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霖
在新時代,廣電新聞節目如果想要更好地吸引人們的注意,就需要與新媒體結合,為人們搭建互動平臺。通過利用媒介融合的方法,能夠實現新聞節目與新媒體的共同發展。廣電新聞節目通過微博、微信來獲取新聞消息,聽取人們的想法,提高廣電新聞節目的影響力。
廣電新聞節目和新媒體因為自身的傳播方法各不相同,所以兩者傳播效果也有所不同。傳統廣電新聞節目,會受到播出時間、形式等因素的影響,缺少與人們的互動。那么為了更好地擴大廣電新聞節目的影響,就應該通過利用新媒體實現互動。廣電新聞節目通過微信、微博平臺發布信息,讓人們能夠從多種途徑了解新聞節目,這樣就能增加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一些本來并不關注廣電新聞節目的受眾,通過新媒體對廣電新聞節目有所了解,進而關注廣電新聞節目。而且,微博、微信傳播的過程中,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會進行轉發、點贊等,這樣就能讓受眾群體自身成為傳播者。一旦某一新聞成為熱點,新聞記者就可以對這一熱點進行二次編輯,實現新聞的二次傳播。
在操作過程中,廣電新聞節目和新媒體的內容側重點各不相同,兩者通過互補的方法,來保證新聞的時效性。比如,微博、微信能夠實現實時直播。而廣電新聞節目的直播時長有相應限制,但內容更加全面。
所以,針對一些重大的新聞,廣電新聞節目就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對新聞內容進行發布,提升廣電新聞節目的傳播效果。
廣電新聞節目通過應用微博、微信,能更好地開展公益活動。比如,節目通過微博、微信來尋求網友支持,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解決問題。微博、微信作為媒介平臺,能夠為廣電新聞節目開展公益活動提供有效途徑。
比如,2015 年某地區新聞廣播播報了一位老人走失的消息,微博、微信將老人的信息、照片發布在網上,網友相繼轉發,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找到了這位走失老人。這樣就能看出在公益活動中新媒體的作用。微博、微信能在公益活動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傳播作用。
廣電新聞節目通過應用微博、微信平臺,改變以往單向傳播的方式,人們能夠隨時隨地參與傳播活動。廣電新聞節目在微博、微信的支持下,可以單獨開設話題,選擇網友的精彩評論在節目中進行播報,這樣的新聞節目形式受到人們的歡迎。相比傳統的廣電新聞節目,新媒體能夠更好地和人們進行交流,互動效率更高。
比如,中秋節期間,新聞節目可以通過微博與人們進行互動,了解人們中秋節的過法,收集人們上傳的照片,這樣互動的方法還能促進漲粉,也能有效提升廣電新聞節目收視率。
為了更進一步與人們互動,廣電新聞節目可以實現平臺整合,讓專門的新媒體部門來運營官方微信平臺,采編、經營等部門也可設立子賬號,打造微信矩陣,以培養更多的用戶,有效整合資源,提高互動效率。
廣電媒體打造的“兩微矩陣”新媒體平臺,主要分為“官方微信矩陣”與“官方微博矩陣”。其中官方微信矩陣以頻道官方主賬號集納自辦欄目公眾號的形式,以實現頻道所有欄目的互聯互通。在保留公眾訂閱號節目預告、選題征集等功能的基礎上,微信矩陣還可以增加服務號的功能,著重打造在線實時互動平臺,實現電視節目和新媒體用戶之間的持續雙向輸送。官方微博矩陣則以頻道官方主賬號集納頻道自辦欄目、主持人等的微博賬號,及時發布、更新獨家報道,并實現多賬號互動,集體發聲發力,粉絲全維度參與,從而擴大頻道影響力。
以前廣電新聞節目主要利用新聞熱線來收集信息,這也是節目與人們溝通的重要方法。這種方法只能實現一對一的溝通,而且在交流過程中還會受到信號、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操作并不方便。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更喜歡通過網絡發布信息。
所以,廣電新聞節目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平臺,來征集信息,新媒體平臺不僅支持上傳文字,還能上傳圖片、視頻等,這些都能成為廣電新聞節目的新聞素材。而且微博、微信平臺中各類信息層出不窮,記者編輯在其中能夠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新聞線索。廣電新聞節目不僅可以利用自己的微博、微信賬號來收集新聞信息,還可以關注新媒體平臺上的其他賬號。
可見,在廣電新聞節目中,微博、微信上的信息已經成為節目選題的基礎,通過利用微博、微信能夠讓新聞選題工作更加輕松高效。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傳統的廣電新聞節目應融合新媒體,利用新媒體來更好地推動自身發展。廣電新聞節目通過利用微博、微信來加強與人們的聯系,構建交流平臺,對節目內容進行有效創新,整合資源。在融合新媒體的過程中,廣電新聞節目的傳播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內容也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