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會 劉凱
(山東省土壤污染防治中心,山東濟南 250012)
水資源一直是我國的重點保護對象,雖然它的運用范圍很廣,但在一個時期內卻忽略了這方面的工作,比如生活垃圾的堆放、工業廢水的無序排放、長時間的浸漬就會滲透到含水層,威脅到人們的健康。為此,相關單位要科學處理和預防這些污染,避免給地下水和土層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
從目前來看,導致地下水出現污染的原因有很多,而專業人員把這類原因統稱為污染源,通過研究總結出以下幾種: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生產規模在逐漸擴大,增加了工業污染物進入地下水層的概率。從目前來看,工業污染物主要有酸洗污水、石油化工廢水等,這些廢物必須經相關處理后才能排放,但實際情況卻與之相反,很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并未按照要求對廢物進行處理,導致地下水污染加重。此外,工業污染源還包含了固體和氣體污染源,對于固體污染源如果直接進行填埋,其有害物質就會滲透到地下含水層,同理,若將氣體直接排放,這些氣體就會進入大氣層,之后會隨著雨水滲透到土層,讓地下水污染加劇[1]。
農業污染主要有以下兩點:(1)在農業生產時會使用大量化肥、農藥等,這些原料多是由硫、砷組成,當長時間使用后,就會在地下堆積,然后慢慢滲透到地下水環境中。(2)一般來說,農業對水的需求是很大的,只有農作物得到充分的水分才會茁壯成長。但由于環境的惡化,使得地表水越來越少,這就迫使農民不得不選擇用被污染的地表水來灌溉農作物,如此一來,地下水就會受到嚴重污染。
城市的建設進程加快讓生活垃圾和廢水越來越多,而目前我國并沒有一套完整的處理系統,大部分都是采用焚燒和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樣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一定的有害物質,而這些物質就會滲透到含水層,使得地下水被污染。
地下水除了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外,自然因素也會帶來一定的污染。我國地域遼闊,很多地區的地下水中都含有砷、氟等有害物質,當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此外,對于一些臨近江、河、湖的水資源,也很容易受到地表水的影響,使得污染情況頻頻出現。
目前較為常見的幾種垃圾填埋防滲方法有底層收集、底部襯墊層、防滲帷幕、排泄系統、頂部覆蓋等。(1)底層收集和排泄系統。首先是收集系統把收集到的滲濾液進行稀釋處理,然后將其運到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回灌,最后把處理后的物質送回填埋場,之后就開始生物降解,從而達到自凈的目的。其次是函數系統會按照前期設計好的路徑將滲濾液排出,但在使用該措施時要合理選擇排出管道,盡量用耐腐蝕性強、抗老化的材料,既能保證滲濾液能順利排至指定區域,又能減少地下水污染負擔。(2)底部襯墊層。它最大的用處就是防止一些沒能及時送到指定區域的滲濾液出現滲漏,而目前最常用的襯層材料有粘土和瀝青混凝土襯層兩種,這兩種襯層不僅簡單、便捷,還不用耗費大量的成本,且不同襯層在不同場景所發揮的作用也大不相同。(3)垂直防滲帷幕。它能阻止滲濾液向上移動,有實驗證明,這種物質成本低,對金屬離子的阻隔率達到了99%,而對非金屬外其他物質的阻隔率達到了85%以上。
在以往的滲濾液處理中,都是采用氨吹脫、厭氧、好氧三合一的處理方法,這種方法雖然能將垃圾滲濾液處理成三級出水標準,但它的運行成本非常高,每噸垃圾需要花費15~20元。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技術發展,一些大型城市就會把垃圾滲濾液處理廠建在離城市較遠的郊區,由于處理廠離城區太遠,滲濾液很難排入城市的污水管網中。為此,要想讓這些滲濾液達到二級乃至一級的排放標準,就要運用更先進的滲濾液處理技術,也就是“生物+深度”處理方式,如膜生物反應器、反滲透技術等,這些都受到了廣大處理技術人員和處理廠家的青睞,該方式既能節約成本,又能達到更好的處理效果。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和人口基數增大,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處越來越多。為此,相關部門要重視這類問題,通過收集和定點排查的方式來摸清該區域現有的垃圾堆放點,包括垃圾的主要成分、年限、規模等,雖然這些堆放點很難從源頭上杜絕它們產生,但也要從管理層入手加大整治力度,對一些不正規的垃圾堆放點加以嚴懲,必要時可以采用取代的方式來減少非正規垃圾點的數量,直到它們完全消失。除此之外,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也要提高水污染防治認識,加大技術與資金的投入力度,在合適的位置設置垃圾堆放點,并配置密集的垃圾箱,保證周圍居民生活和工業生產中所產生的垃圾能夠被全部收集和管理[2]。
現在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項最棘手的工作,這是因為農村與城市的發展水平相差甚遠,不管是在治理設備還是資金上都較為匱乏,這也是導致農村生活污水無法得到有效處理的根本原因。為此,政府部門應當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和規劃形態,以縣為編制單位,對鎮、村的生活污水實施專項處理,相關責任人要根據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規定、要求及改水辦法來提高污水處理效果,特別是一些位于南水北調沿線的集中飲用水水源和國家級保護區域,這些地方的環境就更為脆弱,它們的水資源一旦受到污染,就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
(1)地下水污染治理人員要對污染負荷引起重視,通過有效措施來達到持續縮減的目的,這樣才能保證生活和工業垃圾不會給地下水造成嚴重的影響,即便有影響,也會被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要及時進行溝通,根據當前地下水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體系,然后用科學的方式對垃圾填埋場給地下水所帶來的污染風險進行評估。(2)相關部門還可以在垃圾填埋場的周圍設置雨污分流系統,這樣既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又能避免污染范圍不斷擴大,而對于已經對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填埋場,就要采取地下修復、引流等措施[3]。
(1)進行水文地質調查。我國已經構建了地下水環境監測網,但在使用中卻還是存在較多的問題。為此,需要相關部門不斷予以完善,比如在重點區域開展流域水文地質調查及區域地下水環境監測,開展構建跟蹤監測井、開采井等,劃分區域地下水系統,構建含水層三維空間結構。
(2)進行區域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開展豐水期、枯水期地下水環境樣品采集測試,進行地下水監測井水位統測。
(3)進行區域硫氧同位素和氮氧同位素研究,廢棄礦山坑外排量及水質調查。
(4)形成水文地質調查成果編制報告及成果應用。在地下水監測平臺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來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確保所有工作人員可以不定時、不定期地對地下水環境展開監測。
根據以上相關闡述和分析,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地下水資源的開采力度也在逐漸增大,這就導致地下水位開始下降,加上地表污染日劇加重,使得地下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而地下水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重要影響,相關部門就要重視地下水治理和風險防范工作,針對現存的不足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治理方案。這樣不僅能減輕水資源危機,又能讓人們的健康得到安全保障,促使社會、經濟、自然等方面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