,民警整體的大數據素養較為低下。結合當前社會公共安全態勢,公安機關急需既熟悉公安業務工作流程,懂得虛擬社會管理,又具有信息采集洞察能力,能夠分析研判、預測預警各類風險隱患苗頭的創新型警務人才[3],同時還需要提升廣大基層民警的大數據素養,也就是達到生產、采集、管理和運用公安大數據過程中的行為規范和職業要求,進而提升公安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為最終實現“智慧警務”提供人才儲備。
當前高等院校開設有數據計算及應用、數據警務技術、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4個大數據本科專業,如果直接從這些專業招收一定數量的大學生入警,可緩解大數據專業人才緊缺問題,但由于其缺乏公安工作歷練,并不能在短期內將大數據技術與公安業務整合形成警務戰斗力;如果分批派送民警外出進修學習,又會造成單位警力不足。同時公安大數據的建設,要求的是全警參與,只有民警整體的大數據素養得到提升,公安大數據戰略的人才軟實力才能真正得到加強。現階段每年民警的實戰培訓也注重提升民警的執法能力和技能戰術水平,特別在信息數據獲取、挖掘、分析、決策等方面也開設了一系列課程和專題講座,這均與培養大數據警務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養方面高度契合[4]。所以,依托公安實戰培訓提升民警大數據素養,打造新型執法警務人才,是各地公安機關大數據人才戰略的最佳選擇。
現階段的公安實戰培訓均開設了與大數據相關的課程和專題,但在培訓內容選擇上卻很少考慮受訓民警的執法經驗、工作崗位與知識背景的差異,這導致不少地方的公安實戰培訓在提升民警大數據素養的課程設置上存在偏差,個別單位甚至認為僅開展大數據理論的通識教育即可,并未將大數據技術與一線民警的具體工作相結合。培訓內容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從高校直接聘請教授專家來講授大數據理論,由于缺少前導知識鋪墊,內容枯燥艱澀,民警接受困難;從大數據科技公司請專業技術人員來講解大數據技術運用,但由于基層民警少有機會接觸技術本身,導致培訓內容脫離實際,民警反響不佳;目前基層更多的培訓是讓科信、網安或情報部門的技術骨干來講授公安大數據的應用案例,相對于前兩種情況,培訓效果有所提升,但也受案例的單一性和講述形式的局限,僅僅介紹應用的結果,缺少大數據技術與偵辦案件的內在關聯分析,受訓民警的大數據素養提升并不太理想。
中國目前提升民警大數據素養的形式較為單一,主要以理論灌輸為主,講授者以PPT形式在課堂上與受訓民警分享大數據技術的理念、原理和在公安工作的運用,雖然培訓內容民警易于接受,也能真正指導實戰工作,但由于僅采用的是一種單向知識傳輸形式,很少能與民警形成良性互動,不利于民警大數據修養的提升,也不利于培訓課程建設的完善。同時未將實戰培訓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比如未引入“公安微課”形式),使得受益面不寬,大數據培訓效果大打折扣。
當前的公安實戰培訓效果往往僅通過以受訓民警的訓練考試成績來判定,很少通過受訓民警的反饋來進行衡量,對提升民警大數據素養的授課培訓質量評價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如果將傳統的培訓評價機制與當前教育部的“金課”建設標準相結合,制定出適合公安實戰培訓的大數據素養類課程的評價指標,就不但能提升培訓質量,更有利于公安大數據課程的建設。
要提升公安民警的大數據素養,主要是強化民警公安大數據的理念和需求,使其能真正應用大數據技術來解決公安實際問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改變民警大數據素養的意識環節。不少民警對大數據技術存在“認識誤區”,要么認為有了大數據技術,所有案件僅需要坐在電腦前就可偵辦完成,要么認為有了公安大數據,所有工作都可以交給系統來完成,這勢必造成實戰應用效果與“預期”的差距,最終使民警錯誤地認為大數據“不過如此”,這就需要提升民警的大數據素養,讓他們理解大數據技術能在公安工作中做什么,如何應用大數據技術提升工作效能;而另一部分民警認為,大數據是科信、網安等警種需要掌握的技術,與一線普通民警無關,這就需要在培訓中讓其認識到“智慧警務”是發展的大趨勢,了解并普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知識對公安工作創新的重要性,主動將大數據技術與公安業務工作相結合,用技術優化公安業務。
