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軍
電視民生新聞的主要報道對象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百姓,從民生角度出發,展現市民的日常生活等情況。電視民生新聞具有獨特性,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與娛樂價值。想要民生新聞的多元價值有效發揮,需要重視民生新聞的編輯工作。因此,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應不斷強化自身的綜合能力水平,使打造出來的民生新聞更貼合新時代要求,編輯出滿足新時代觀眾需求的優質電視民生新聞。
當前新時代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了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其一,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與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民眾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新聞資訊,因為使用互聯網越來越便捷,民眾只選擇更加符合自己“口味”的新聞內容,這也在無形中為新聞編輯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其二,在對電視民生新聞開展編輯工作時,由于對民眾的喜好難以精準地掌握,因此,削弱了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其三,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人都可能成為記者,給電視民生新聞工作造成了很大壓力。
作為民生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應對自身嚴格要求,不斷提升綜合能力,掌握“點石成金”的本領,同時要緊隨新時代前進的步伐,實時掌控民眾的關注熱點,編輯出更具價值的民生新聞,以吸引民眾的眼球。
1.判斷能力。美國前總統托馬斯·杰斐遜在《致M·科瑞的信》中曾說:“新聞是啟迪人們思想的最好的工具。”新聞要想獲得廣大民眾的青睞,需要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對新聞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準確定位新聞的編輯方向,突出新聞亮點。電視民生新聞以民眾的生活為主體內容,因此,在編輯民生新聞過程中,編輯工作人員應具備一定的技巧,懂得怎樣將新聞關鍵內容通過編輯技巧凸顯出來,找準新聞切入點,善于發現有內涵的民生新聞。
新時代下,電視臺節目間的競爭愈加激烈,民生新聞亦是如此,只有站在民眾的角度,才能發現更加具有實用價值的民生新聞,以推動民生新聞持續良性發展。所謂的“有價值新聞”是指其具備有效性、引導性,這樣的新聞才能獲得民眾的青睞與關注,因此,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對新聞價值進行深入分析,學會判斷新聞價值。另外,貼合民眾生活、充滿親和力的民生新聞也具有更高的新聞價值。
例如,民生新聞《2020年消費現象盤點》中,關注豬肉價格上漲等這類民眾關心的新聞熱點,邀請財經專家進行分析,更好地抓住了新聞的實質。
2.組織內容能力。教育家王鴻幀曾說:“創新是開展任何研究工作的前提基礎。”對于新聞編輯來說亦是如此,良好的創新意識是民生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要對新聞內容進行創新,滿足新時代下的民眾需求。新聞編輯創新過程中,要借助新聞媒體的優勢,獲取所需資源。同時,還要將新聞背后的隱含內容充分挖掘出來,保障民生新聞的全面、客觀。另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還應擁有一定的策劃能力,編輯思路要清晰,尤其是要精心編排新聞導語、結構。新聞導語要做到開門見山、一針見血。
例如,民生新聞《把更多的關愛給予特殊孩子》中,導語這樣寫道“在這兒童專屬的節日里,還有一群特殊的孩子需要您的關懷”,將新聞主題清晰地向民眾展現,引起情感共鳴。
3.綜合能力。民生新聞以民眾的日常生活為切入點,涉及了眾多的民生領域,如就業、教育、社保等,因此,民生新聞具備很強的貼近性。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不斷增強自身綜合素養,遵守職業道德。面對編輯工作,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清醒認識到自己的崗位職責,并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為民眾提供各種有用信息,帶給民眾積極正面的影響。同時,做到團結互助、愛崗敬業,擁有優良的工作作風。
另外,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熟練使用專業編輯技巧,增強文字編寫、潤色等能力。
4.把關能力。新聞素材把關的重要性更為凸顯。當前,一些傳統新聞媒體一味追求時效性和收視率,不知不覺中弱化了“把關人”的甄別和導向功能,導致低俗新聞等時有出現。這種現象一旦疊加,無疑會消解傳統新聞媒體多年積累打造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需引起媒體及其主管部門的高度警惕。新聞把關,不僅要對素材的真實性進行把關,還要從其可能引發的社會影響、人文關懷等角度進行把關。
5.創新能力。民生新聞本身所具有的特質,決定了電視民生新聞節目要走進尋常百姓家。菜是一樣的菜,能夠把同樣的食材烹制成不同的味道,常變常新,才是真功夫。做節目也是一樣,創新求變很重要,不然每天面對同質化的新聞,耐性再好的觀眾也會忍不住去調臺。但民生新聞欄目的創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過持續的、有效的創新來實現。
電視民生新聞要求編輯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業務能力、良好的新聞把關意識、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要想為民眾提供優質新聞服務,必須不斷完善自身,靈活運用新聞編輯技巧,賦予電視民生新聞新的生命力。