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毅
會議新聞是各類報紙尤其是黨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既讓報人費心思又受讀者關注的報道內容之一。長時間以來,黨報的會議新聞報道不同程度地存在篇幅過長、頻率過高、形式呆板、文字干癟等痼疾,影響了黨報的可讀性。
黨的十八大后,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先后就改進作風出臺規定,對改進新聞報道均作出了明確要求。中央和軍委領導帶頭改進工作作風,為改進和創新會議報道營造了良好氛圍,提供了有利契機。
近年來,軍隊報紙在不斷深化改革創新中提升辦報質量,尤其是在會議報道方面,拿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改革創新的基本思路是找準新聞與宣傳的“黃金結合點”,實現會議報道權威性、指導性與新聞性的有機結合,以有無新聞和新聞價值大小進行大膽取舍、精心采編。實踐結果表明,會議報道的“變臉”,深受廣大官兵歡迎,也提高了報紙宣傳的效益。
會議,是有組織有領導地商議事情的集會,也是人們發揮集體智慧的社會活動。因此,會議往往是新聞線索的富礦,值得深入挖掘和精心打磨。這就要求采編人員必須轉變作風,不浮于會議的表面。采訪蜻蜓點水、拿了材料就走人的記者,難以寫出讀者感興趣的會議新聞。必須切實從宣傳導向和受眾需要出發,以新聞傳播的視角,“把脈”媒體受眾的“興趣點”,從龐雜的會議程序、內容及領導講話中捕捉新聞“亮點”,多做沙里淘金的工作,多“跳”出會議寫會議,努力挖掘會議蘊含的豐富新聞資源和領導講話中具有的新聞線索,盡量將摘抄式、簡報式報道化作生動的、視角富于變化的新聞報道,創新報道形式,這樣才能把單調枯燥的會議寫活,使會議新聞富于吸引力,從而增加信息含量,提高報道質量。
“跳”出會議寫會議,前提是要全面了解會議,對會議的性質、內容進行全面分析,吃透會議精神,從會議中比較、選擇出公眾最感興趣的、最值得傳播的事實。在這方面,媒體人需要不拘泥于傳統,提倡改革創新,把報會議與抓新聞緊密結合起來,突出新聞性,淡化“會議味”,提倡文章短小精悍,不拘一格寫新聞,用靈活的文體、樸實的語言直抒胸臆,增強可讀性。
改進會議報道并不是要改掉會議報道。“改進”應該是通過改革而進步、通過創新而提高。其要旨是因“會”制宜、隨事而變;該簡則簡、該詳則詳;該減則減、該增則增。比如一些一般性的會議可以不報或作簡要報道,有新意的會議則抓住一點作深入報道,而對于那些事關大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重要會議則應不惜投入版面,多報、詳報、深報,發揮紙媒優勢,以深度、廣度、厚度取勝,賦予會議報道以美好的心靈。
會議報道“深”進去,記者先要“鉆”進去。有位資深記者在談及會議報道的竅門時講道:“會要少寫、議要多寫。顧名思義,會議就是既有‘會’,又有‘議’,‘會’強調的是形式,而‘議’是指內容。對于大多數會議而言,真正有新聞價值的往往是議而不是會。”這是在實踐中得來的真知灼見。
筆者在報社當編輯時有一年參加原沈陽軍區黨委議訓會。會上,黨委常委和委員們圍繞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講問題、擺事實、研措施,議訓熱火朝天,發言觸動人心。筆者曾多次參加此類會議,但這次印象最深、最難忘。于是,放棄了原先報道會議的想法,與訓練部門的同志深入探討戰斗力生成的特點規律,先當“行家”再當“作家”,共同研究確定報道主題,最終形成了5000 余字的長篇通訊《高端議訓蕩新風——沈陽軍區黨委全委擴大會議訓側記》,在《前進報》一版整版刊發,《解放軍報》以《向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的“短板”叫板》為題予以轉載。原總政治部一位領導看到這篇稿件后作出重要批示:“這是一篇有思想、有見地的好文章。主題深刻集中,結合實際緊密,問題分析透徹,觀點鮮明,導向正確,值得一讀。希望能看到更多這樣的報道。”這次成功的會議報道實踐,正是在“議”中挖掘新聞的典范,也充分說明了會議報道符合“涉深水者得蛟龍”的規律,只有真正“鉆”進去、“深”下去,才能多出領導認可、讀者青睞的精品力作。
這里講的“延伸”,也可以理解為會議報道“功夫在會外”,其中有兩層含義:一是時間上的外,指的是在會議之后對會議的重要思想、重點要求、重要問題的跟蹤報道,這能使會議報道不斷深化,形成規模;二是空間上的外,會議新聞不能也不應該僅僅成為會場新聞。會議新聞雖然來自會場,但它的根須卻牢牢地扎在場外。采寫上佳的會議新聞,既要鉆進會場又要跳出會場,既要寫會場內的新聞,更要寫會場外的背景,把會場內與會場外有機地結合起來。
善于對會議進行跟蹤報道、后續報道。去年夏天,北部戰區陸軍召開思想政治教育改進創新座談會,30多個單位和個人圍繞“如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感召力”這個話題,暢所欲言。在對會議進行報道的同時,筆者覺得言猶未盡,給廣大受眾呈現的信息量還十分有限,于是又對一些單位或個人進行深入采訪,寫成20 余篇消息、通訊,或拍攝成視頻新聞,在《解放軍報》《人民陸軍》、央視軍事頻道、“北陸強軍號”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刊發,讓受眾獲取更多的座談會新聞,全方位、多視角、多維度感受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成效。
走出會場,走進基層,是搞好會議跟蹤報道、后續報道的關鍵。仍以思想政治教育改進創新座談會為例。從動態報道到專題策劃,再到深度報道,形成了宣傳強勢,打了一場后續報道的主動仗、漂亮仗。此后,筆者在基層采訪中還了解到,某旅廣泛開展“強軍故事會”群眾性自我教育活動,形式開放、不拘一格。筆者將這個鮮活的經驗寫成調查《從聆聽者到踐行者再到講述者——200 余名官兵的自我教育課》,在《解放軍報》配言論整版刊發,為思想政治教育改進創新座談會后續報道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