培訓授課內容是培訓效果的關鍵因素,民警大數據素養培訓內容的選取要將通識類“技術掃盲”與專業類“應用實踐”相結合。要普及民警的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基本知識,通過介紹大數據的特點、發展趨勢以及在多個行業中的應用,從總體上為民警建立起大數據的概念;要結合不同警種和崗位梳理出公安大數據的應用領域,按照實戰需要構建整理培訓素材案例,挖掘出一般性應用場景及流程,并擴展公安大數據素養的內涵;要著重將數據采集、分析研判能力以及大數據責任的內容納入培訓范疇[5],可收集整理公安大數據的應用成功案例,創新民警的信息化核心素養。
在當前公安實戰培訓中僅采用理論授課形式,提升民警大數據素養的效果欠佳。應探索從當前民警易于接受的培訓形式入手,利用課堂互動交流、經驗成果展示、典型案例剖析、難點痛點“頭腦風暴”等形式,提升培訓民警學習主動性和參與熱情,真正讓培訓內容更好地植入到公安實踐中。同時要改變過去一次培訓管幾年的做法,將培訓內容按警種、應用場景等進行細分,結合現有的公安大數據分析研判平臺,錄制成多個模塊化的公安微課,讓一線民警能根據具體需要隨時隨地方便學習,提升學習的時效性。
大數據素養評價包括對培訓內容和民警本身素養的評價。對大數據培訓內容建設的評價是提升培訓效果的重要一環,在評價指標設計方面,可借鑒普通大學課堂教學的準入標準,設置培訓理念、培訓內容、案例設計和培訓創新四個方面,將培訓內容與培訓對象的契合度,案例設計與公安工作的關聯度,培訓過程民警的參與度和培訓手段的綜合創新度相結合。通過受訓民警問卷、專家打分、單位大數據應用實效反饋的形式給出綜合評價[6]。對民警大數據素養情況的評價,則需分為認知性評價與實踐性評價,也就是要采用理論認識與應用實踐相結合的考評方案,結合警種和崗位要求,分級、分階段完成評價。改變過去單一的評價形式,讓評價結論更客觀,更有助于培訓內容更新完善,同時對基層民警大數據素養有正向激勵作用。
大數據技術是公安大數據戰略下民警應知應會的基本技能,也是未來智慧警務背景下,民警面臨工作方式、警務模式、公安運行機制變化的巨大挑戰。通過科學有效的途徑破解意識環節難點,構建更為科學的培訓內容,應用多種培訓形式,建立客觀真實的評價機制,對創新公安實戰培訓中民警大數據素養的提升,全面推動公安工作質量變革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基層民警大數據素養提升仍處于實踐探索階段,如何建立多層級的公安大數據教學培訓體系,打造復合型的大數據教官隊伍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問題。
[1]習主席: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DB/OL].[2017-12-10].https://m.sohu.com/a/210056 753_1000462 95.
[2]張苗苗,王濤紅,江彥.大數據背景下公安情報類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14):42-45.
[3]丁欣榮,夏軍,孫樹峰.智慧公安視域下運用大數據進行犯罪分析與犯罪預測研究[J].上海公安學院學報,2020,30(3):5-12,28.
[4]劉衍,張明旺.公安大數據戰略中“智慧警務”的應用優化分析[J].信息通信,2020(5):126-127.
[5]陳蕾,王娟.大數據環境下反恐工作的改進策略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9(10):3-5.
[6]宋書現.大數據時代公民數據素養的提升路徑探賾[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0):231-232.
D631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8.045
2095-6835(2021)08-0116-02
重慶市公安局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智慧警務背景下基層民警大數據素養提升途徑研究”(編號:Z2019-31);重慶警察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競賽驅動’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教學模式探索與構建”(編號:jyjg201807)
宋華(1977—),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公安大數據應用。湯小軍(1978—),男,碩士,主任科員,研究方向為公安實戰應用。賈志卿(1962—),男,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大數據偵查。
〔編輯:嚴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